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剂型就是方剂应用于患者的形式,也是中药施于患者机体前的最后形式。中药最常见汤剂型除了的汤剂以外,就是“丸、散、膏、丹”。此外,传统中药剂型还有供口服的胶剂、露剂、酒剂,供皮肤外用的涂擦剂、浸洗剂、熏剂,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酊剂等等。  相似文献   

2.
类别:八类中药(改剂型)新药 剂型:凝胶剂  相似文献   

3.
白冰 《黑龙江医药》2010,23(2):262-263
软胶囊剂又称作胶丸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溶液、混悬液、甚至固体及半固体等封闭于软胶壳中,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而成。作为继片剂、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软胶囊剂型是国际趋势,具有杂质少、主要成份多、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快等优势。鉴于传统的中药制剂(丸、散、膏、丹)存在的缺点,近年来软胶囊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研制开发正方兴未艾。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问世,是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第一个品种,随后血塞通软胶囊等一批中药软胶囊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对中药软胶囊的特点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袋泡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袋泡剂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几千年来,中药的服药方法以汤剂为主,还有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相比之下,中药的新剂型滴丸、胶囊、袋泡剂越来越受到多数患者的青睐。中药袋泡剂是将粉碎成一定细度的药材分装于特殊的滤纸袋中,用开水浸泡后饮服的一种制剂。它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制备工艺简单、节省药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等。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药物剂型近4 0种[1] ,除现代剂型中的注射剂与片剂外几乎都有。但相对于西药制剂而言,中药因其固有的粗、大、黑和显效缓慢等缺陷,故不易被国外所广泛理解、接受,妨碍了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医药市场。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新型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发展了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药透皮贴剂以及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等新剂型。清华大学等还推出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基质型经皮给药系统和胃肠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6.
从中药剂型改革谈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545002)陈文贵中药剂型改革,系指对中药传统的汤、膏、丹、丸、散、酒、露、饮、曲等,改制成针、片、冲剂、胶囊、合剂、乳剂、糖浆、滴丸、栓剂、气雾剂、膜剂、口服液、橡皮膏、离子透入剂等新剂型,谓...  相似文献   

7.
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与疗效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加玲 《医药导报》2001,20(11):725-725
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设计和选择是保证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对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作一探讨。1 选择中药剂型的依据中药有传统剂型和现代剂型 ,类别甚多。剂型选择有利于贮藏、运输、携带、使用 ,需依据疾病性质不同和药物自身的理化、药物性能确定。梁代陶弘景指出 :“疾有宜服丸者 ,宜服散者 ,宜服汤者 ,宜服膏者 ,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李 杲说 :“大抵汤者荡也 ,去大病用之 ;散者散也 ,去急病用之 ;丸者缓也 ,不能速去之 ,其用药之舒缓 ,而治之意也”。《神农本草经》曰 :“药物有宜丸者 ,宜散者 ,宜水煎…  相似文献   

8.
任其昌 《中国药事》1992,6(3):163-165
中药是我国的宝贵医药学遗产,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近年来在原有丸、散、膏、丹剂型基础上又出现冲剂、口服液、片剂、糖浆剂、栓剂、半浓缩丸等新剂型,使古老剂  相似文献   

9.
适用于中药外用的剂型--凝胶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和桂 《中国药业》2002,11(8):25-26
目的:介绍一种适用于中药外用的剂型--凝胶剂。方法:通过对凝胶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以及凝胶剂的发展概况的阐述,提出了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思路。结果与结论:凝胶剂是一种适用于皮肤、粘膜及腔道给药的外用剂型,有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符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念,适应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现状,是中药传统外用药剂较为理想的剂型。  相似文献   

10.
中药浓缩丸,临床疗效确切,服用量小,便于保存和携带,为中药较好的剂型之一,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中国药典》1977~2000年版均已刊载。在《中国药典》附录丸剂项下,无浓缩丸的重量差异检查方法。而丸粒的大小,直接关系服用的剂量。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浓缩丸应控制其重量差异限度。  相似文献   

