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技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在我科接受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PVP)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后跟踪调查半年到1年,在即刻VAS评分情况方面,除2例死亡或丢失以外,所以患者评分显著降低;有3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再次出现如术前疼痛,接受联合治疗患者病椎高度均得以维持,但出现邻近节段压缩骨折3例;5例出现肿瘤侵犯治疗椎体的邻近椎体.所有被随访患者对微创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经等离子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和防止由病理性骨折所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皮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群  陈源 《西部医学》2013,(4):625-62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骨水泥成形术(RFA)治疗疼痛性骨转移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1月对21例转移瘤患者(共52个病灶)行射频消融术联合骨水泥成形术,记录随访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转移瘤大小变化。结果患者随访在24周以上,疼痛明显缓解17例,疼痛缓解不明显3例,无缓解1例。肿瘤缩小23个,无变化2个,27个没有复查。术后出现皮肤灼伤2例,骨水泥外渗2例。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转移瘤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内有利于控制肿瘤发展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刘静 《吉林医学》2014,(3):497-497
目的:探讨分析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40%(4/10),对照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20%(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中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其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避免减少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缓解椎体转移瘤疼痛的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47例,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率为97.9%.随访6个月,疼痛缓解的46例均无复发.随访1年,1例疼痛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明显减轻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形臂X光机引导下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25例29个椎体转移瘤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穿刺均成功。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达到止痛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创伤小、较安全,可用于治疗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以及癌性疼痛,具有恢复椎体高度、增加椎体强度、镇痛的作用,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镇痛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15例明显脊柱疼痛表现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15例共20个椎体施行椎体成形,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5~4 ml.术后1~3 d,患者疼痛症状均有缓解,平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末,5例明显缓解(VAS平均2分),8例中等度缓解(VAS平均4分),2例部分缓解(VAS平均6分),2例再次出现疼痛,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潘玉林 《中外医疗》2014,(21):71-7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4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36±0.57)低于对照组患者(5.72±1.88)分;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为3.7%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9.6%)。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对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采用皮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手术后创伤较小,治疗后并发症也较少,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观察其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椎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多脊椎转移瘤患者的39节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39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期疼痛缓解率均〉80%;PVP后各期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PVP后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以及椎管内肿瘤浸润与PvP前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椎管内浸润,防止脊髓受压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30例共41椎节,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预后因素分析采用 Cox 回归模型,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30例患者共41节椎体治疗后疼痛情况均减轻,复查时使用 X 光、MRI 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成角、压缩、滑脱等变化。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良好,其预后危险因素有 C 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Tomita分值高的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14年10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1例50个椎体,所有患者Tomita评分均在7分以上,均为多节段脊柱转移瘤,以VA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估活动能力作为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21例患者共50个病椎均穿刺成功,术程顺利,VAS评分术前及术后分别为(8.53±0.72)分和(1.80±0.66)分(P<0.05);ECOG分级4级者1例,改善为3级,3级者11例中10例改善为2级,2级9例中3例改善为1级;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Tomita评分脊柱转移瘤可快速缓解脊柱病灶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椎体转移瘤均行PKP治疗。PKP在G臂X光机的监视下完成,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分别置入球囊扩张椎体后注射骨水泥,对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及病椎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43个椎体行PKP均1次成功,平均每个胸椎注射骨水泥量(3.6±0.8)mL,腰椎(4.8±1.0)mL。术后24 h 87.8%(29/33)的患者可下地独立行走。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病椎高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31例(93.9%)患者背部疼痛部分或完全缓解,2例(6.1%)疼痛改善不明显。术中2例发生椎旁静脉内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及时改为开放手术,未发生神经受损症状;术前3例有神经根受损症状者术后缓解不明显。随访6~12个月,5例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余存活病例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疼痛明显加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骨痛,有效增高压缩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增强病椎强度和稳定性,预防病椎进一步压缩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溶骨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4-2011年间收治的51例脊柱溶骨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30例,年龄在41-69岁之间,女性21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脊柱溶骨性肿瘤。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患者实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5-72h内疼痛缓解,痛苦减轻,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实现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有较大的帮助。结论在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疾病的过程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源  李晓群 《当代医学》2009,15(11):230-233
一、骨肿瘤射频消融术具体来说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英文简称RFA)是在影像学的准确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到达病灶,使用可双重调控温度和产热功率的小电极,根据病灶所在部位及病灶大小调整电极的伸展直径,达到以最小创伤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从而治疗和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及相应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的实验数据表明RFA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创伤小的治疗骨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髋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股骨近端转移瘤17例19个病灶,髋臼转移瘤6例7个病灶)进行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分别于术后2 d、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均成功。术中发生骨水泥髋部渗漏2例,停止注射骨水泥同时给予激素静脉注射治疗;术中注射骨水泥时下肢出现刺激性疼痛1例,停止注射后疼痛缓解。术中均未出现肺栓塞、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2 d及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1.3%、78.3%。术后随访局部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后6个月 Barthel 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髋部转移瘤创伤小、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局麻后,在C形臂X光机透视监控下进行经皮椎弓根穿刺,针尖在椎体中部即停止进针,用碘必乐行椎体造影,最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结果骨质疏松症8例(病椎11节)、转移瘤5例(病椎16节)27节病椎中26节手术成功,术后2个月以上随访,病椎部位疼痛基本消失10例,疼痛减轻3例,其中1例胸4椎体穿刺后出现胸前壁剧痛和穿刺同侧下肢麻木,均经保守治疗1周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能够凝滞病变、强化椎体、缓解疼痛,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个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单个椎体转移瘤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椎体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手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及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个椎体转移瘤,对疼痛的改善及术后病椎高度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VAS 评分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VAS 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2010年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病变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治疗脊柱转移肿瘤26例38个椎体(胸椎10个,腰椎28个).男12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结果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心、肺、脑血管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9例15个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泄漏.术后1周统计18例疼痛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轻度缓解,2例无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平均29分,有效率为88%.结论 PVP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缓解疼痛明显,防止椎体塌陷压迫脊髓,是很好的脊椎转移肿瘤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