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脑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例作为治疗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同时静滴清开灵注射液;选取同期颅脑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再出血率、生存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率为18.18%,生存率为86.36%,对照组再出血率为48%,生存率为60%,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OCS评分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降低再出血率,提高生存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包括定位的准确性、应用范围、最佳手术途径、最短时间及安全可靠性。方法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经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所有病灶定位准确,所有手术均避开功能区、大血管区,均在3~5 d清除大部分颅内血肿,减轻血肿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保护半暗带区的神经元,使神经功能尽早恢复。结论经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准确性高、可信性强,能尽快清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救治脑疝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吴川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脑疝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45例)与B组(23例);A组患者给予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指标情况以及颅内压改善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显著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脑水肿发生率以及Rankin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脑疝型脑出血患者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乙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在乙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甲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出血量为30~6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的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的手术者。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量30-60ml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局限性的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锥颅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则采用锥颅引流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清除情况及GCS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锥颅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出血量较大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血肿清除效果更好,能有效促进患者意识及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恒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5):F0002-F0002
目的:雏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8年11月用此方法治疗了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操作经验给予总结。结果:运用锥颅血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是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熊志云  艾文兵 《河北中医》2013,(12):1825-1827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术后给予脱水、降颅压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15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19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在CT引导立体定位下三维坐标系数定位后选择靶点以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清除血肿-注入液化剂~闭管一开放引流数个周期后拔针,原则上留针时间不超过6天。结果2死亡,死亡率10.5%。术后半年随访:基本恢复正常3例,生活自理5例,生活部分自理6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结论与开颅手术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术采用的CT引导下立体定位血肿清除术,缩小了手术禁忌证的范围,为高龄高血压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有力条件,其操作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少,对脑组织损伤小致死致残率比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低,因此可作为抢救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中药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脑出血80例。结果:痊愈52例,基本痊愈20例,死亡8例。死亡率较传统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死亡率低。结论:采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应用大承气汤可减轻患者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出血量为30~6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的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的手术者。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量30~60ml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局限性的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锥颅置管引流冲洗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锥颅血肿引流治疗。结果:60例头痛、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14例症状明显好转,2例症状有所减轻,两例昏迷病人完全清醒,两例偏瘫病人肢体活动明显改善,两例婴儿无不适反应。结论: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有效地、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颅内血肿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实用、有效的方法。但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带并不随着血肿的清除而消褪,为此,我们在总结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10余年经验的基础上,用丹参注射液对颅内血肿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后灶周水肿的影响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2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60 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 控制性减压手术组(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组,各 30 例。比较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预后、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脑水肿体积、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 生情况。结果:控制性减压手术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开 颅血肿清除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丙二醛(MD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简易生活质量量表 (QOL)评分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术后 1 d、3 d、5 d、14 d 的脑水肿体积均小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控制性减压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 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个月对比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GCS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采用多靶点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局麻下多靶点置管引流及反复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致颅内血肿基本清除后拔管。结果:血肿置管引流术后12小时内对侧肢体偏瘫及意识障碍程度均有好转,3月后ADL分级:ADLⅠ4例,ADLⅡ2例,ADLⅢ1例,ADLⅥ1例,ADL Ⅴ1例,死亡1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多靶点穿刺置管引流疗效可靠、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定位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穿刺组与开颅组,各25例。穿刺组采取CT定位穿刺引流的治疗方法,开颅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组术后再出血1例,发生率为4.00%,开颅组术后再出血3例,发生率为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穿刺组NIHSS评分优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组发生穿刺通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例数均为1例,发生率为8.00%;开颅组发生硬膜下血肿、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硬膜下积液例数分别为1例、2例,3例,3例,发生率为36.00%;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效果明显,CT定位穿刺引流不仅能有效清除患者脑内血肿量,还能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侧脑室外引流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96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行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93.6%,组间差异不明显;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6.9%),P<0.05。结论: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法治疗脑出血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且能较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张庆喜  袁静莲 《中医药研究》2010,(12):1456-1457
目的观察应用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均为7分~15分。结果血肿完全清除或吸收时间,微创组平均5.6d〈内科组平均25d;近期(1个月)、远期(6个月)疗效随访,微创组优于内科组;微创组死亡0例,内科组死亡2例。结论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将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细孔引流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Matta评分、颅内血肿+水肿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Mana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血肿+水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孔引流手术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预后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