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正常新生儿5218例(正常组)和因各种疾病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者632例(高危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检查.结果:接受初次筛查的新生儿中,5746例通过筛查,通过率为98.23%;初筛未通过的420例新生儿全部进行复筛,复筛通过者359例,通过率为85.47%;总通过率为98.75%,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产儿初筛通过率为96.44%,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月接受ABR检查56例,确诊听力障碍25例.高危组听力损失检出率9.49‰(6/632),正常组听力损失检出率3.83‰(2/5218),高危儿听力损伤的检出率远高于正常新生儿.结论: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缺陷并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0月3000例新生儿,均采用丹麦MADSENOAE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观察组对新生儿进行相关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筛查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听力复筛率为6.5%,对照组复筛率为19.5%,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前给予准备良好的筛查环境,合理选择筛查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保证新生儿在良好的筛查状态,配合工作人员采取娴熟专业的操作,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路径,对3244例产妇及其新生儿(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并与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的2572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初筛率、复筛率及对听力筛查的了解与认可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能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顺利开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的听力普遍筛查方案,尽快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网,建立标准的听力筛查流程和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听力障碍新生儿能早发现早治疗.方法 应用德国产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对4 667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采用两阶段筛查方案,即对初次筛查不通过的,1个月后进行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检测.对复筛不通过的,转省级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在城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以全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规定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方案为依据,对武汉市江岸区2个城市社区40~74岁的当地居民开展结直肠癌筛查。以危险因素数量化评估问卷调查及免疫法FOB检查作为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作为复筛。结果应参加筛查的26961人中,实际参加筛查6191人,初筛顺应率为22.9%,阳性人数为1559人,阳性率25.2%;实际参加复筛人数为1000人,复筛顺应率为64.1%;发现结直肠癌6例,结直肠息肉及腺瘤187例,结直肠炎63例,结直肠黑斑病6例;6例结直肠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DukesA期4例,DukesB期2例。结论结直肠癌筛查方案能够有效的从无症状人群中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通过初筛可有效的减少复筛人数,避免了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降低了筛查成本;城市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顺应率明显低于农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00例新生儿在出生第3天进行听力筛查,总结筛查方法及配合。结果及早确诊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及早进行干预,有效降低耳聋残疾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耳聋基因联合耳声发射(TEOAE)用于新生儿耳聋早期筛查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出生的782名新生儿,出生3天内采用TEOAE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满月后进行复查。对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对常见的4个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GJB3耳聋致病基因的22个位点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新生儿耳聋基因联合耳声发射筛选的结果。结果 782例新生儿中,23例新生儿未通过TEOAE筛选,检测未通过率2.97%,其中16例未通过双耳检测,4例未通过左耳检测,3例未通过右耳检测。耳聋基因筛查中,检出46例新生儿为耳聋基因携带者,携带率为5.88%。其中包括GJB2基因突变22例(2.81%),SLC26A4基因突变19例(2.43%),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2例(0.26%),GJB3基因突变3例(0.38%)。耳聋基因联合TEOAE筛查均通过的有732例新生儿(93.58%),耳聋基因联合TEOAE筛查均未通过的有19例新生儿(2.43%)。结论新生儿耳聋早期筛查采用TEOAE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应用价值较高,联合分析筛查的结果可以提供新生儿更多潜在性的耳聋遗传信息,早期诊断发现对新生儿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在普通人群直肠癌和大肠癌筛查中的效果,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为初筛,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为复筛,作为大肠癌筛查方案,以海宁市普通人群7831例初筛人群中1015例高危人群的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结果为样本,定义距肛门≤10cm且直径≥1.0cm的肿块为直肠指检能够发现,距肛门〉10cm的肿块和肿块虽距肛门≤10cm但直径〈1.0cm,为直肠指检所不能发现。分析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对直肠肿瘤和大肠肿瘤的检出效果。结果显示,距肛门≤10cm肿瘤占筛查发现的大肠肿瘤总例数的31.3%(56/179);经直肠指检筛查,直肠肿瘤和大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6%(3/115)和1.7%(3/179),直肠癌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0.0%(2/4)和25.0%(114),进展性直肠肿瘤和大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0.0%(4/10)和14.8%(4/27)。结果表明,直肠指检在普通人群的直肠癌检查中至关重要,对大肠癌的筛查需进行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方法:总结236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前、操作中的护理配合,保证筛查的顺利进行.结论: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最终实现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降低假阳性率.