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侃  叶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63-1165
目的 探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EEN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择老年胃代食管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EEN组(研究组)和TPN组(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体质量及肝功能等与营养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均下降(P〈0.01);TPN组术后转铁蛋白低于术前(P〈0.01),EEN组无明显改变;TPN组AKP升高(P〈0.05),而EEN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LDH均高于术前(P〈0.05);TPN组术后ALT,AST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而EEN组无差异;EEN组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短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营养治疗费用EEN低于TPN组(P〈0.05)。结论 EEN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中应用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具有高效、安全、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24)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4)。EEN组在术后1~2 d均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纽迪西亚产品);T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两组予等热量、等氮量,总热量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结果①E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TPN组(P〈0.01),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TPN组(P〈0.05);②术后7、10 d:EEN组体各指标均高于TPN组,两组间比较转铁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白蛋白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TPN支持相对比,E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与术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h开始等热量、等氮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TPN组术后7d CRP显著高于EEN+PN组(P〈0.05)。TPN组术后7d TNF-α组与EEN+PN组相比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EEN+PN在改善应激指标方面优于TPN,可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肠内外营养途径在胃肠道手术后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骏  周瑞祥 《医药导报》2010,29(12):1592-1594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全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 组)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 组),各24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后第 1 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 1 天、手术后第 8 天检测体质量、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黏膜通透性,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PN+EN组体质量、清蛋白、转铁蛋白下降幅度少于TPN 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N+EN组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少于TPN 组(P<0.05),白细胞、C 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低于PN 组(P<0.05)。PN+EN组患者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TPN组(P<0.01),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TPN 组(P<0.01)。PN+EN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 组(P<0.01)。结论手术后PN+EN 较 TPN 能改善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TPN)对老年大肠癌病人手术化疗后免疫功能及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20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常规TPN组(n=10)和TPN+Arg组,治疗共7天,检测其后外周血IgG、IgA、IgM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氮平衡的变化。结果:①常规TPN组行TPN后外周血IgG、IgM、IgA下降,组内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与TPN+Arg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病人血清蛋白有明显上升,TPN+Arg组回升更明显,与TPN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人呈正氮平衡,TPN+Arg组与TPN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精氨酸强化的TPN改善了老年大肠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③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友华  刘璠  王洪  沈施仁  吴菊 《江苏医药》2006,32(7):615-617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龄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维生素E组、术中应用FDP组及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每组11例。各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术后1、3、5、7、14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含量。结果 老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红细胞中MDA明显比术前增高(P〈0.05),而Cu-Zn-SOD的含量则明显比术前降低(P〈0.05);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比单纯应用维生素E或FDP能在围手术期更有效地保护红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P〈0.05)。结论 临床上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提倡术前口服维生素E和术中应用FDP,以预防围手术期氧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等有害因子对红细胞的破坏,以及因红细胞损伤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SAP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TPN组(28例)及TPN+EN组(25例),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感染发生情况、手术情况、病死率、合并MOF发生率、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TPN+EN组较TPN组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SAP患者以EN和TPN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自然病程,且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按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TPN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肝功能以及营养指标、血糖变化、胃肠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4dEEN组肝功能以及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水平均远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d内TPN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较EEN组大,且波动值高于E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无一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仅能维持血糖平稳,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患者术后蛋白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患者30例均为中、大手术、分rhGH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3),术后均给以常规治疗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rhGH组另在术后1-6d上午皮下注射10IU,rhGH,结果:rhGH治疗组术后5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略有增加,对照组上述蛋白改变相反,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0d,对照组患者体重下降3-5kg,rhGH组下降1-2k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TPN支持的前提下应用rhGH能克服术后应激反应的蛋白分解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对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进行单纯开腹修补术治疗为开腹修补术组,一组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为胃大部切除术组,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手术有效例数、无效例数、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两种治疗方式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复发的情况。结果单纯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开腹修补术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胃大部切除术的低,同时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开腹修补术明显比胃大部切除术的时间短,但复发率却明显高。结论单纯开腹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都有很高的成功率,开腹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恢复速度快等特点,但是复发率稍高,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稍低,但造成的创伤较大,所以对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术后16~20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周雄坤 《中国药业》2013,(23):92-93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独使用肠外营养的对照组,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的治疗组,各20例.观察比较两组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和痊愈时间.结果 选取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有40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13%,均发生在术后3~12d.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为(14.34±0.72)d,对照组为(20.03±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刘坤  钱峻 《中国处方药》2014,(12):75-76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N组40例,全肠外营养(TPN)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结果术后第8天,EN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TPN组(P〈0.05),其他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功能恢复较TPN组患者快,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费用较TPN组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TP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EN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杨静 《江西医药》2013,(12):1172-1174
目的:观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并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TPN+Ala-Gln组(研究组)。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7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支持治疗,具体为碳水化合物63kJ/(kg·d),脂肪酸42kJ/(kg·d),氮量0.25g/(kg·d),电解质根据生化报告及时补充,同时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Ala-Gln0.5g/(kg·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氮平衡各个时点的水平;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IgG、IgM、IgA、D3、D4的变化水平。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8d,两组均有回升,但研究组回升较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d,两组患者IgA、IgG、IgM值均低于术前,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第8d,研究组IgA、IgG、IgM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D3、D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危重患者,36例使用TPN,27例先用TPN支持,后改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再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结果结果2例因原发病而死亡,其余61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危重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施行根治性胃切除术(RG)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营养组(TPN组,n=26)每日供能150~200KJ/kg,供氮0.2g/kg,其中30%~40%非蛋白热能由10%脂肪乳提供,60%~70%由葡萄糖提供;对照组(非TPN组,n=19)每日供能150~200KJ/kg,均由葡萄糖提供,每日供氮0.2g/kg。两组术后静脉营养期间均无进食。分别在术前和术后9d检测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RG术后无论是否给予TPN支持,均可见NK细胞活性、CD4^+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明显升高,而CD8^+细胞明显下降。RG术后TPN组NK细胞活性、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显著高于非TPN组(P〈0.01)。结论 除胃癌根治术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外,术后营养支持包括应用脂肪乳剂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史艳敏  王淼  曲红岩  朱雪娟  井永敏 《河北医药》2013,35(10):1467-1468
目的讨论实施肠内营养(EN)及全肠外营养(TPN)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术后各器官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56例),EN组及TPN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5天和第10天时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变化,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术后各器官恢复的影响。结果 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都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加重;EN组患者术后较早达到正氮平衡,体重减轻较少,感染率较低与TP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EN进行营养治疗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0例胃底贲门癌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较PN组提前(P〈0.05)。结论全胃切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积极主动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