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1例新式剖宫产术的施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方法 分析 5 1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 ,并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 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亦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术中出血减少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并与100例传统剖宫产术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等。结果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对产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剖宫产术式的进一步改良,寻求更安全、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方法对470例具有剖宫产指征、足月妊娠的孕产妇分别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235例)及传统新式剖宫产术(235例),观察2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进食时间早(P均0.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是一种理想的、操作风险小的剖宫产术式,易为患者接受,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再次剖宫产孕妇手术方式及术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86例再次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研究组),42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腔粘连率为84.09%,对照组腹腔粘连率为9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产褥感染2例,术后发热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产褥感染5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术后发热5例。研究组术后感染率、术后发热率分别为4.55%和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5%和11.90%,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8.32±0.5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58±0.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剖宫产术相比,再次剖宫产孕妇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状况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及评价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方法分析612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的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对膀胱影响等相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5.6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33mL(P<0.05),术后均无血尿及排尿困难。结论新式剖宫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首次为新式剖宫产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在第2次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组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开腹时间、术中重度粘连、术中总出血量、术后24h内排气有显著差异。结论新式剖宫术导致的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初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 306例初产妇分为改良新式剖宫产组(126例)、传统剖宫产组(78例)及自然分娩组(102例),测量产后子宫底高度,计算宫底下降速度,行常规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结果 产后5日内宫底平均下降速度三组差异显著,自然分娩组最快,改良新式剖宫产组次之,传统剖宫产组最慢(P<0. 05)。产后第5dB超测量子宫三径之和,自然分娩组最小,改良新式剖宫产组次之,传统剖宫产组最大(P<0. 01)。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传统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产后30d宫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5. 6%、12. 8%、2. 0%,有显著性差异(P<0. 05)。 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相比,更有利于子宫复旧,但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为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我科选择2003-07~2009-06于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400例患者进行观察,比较首次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的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时腹腔粘连、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虽较传统剖宫产开腹时间长、腹腔粘连发生率高,但术后切口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在首次手术时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中粘连严重,再次剖宫产手术时,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不如传统剖宫产术式,但在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式。结论在行新式剖宫产术时,应在术中尽量减少腹肌的拉伤,彻底清口切口与腹腔,为再次剖宫产创造有利的条件,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06例新式剖宫产术式与同期50例传统剖宫产术式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等方面显著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愈合好,恢复快,5天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分析由甲状腺中间人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新人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微创中心采用甲状腺中间人路完成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92例(腔镜组)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240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5±42.7)min,明显长于开放组(52.6±3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为(192.5±45.2)ml,明显多于开放组(44.0±28.7)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甲状腺中间入路新手术径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应用心形减张美容缝合术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 5月永靖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 规缝合方法,研究组采用心形减张美容缝合术,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缝合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 情况、瘢痕美观程度。结果 研究组切口缝合以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切口愈合程 度及瘢痕美观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7、14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心形减张美容缝合术可促进剖宫产手术患 者术后伤口愈合,抑制瘢痕形成,提高皮肤美观程度,降低术后疼痛感,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对于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的资料。其中53例(阻断组)于剖宫产术前预留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术中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19例(未阻断组)未留置腹主动脉球囊导管,直接行剖宫产手术。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均低于未阻断组(P均0.05),2组间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的比例及ICU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新生儿体质量及出生后5min、10min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安全可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手术的影响,论证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和膀胱反折腹膜的可行性。方法对109例不同术式剖宫产患者再次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盆腔粘连程度、总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头娩出时间、及术中取头困难产钳助娩率、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两组总手术时间、开腹至取头时间、盆腔粘连程度、术中产钳助娩率、术后并发假性结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盆腔粘连严重,对再次手术影响较大,应进行改良,视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原因以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剖宫产感染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工作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至2014年84例剖宫产感染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4例感染者中,并发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21例,25.00%)、产程异常(18例,21.43%)和头盆不称(6例,19.05%);剖宫产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手术切口(33例,39.29%)、生殖系统(18例,21.43%)和泌尿系统(14例,16.67%)。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妇是否合并基础病变等因素与产妇剖宫产感染有关。实验室共检出病原菌56株(66.67%),感染病原菌中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21.43%)、铜绿假单胞菌(11株,19.64%)、大肠埃希菌(9株,16.07%)。产妇年龄≥ 30岁、体重指数≥ 25、产程≥ 12 h、手术时间≥ 1 h、术中出血量≥ 500 ml、术后留置导尿时间≥ 12 h是引起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均< 0.05)。 结论对产妇分娩前的保健积极指导,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产妇分娩期间去除不重要的诊疗操作,分娩前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房和手术室的严格消毒无菌管理,对产妇剖宫产手术后有针对性的有效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大出血患者行改良式部分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因剖宫产大出血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改良式部分子宫切除术(观察组),16例行传统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术后月经、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均控制了子宫大出血,挽救了生命,其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血清雌激素(E2)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时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于5~13月恢复月经,经期正常,对照组62.5%(10/16)术后2年内出现更年期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改良式部分子宫切除对剖宫产大出血能有效止血,同时保留了卵巢功能,对剖宫产大出血经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本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直肠癌患者45例,2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采取EORTC QLQ-C3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时间分布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或P<0.05),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1),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或P<0.01)。术后2年腹腔镜组死亡率较低,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长,但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实施再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28例,其中初次剖宫产术为改良新式剖宫产(观察组)56例,新式剖宫产(对照一组)38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二组)34例。结果三组再次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0.3±20.3)min,明显短于对照二组的(66.9±24.5)min(P〈0.01),但与对照一组的(55.5±25.3)min比较无差异(P〉0.05);盆腹腔粘连发生率观察组为7.1%,明显低于对照一组(34.2%)和对照二组(35.3%)(P〈0.01);重度粘连发生率观察组为0,明显低于对照一组(10.5%)(P〈0.01),但与对照二组(5.9%)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妇产手术影响最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300例,与同期下腹Pfannenstie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300例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肠道排气时间早,疼痛程度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顺应人体解剖及生理特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胸腔镜快速康复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2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全胸腔镜手术170例(胸腔镜组),传统开胸手术者70例(传统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液总量、胸引管带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麻醉前(T0)、切皮后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的免疫应激状态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液总量、胸引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胸腔镜组均优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P=0.00;t=-3.2,P=0.00;t=-12.7,P=0.00;t=-9.4,P=0.00;t=-6.0,P=0.00);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22)。胸腔镜组在术后24 h(T3)和48 h(T4)的免疫因子指标高于传统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外周血中,胸腔镜组在术后24 h(T3)和48 h(T4)的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低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1,P=0.00;t=-20.06,P=0.00)。 结论胸腔镜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引流量少、应激和免疫反应小等优势,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