方法 对2 945名新生儿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排除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的因素,改进措施后再次检测;结果 转为通过者为假阳性,记录并分析该因素.结果 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状态、耳道、环境噪声、内噪声、检测仪器等.结论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应注重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取安抚新生儿、因人而异放置探头、控制环境噪声、降低内噪声、检测校准仪器等方法 ,可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期新生儿肠道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定植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我院NICU收治的3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新生儿出生后第5~7天采集其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菌株,统计细菌定植率,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382例新生儿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提高测试速度及测试结果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将接受听力筛查的1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0例.置观察组新生儿于自行研制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床上进行听力筛查;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操作方法由家长保持新生儿测试耳朝上进行测试.结果 观察组首次通过率及筛查总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假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耳测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床辅助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使新生儿保持熟睡状态,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戚红  王燕  卢新  刘敏 《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240-244
目的比较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二联与三联的筛查效率与经济学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9~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筛查中心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妇,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进行血清学筛查二联[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三联[AFP+游离β—hcG+游离雌三醇(E3)]检测,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孕中期孕妇血清样本4,707例,随访到妊娠结局的4,245例,失访462例,妊娠结局随访率90.2%。其中唐氏综合征(21-三体)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神经管畸形1例。未出现因侵人性产前诊断流产患者。(2)三联筛查唐氏综合征检出率66.7%、假阳性率5.26%,所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5%;二联筛查检出率33.3%、假阳性率4.01%,所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7.5%;神经管畸形(NTD)检出率100%、假阳性率0.4%;18-三体假阳性率0.24%。三联筛查检出率高于二联筛查。(3)三联筛查每筛查出1例唐氏儿,所花血清学筛查及产前诊断费用约为499,375元,二联筛查为781,200元,二联筛查费用明显高于三联。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效率三联筛查优于二联筛查,用于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费用三联筛查也低于二联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模式.方法 由天津市16个区县妇幼机构和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分别对所有出生后6周婴儿采用B超实施双侧髋关节的初筛和复筛,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天津医院.由小儿骨科医师对转诊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外展试验、Ortolani或Barlow试验),并对B超可疑患儿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以进一步确诊.结果 2009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共对94443例婴儿实施髋关节B超筛查,筛查率为85.28%.136例(165髋)B超检查可疑患儿和168例(200髋)B超检查异常患儿转诊至天津医院.可疑患儿中10例(11髋)Ortolani或Barlow试验阳性,73例(84髋)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髋臼发育不良,最终有251例(295髋)确诊为DDH.男孩40例,女孩211例;女孩、左侧以及秋冬季出生的婴儿多发.确诊DDH的295髋中238髋有临床检查阳性.天津地区DDH的发病率是2.66‰(251/94443).结论 天津市采取的对出生后6周婴儿的初筛-复筛-确诊模式,实现了对DDH的早发现、早诊断.耐心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X线检查,对确诊DDH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in Tianjin,and to establish early screening of DDH in China.Methods System of health care for maternity and children in Tianjin were used to perform early ultrasound-screening program for DDH during the first 6weeks of life.The infants with abnormal conditions or suspected ultrasound results were transferred to Tianjin hospital.All the infants were clinically examined by experienced pediatric orthopaedic physician.Anteroposterior pelvic X-rays were taken for suspected infants to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Results Hip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94 443 infants between December 26,2009 and December 25,2010.The 136 cases (165 hips) were suspected as DDH and 168 cases (200 hips) were diagnosed as DDH by ultrasound.All of them were transferred to Tianjin hospital.Among suspected patients,the positive signal of Ortolani or Barlow was found in 10 cases (11 hips).The DDH signal on the radiograph was positive in 73 cases (84 hips).Two hundred and fifty-one infants (295 hips) were finally diagnosed as DDH.There were 40 boys and 211 girls.Also,left hips and infants bom in autumn or winter were more often involved.The prevalence of DDH in Tianjin area was 2.66% (251/94 443).Conclusion Accurate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DDH could be expected with the Tianjin pattern of preliminary screening,secondary screening and definite diagnosis.Careful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X-ray are important for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桂林市城区35~69岁妇女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临床乳腺检查初筛、选择性彩色超声、选择性乳腺钼靶X线摄片以及病理切片检查,对桂林市城区35~69岁11 167例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结果:共检出乳腺癌7例,检出率为62.68/10万。