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方法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质量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PDCA循环实施一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率较前显著提高。结论 PDCA循环是落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的意义.方法 将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住院静脉输液治疗患者28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住院静脉输液治疗时未行PDCA循环管理的患者28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液速度控制、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输液处理及时性和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6.91、48.42、18.63、29.90,P<0.01).结论 PDCA循环理论在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管理办法在我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PIVAS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净化区Ⅰ更衣室、Ⅱ更衣室、配置仓内、层流台及生物安全柜空气沉降菌的监测菌落计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2组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引起2组感染控制指标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6.4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规范了PIVAS管理,实现了PIVAS感染控制的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为临床患者的输液提供了安全的、无污染的配置环境,提高了静脉输液的配置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浅析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在老年内分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20年7月至2020年月12间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纳入同时间段内分泌科室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干预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的80例内分泌科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时间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职护士共36名,评价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违规操作占比、药物配置差错情况占比均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内分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可降低违规操作与药物配置差错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调配差错,提高输液配置质量,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 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循环前后差错率的、改善程度.结果 循环前的差错率为0.053%,循环后的差错率降至0.015%,实际降幅达77.4%.结论 将PDCA循环应用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管理中,坚持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智能设备工作流程实施PDCA循环对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参照组)输液质量安全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订基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智能设备工作流程实施PDCA循环改进措施,并对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研究组)输液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输液质量安全情况数据(不合格医嘱检出率、药物排药错误率、药物调配错误率)。结果 经过组间比较,研究组的不合格医嘱检出率、药物排药错误率、药物调配错误率均要低于参照组,其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基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智能设备工作流程中应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不合格处方的检出,有效降低静配中心的药物排药错误率、药物调配错误率,促进提高输液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PDCA法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非整支剂量药品配置,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 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调查江西省人民医院PIVAS 2023年1~6月实施PDCA法前后非整支剂量药品配置差错情况,分析影响PIVAS非整支剂量药品配置差错的原因,对策拟定,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非整支剂量药品配置差错率由0.052 6%降至0.017 7%,进步率66.35%,目标完成率101.5%。结论 将PDCA法运用到非整支剂量药品调配全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配置差错率,提高配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保障临床输液安全,工作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PDCA是广泛应用于治疗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近年来PDCA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PDCA循环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建立标准、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改进质量和安全的过程中实现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现[2]。为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3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应用PDCA护理模式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6):1153-1155
目的:比较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对急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影响。方法:调取HIS系统中2016年4—6月间每月急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PDCA实施前组和2017年4—6月间每月急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PDCA实施后,按照PDCA循环管理分析其原因,制定计划,检查落实和结果反馈。结果:PDCA实施后通过完善信息系统设计、加强急诊外科医师的培训和改进处方点评机制,急诊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46.82%降至37.54%,其使用率符合卫计委相关规定要求。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医师抗菌药物的治疗实施干预管理,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61-762
目的:利用PDCA循环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杜绝安全隐患,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质量。方法:组织质量管理组成员到PIVAS各工作环节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应用PDCA循环改进,分析改进后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已解决发现问题,对应的安全隐患得到消除。结论:利用PDCA循环对PIVAS进行改进,可及时解决问题,杜绝安全隐患,确保输液成品质量,保障患者静脉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列临床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成效。方法以QC小组活动形式开展一轮PDCA循环,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181例)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和运用后(342例)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发生的脱管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前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的脱管率与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脱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置针有效降低术后患者输液的脱管率,避免了脱管的不良护理事件,保证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药物配置则是它的第一步程序,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医院的门诊急诊输液量在医院的总输液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门诊、急诊输液的安全对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ICU患者留置管道护理中出现护理缺陷的情况比较。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ICU患者管道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护理缺陷率明显减少。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静脉药物配置输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以来各个工作环节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全面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减少了差错发生,提高输液质量及工作效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6,(5):1019-102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用药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诊输液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急诊静脉输液用药的护理治疗;分析急诊静脉输液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致ADR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不良反应控制的时间和输液总计划时间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过程中,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紧张感,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鱼骨图分析法与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点评中的使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5月间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894张(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6—12月间实施鱼骨图分析法与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951张;比较实施干预前后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不合理的原因及其不合格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不合理原因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不合格率(4.52%)明显低于干预前(8.95%()P<0.05);且11月份、12月份不合格率分别为0.83%和0.69%均达到目标值(<1%)。结论: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中,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与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降低了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静脉药物输液的治疗是临床救治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溶媒的选择对药物的稳定性和发挥药物最佳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溶媒选择不当可引起药物浓度和药效的下降,不溶性微粒增加,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确保输液安全和质量,现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外科系统2012年8月至9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溶媒使用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外科系统4个科室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快捷、安全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我院在门诊输液区安装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预约输液服务、护士绩效量化管理,形成了现代化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门诊输液环境和秩序,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冬梅  李萍  曲海军  王腾  杨智威  隋新  孙伟 《中国药房》2010,(41):3927-3930
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为临床合理配置静脉输液提供参考。方法:以"输液"、"配伍"、"溶媒"、"配置"及各种药品的通用名称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0年1月间静脉输液配置的相关文章,同时查阅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我院门/急诊处方审核记录、住院药房医嘱审核记录、临床药师查房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等,对其中不合理的静脉输液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药物在配置过程中,主要存在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置浓度过高、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输液配置器具选择不当、输液配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结论: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药物手册等法定文件的要求去做,现配现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探讨病区静脉输液配制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降低药物配置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