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据中新网5月2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对艾滋病毒表面蛋白进行了三维分析,这种方式将有助于研制出疫苗。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肯尼斯&;#183;鲁克斯教授指出,看到了艾滋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组成,这意味着首次了解了这种病毒的全貌。上述两种分别名为gp120和gp41的蛋白质可以使HIV进入人体细胞中。这两种蛋白质是艾滋病毒表面惟一的两种分子,在与艾滋病的抗争中,它们自然也就成了艾滋病疫苗需要针对的目标。自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这种疾病已经导致2500万人死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和正在测试数十种艾滋病疫苗,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疫苗都不是很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尽管科学家已经知道艾滋病毒表面的这两种蛋白质,但没有人真正了解它们的分子是如何组成的。  相似文献   

2.
据好医生网6月19日报道,德国女科学家卡琳莫菱找到一种人造遗传物质,这种物质能让HIV自杀。瑞士苏黎世大学实验室的卡琳·莫菱博士指出,3年后可让艾滋病成为可治之症,在她的实验室里喂养了一些老鼠,这些老鼠都患有艾滋病。不过它们不会把病毒传给人类,因为它们已快被治好。让老鼠得艾滋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农村地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虽属艾滋病低发省,但近几年确认的HIV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HIV感染者80%以上居住在农村,大多数人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偿供血浆者。2003年9月,对102名HIV感染者做身体检查,80%以上的HIV感染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40%的人开始出现艾滋病症状。为落实了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及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方案,探索并建立在农村地区抗艾滋病毒治疗工作、医疗服务管理模式,2003年9月~2004年12月,在吉林市艾滋病人相对集中的两个县区开展了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工作。一年多来,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协调与本项工作有关的各部门之间关系,保证了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73-373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特殊方法,复活了一种“沉睡”在黑猩猩体内的逆转录病毒。这种病毒并不会感染人类,但试管实验表明,为了进化出对它的免疫力,人类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对于另外一种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高易感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交和共用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用具。科学家们的致力研究,有可能发现更好解释艾滋病传染机制的因素。目前所知:①病毒进入血液后侵袭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繁殖;②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德国科学家最近在艾滋病传播研究方面获得,精液中的一种化学成分能够将艾滋病病毒(HIV)的易感性提高数十万倍。如果这项研究得到临床检验的证实,那么将会为预防HIV传播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Christopher Pilcher表示,这项发现意义重大,它提出了许多关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学世界报导》1990年2月]在美国克里斯特尔市举行的一次艾滋病研究工作者国际会议上,一位科学家提出肿瘤坏死因子可能会作为治疗艾滋病的一种工具。分子生物学家 Grace Wong 提出肿瘤坏死因子可能通过两方面的机制来破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8.
1981年的6月,美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了后来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的临床证据。25年过去了,AIDS的流行已经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大约有4千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2500多万人已死于AIDS,同时在控制AIDS流行的斗争中也不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33-333,352,356,359,362
1981年的6月,美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了后来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的临床证据。25年过去了,AIDS的流行已经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大约有4千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2500多万人已死于AIDS,同时在控制AIDS流行的斗争中也不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性恶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遍及五大洲156个国家、地区,夺走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正以不可扼制之势威胁着全球人的健康,人们称之为“超级肿瘤”,我国艾滋病感染率2002年上半年已近100万,而新疆艾滋病的感染率仅次于云南,居第二位,因此有效的控制和预防HIV病毒的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AIDS)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人群中的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导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而合并其他感染的数量示日益增加。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是1997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并证实的一种最新的嗜肝病毒,TTV在中国的存在是1999年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周育森教授等首次证实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为探讨分析新疆人群中HIV与TTV两者的感染情况与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HIV)以来,艾滋病(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AIDS病例以来,HIV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如今,我国已进入了HIV/AIDS流行的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3.
一、尿检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血检抗—HIV阴性的原因在探索中。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生物医学研究所最近报导12例艾滋病毒抗体尿检呈阳性的对象,其血液检测抗—HIV却呈阴性。其中一组7人中有2人在初检后11个月进行复检,其中1人尿检已不再呈阳性。另一组5人中有4人显示人体免疫力增高并击退了艾滋病毒。这种现象表明这些人已接触过艾滋病毒,但未感染和引起艾滋病。专家们猜测:人体免疫系统呈分隔状态,某些因素或感染可诱导受染的艾滋病毒从尿路排出而清除。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  相似文献   

14.
正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性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例报道以来,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灾难~([1])。医院是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要场所,研究分析某中医院10年来202例HIV/AIDS确诊病人的基本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据《新科学家》报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艾滋病病毒(HIV)以何种速度演变为艾滋病可能取决于个人的DNA。线粒体内DNA的某种变异,可使艾滋病的发展速率显著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对1833名HIV携带者进行5项长期追踪发现某些线粒体DNA基因型与艾滋病的发展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据医学空间网3月28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欧洲兔基因组内发现了远古类-HIV,它们是一种特殊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于与HIV关系密切的病毒家族。这一最新研究有望改变科学家对HIV等病毒的进化史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加拿大温哥华的第十一届国际艾滋病会议的科学家说,世界上百分之四十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是妇女,孕妇承受的感染病毒的危险尤其高,人们应采取紧急行动来改变这一状况。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认为,人们现在  相似文献   

18.
合成抗原在艾滋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自从Montagnier和Gallo 实验室的首创性工作证实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病原以来,人们在艾滋病及其病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供HIV繁殖的T细胞系的建立、HIV抗原的纯化以及适于大规模筛选的捕捉免疫试验(Capture im-munoassays)的应用等。早在1985年问世的第一个商业性质的检测艾滋病的试验系统,目前已作为常规方法用于艾滋病的普查。然而,这种试验的非特异性反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自1993年在拉萨工作的外国人中首次检出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05年共检出HIV感染者30例,其中3人发展为艾滋病(AIDS)病人,2人已死亡,1人转介到新疆。对全西藏13年来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1989年开始出现局部流行,1994年起,HIV/AIDS已进入广泛流行的快速增长期,随着感染地区和人群的增多,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已经逐步出现临床症状,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本院近年来接诊了艾滋病患者22例,本文对其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及部分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