其中60~69岁年龄段的乳腺癌检出率为322.23/10万,50~54岁者为57.87/10万,40~44岁者为41.46/10万,35~39岁者为76.80/10万,45~49岁与55~59岁年龄段未检出乳腺癌。结论:桂林市城区妇女乳腺癌患病率较高。该筛查模式对于无肿块型乳腺癌有可能造成漏检。对我国乳腺癌筛查合适的模式还需要探索,建议重点探索基于B超检查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方法:对我科1例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根据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新生儿复温、合理喂养等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5].结果:通过控制感染、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达99%.结论加强护士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中病原体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检出MDRO的新生儿为MDRO组(25例),检出非MDRO的新生儿为非MDRO组(45例),回顾性分析MDRO构成比、菌种、检出部位及耐药情况,并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疾病及转归,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714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70株,其中MDRO 25株(35.7%)。MDRO中革兰阳性球菌15株(60.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4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12.0%);革兰阴性杆菌10株(40.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6株(2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新生儿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6(64.0%)vs.17(37.7%):χ^(2)=4.435、P=0.035]、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10(40.0%)vs.8(17.7%):χ^(2)=4.155、P=0.042]、肠外营养时间超过2周[15(60.0%)vs.15(33.3%):χ^(2)=4.667、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绒毛膜羊膜炎为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99、95%CI:1.007~8.350、χ^(2)=3.889、P=0.049)。MDRO组患儿主要感染疾病为新生儿败血症[6例(24.0%)]和新生儿肺炎[6例(24.0%)];非MDRO组患儿主要感染疾病为化脓性脑膜炎[2例(4.4%)]和新生儿肺炎[2例(4.4%)]。MDRO组患儿感染率高于非MDRO组[14(56.0%)vs.5(11.1%):χ^(2)=16.376、P<0.001],两组患儿住院转归[24(96.0%)vs.43(95.5%):χ^(2)=0.000、P=1.000]、住院时间[21.0(7.5,37.0)d vs.8.0(4.0,35.5)d:Z=-1.793、P=0.073]以及住院费用[3.588(1.0395,8.7050)万元vs.1.3713(0.7287,7.6127)万元:Z=-1.189、P=0.2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CU患儿MDRO感染率较非MDRO高,绒毛膜羊膜炎为NICU新生儿MDRO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应从积极处理母亲羊膜炎、围产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NICU新生儿MDRO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少见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认识及临床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治疗经验.结果 B超检查45例,腹部CT检查38例,MRI检查35例,其中B超检出率为42.2%,CT和MR检出率高于B超,分别为60.5%和65.7%,未能检出者均误诊为肝癌或仅诊断肝脏占位性质待定.伴随HBV、HCV及肝硬化17例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或占位性质待查,未检出率100%.45例患者中,3例经肝穿病检证实为局灶性结节增生行定期随访;其余4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病检确诊,术后康复出院率100%.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检出率,但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并非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均需手术切除,但因确诊困难,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施学龄儿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尿液筛查模式,及早发现和诊断CKD,建立“初级登记、二级筛查随访、三级诊治严重患儿”的三级管理模式,从而使筛查出的肾脏病患儿得到有效管理,最终减少终末性肾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3015名,由学校发放《告知尿液筛查告家长书》及专用试管留取晨尿。采用尿液试纸目测法检测尿液,将2次尿液筛检查均出现潜血、蛋白质或白细胞阳性者转至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行尿液镜检或尿沉渣分析,阳性者定为尿检异常,对其中符合转诊条件者转诊至三级医院接受治疗,对不符合转诊条件者进行治疗或建档随访。结果完成尿液筛查总人数2926例,一年级有1533例(占53.39%),六年级有1393例(占47.61%)。第一次尿液筛阳性人数533人(占18.22%),第二次尿液筛阳性人数126人(占4.31%)。二级医院尿检阳性人数33人(占1.13%),其中一年级23例(占0.79%),六年级10例(占0.34%),男生10例(占0.34%),女生23例(占0.79%)。有3例患儿根据病情转诊至三级医院,17例尿白细胞阳性患儿经本院治疗后复查尿检转阴,6例确诊肾积石给予排石药物治疗,剩余7例每6月复诊随访1次,并建立随访档案。结论儿童 CKD尿液筛查模式具有经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能有效筛查出肾脏病患儿,其三级管理模式能对筛查出的患儿进行有效的管理,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在基层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新生儿无陪护病房60例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5%聚维酮碘溶液+冰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布湿敷干预,并开展相应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调查两组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70.0%,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4.26±1.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7.92±1.52)天,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