11.
李春媛 《首都医药》2009,(12):30-31
中药制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剂型较多,古代有丸、散、膏、丹等。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中药制剂借鉴和引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制成了新的剂型,现代有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等,中药制剂的质量将影响到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药滴丸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莉莉  张斌 《上海医药》2009,30(10):460-462
中药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现代剂型之所长,并与其它制剂技术相结合,符合现代制剂“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和“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方便)的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中药新剂型。近年来,随着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备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滴丸剂这一剂型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光艳 《辽宁医药》2006,21(2):36-37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在几千年人们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传统的中药剂型丸、散、膏、丹等的服用不便,已不适应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建国以来,仿效现代西药剂型将中药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但中药大多是复方,成分有几十种或更多,含量大,很难制成西药那样处方简单、规格小、易溶出的服用方便的剂型。中药成药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剂型选择应首先根据临床防治疾病的需要,对急症病,需迅速达到药效,用溶出快、吸收快的剂型。对慢性病,需持久缓慢给药。其次应根据药物本身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制成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中的新剂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的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等。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药物剂型近40种,除现代剂型中的注射剂与片剂外几乎都有。但相对于西药制剂而言,中药因其固有的粗、大、黑和显效缓慢等缺陷,故不易被国外所广泛理解、接受,妨碍了中药制剂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丸剂是中药传统的剂型之一,中药西制的片剂又是近年来发展的重要剂型之一。因生产周期长,污染机会多,易造成其变质、失效。我市药检所1998年对辖区内的药厂及外地生产流入我市区销售的部分中药丸、片剂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结果分析如下。1 药品剂型、检验方法及标准1.1 中药丸剂41批,中药片剂93批,每批随机抽样8个包装(4个检验,4个留样观察复验)。1.2按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2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相似文献   

16.
蒋艳 《海峡药学》2014,26(2):8-12
中药透皮制剂主要有传统的膏药、搽剂、涂膜剂、巴布剂等,同时近年来也有很多关于中药透皮给药新剂型及技术的研究,其中包括骨架型贴片、膜控型贴片、微乳、脂质体、包合物、前体药物与低共融物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中药透皮给药新剂型及技术的相关研究及报道.  相似文献   

17.
孙毅东 《北方药学》2015,(7):163-164
目的: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中成药目录中的清热剂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中成药基本药物目录清热剂品种及合理使用清热剂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中成药目录中的清热剂的品种、剂型、处方组成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清热剂分布在内科、外科、妇科、眼科用药中,剂型品种比为1.8,使用频次前列的为胶囊剂(14频次),片剂(13频次),颗粒剂(12频次);处方组成使用了144个中药品种,主要为清热药(39种)、补虚药(13种)、解表药(13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甘草(13频次)、黄芩(11频次)、大黄(10频次)。结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中成药清热剂目录品种、剂型分布合理,处方组成规范,体现了基本药物的普及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英国MHRA警告何首乌的肝损害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物警戒》2006,3(5):313-314
近日,MHRA发布了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在传统中药中,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根块被用作补益剂和抗衰老剂,常用于治疗脱发和头发早白。相关制剂有ShenMin、首乌片和首乌丸。  相似文献   

19.
中药浓缩丸具有载药量大、顺应性好、服用和携带方便、适用人群范围广、易于贮存和运输等特点,改善了传统汤剂、蜜丸和煎膏剂等剂型的服用、贮存和运输不便等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中药浓缩丸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上市中药浓缩丸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数量和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制备工艺、干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中药浓缩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质量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等。中药浓缩丸既改善了传统剂型的缺点,顺应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可以结合现代缓控释技术研制成具有缓控释功效的中药浓缩丸剂,尤其是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药效成分稳定性差和不良反应强的中药中发展前景广阔,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药凝胶剂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凝胶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药物新剂型,本文就中药凝胶剂的基质与制备工艺,渗透促进剂的应用,释放行为研究和质量控制做一概述,并对中药凝胶剂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