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动员后的外周血及采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中的CD34+细胞及其亚群,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对及时掌握最佳采集时机,准确判断采集的干 /祖细胞数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准确检测外周血及 APBSC中的CD34+细胞,本文比较了几种 FACS检测CD34+细胞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rhIL 11联合rhG CSF动员小鼠外周造血干细胞时 ,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使用rhIL 11联合rhG CSF动员C5 7BL/ 6小鼠外周造血干细胞 ,观察用药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变化 ,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 ,小鼠注射rhIL 11后 ,外周血WBC明显升高 (P =0 0 0 3) ;单独注射rhG CSF或联用rhIL 11后 ,外周血WBC于第 5天达峰值 ,分别由用药前的 (7 5 3± 1 6 5 )× 10 9/L、 (7 2 7± 1 4 8)× 10 9/L上升至 (2 7 12± 1 84 )× 10 9/L、 (2 8 98± 3 13)× 10 9/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值均为 0 0 0 1) ,而rhG CSF组与联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D3+ 细胞比例在用药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rhIL 11组CD3+ 细胞及CD4 + 细胞比例逐渐增高 ,于动员的第 5天达峰值 (P值均为 0 0 0 1) ,CD8+ 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在rhG CSF组CD3+ 细胞也有明显增高 ,并于动员第五天达峰值 (P =0 0 0 1) ,CD4 + 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 (P值均 >0 0 5 ) ,但CD8+ 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 (P =0 0 0 1) ;在联合组中CD3+ 、CD4 + 、CD8+ 细胞的比例变化均有明显升高。结果证明 ,rhIL 11联合rhG CSF能明显提高外周血WBC ,增加CD3+ 细胞比例 ,同时rhIL 11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CD56bright和CD56dimNK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于干细胞回输第12天,CD56 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6.6%,其中CD56bright亚群,占CD56 NK细胞87.3%;CD56 CD226 细胞占CD56 NK细胞92.1%,CD56brightCD226 细胞占CD56 CD226 细胞89.9%.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CD56bright亚群是NK细胞造血重建最早出现并占优势的一个亚群, CD226分子可能作为一种分化标记主要表达在CD56bright亚群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击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 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 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导短程大剂量格拉诺赛(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 rhG-CSF,500μg/d皮下注射4天,第5、6天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行CFU-GM培养,CD34^+细胞计数。予MAC方案预处理,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结果 动员后CFU-GM明显增高,CD34^+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和CEPs ,其中 11例患者 (4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 )经造血干细胞动员 (常规化疗 G CSF)。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分别为 0 378%± 0 10 3%和 0 0 5 9%± 0 0 13% ,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造血干细胞动员后患者外周血CECs和CEPs升高。结论 :G 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同时 ,对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亦有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是决定造血重建的重要因素。 目的:主要评价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动员方案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5例患儿,确诊神经母细胞瘤 30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5例,采用CDV化疗方案动员,观察采集干细胞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化疗后第4~9天(平均6.5 d)白细胞< 2×109 L-1,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5~10 mg/kg刺激造血,化疗后13~19 d(平均15.5 d)至白细胞> 5×109L-1后开始采集。所有病例均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总采集次数1~4次,平均2.1次,单个核细胞:(6.1±1.2)×108/kg,CD34+细胞为(5.3±0.8)×106,锥虫蓝拒染率:99.5%(99%~100%),动员并发症少,患儿均能耐受。其中25例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开始回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 L-1)时间为移植后10~20 d(平均14d)血红蛋白恢复(> 80 g/L)的时间为移植后10~30 d(平均18 d),血小板恢复(> 20×109 L-1)时间为移植后12~35 d(平均20 d)。结果提示CDV 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6):324-326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9.
赵峰  邓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50):8102-8107
背景: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可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和恢复患肢的血液供应。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对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中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建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连续5 d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第7天接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给予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造模前相比,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造模后足背部体温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下肢溃疡面积明显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动员后第6天白细胞数量及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之后1个月时足背部体温与建模前接近,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源性增加后进行自体移植,可提升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比例,有助于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GF-β1和/或TNF—α反义硫代寡核苷酸(PS—ODNS)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 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骨髓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液体培养及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检测TGF-β1和/或TNF—α反义PS—ODNS对CD34^ 细胞数及多向性造血祖细胞(CFU—mix)、粒-单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BHU—E和CFU—E)集落数的影响。结果: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反义PS—ODNS后CD34^ 细胞数、CFU—mix、CFU—GM、BFU—E和CFU—E集落数分别是对照组(仅加细胞因子组)的4、2.6、2.7、1.8、2.1倍;加入TNF—α反义PS—ODNS后CD34^ 细胞数、CFU—mix、CFU—GM、BHU—E和CFU—E集落数分别是对照组的4、2.9、2.6、1.7、1.8倍;同时加入TGF-β1和TNF—α反义PS—ODNS后CD34^ 细胞数、CFU—mix、CFU—GM、BHU—E和CFU—E集落数分别是对照组的5.3、2.1、2.7、1.9、1.8倍。结论:采用反义PS—ODNS阻断内源性TGF-β1和TNF—α是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临床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相对较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肺腺癌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免疫的影响也缺乏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肺腺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鉴定。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9只,建立肺腺癌模型,常规处理组不给予任何方法治疗,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入0.2 mL含有2.5×106 L^(-1)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大鼠治疗后检测其免疫指标。2组大鼠分别于治疗4,10,14 d后麻醉处死(n=3),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肺腺癌免疫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从大鼠外周血新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且体积相对较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5 d后细胞生长迅速,圆形细胞开始向两端伸展,并呈现梭形,从而能够形成较小的细胞集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先后经历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以及生长平台期;(2)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细胞,干细胞因子受体CD90、CD133及Flk-1均有表达,提示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4,10,14 d后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CD90,CD133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Flk-1呈现上升趋势;(4)在移植治疗后第4,10,14天,细胞移植组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6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而核因子κB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5)结果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应用于治疗肺腺癌能够分泌大量营养因子,治疗过程中能够增强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2.
人参多糖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实验血液学技术检测人参多糖(GPS)体外作用对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分化的影响及GPS刺激制备的胸腺细胞培养上清液(HTCM)、脾细胞培养上清液(HSCM)、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HBMSCM)中GM-CSF的生物活性。结果发现:①在有外源性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存在的情况下,GPS能显著促进CFU—GM的增殖与分化。②经GPS体外诱导制备的胸腺细胞、脾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能明显提高人CFU—GM的产率。③经GPS体外刺激后,胸腺细胞、脾细胞、骨髓基质细胞GM-CS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果表明GPS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促进胸腺细胞、脾细胞和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合成和分泌GM—CSF或GM-CSF样活性,进而促进CFU-GM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黄芪多糖对小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及动员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探讨APS-P对正常或化疗后小鼠的骨髓、脾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促增殖及外周动员作用。给正常或经环磷酰胺化疗后的C57BL/6小鼠注射APS-P,然后取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及脾细胞,并用荧光抗体PerCP-Sca-1,APE-c-kit及PE-Lineage(CD3,CD4,CD8,Trll9,B220 CDllb,Gr-1)进行染色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Lin c-kit^ Sca-1^ )数量变化。注射APS-P能使正常及化疗小鼠骨髓、脾及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一作用可能是由于APS-P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而在外周血及脾中的增加则可能是由于APS-P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外周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4.
T淋巴细胞清除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CD3或抗CD8单克隆抗体的补体细胞毒方法清除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 )中T淋巴细胞 ,CD34免疫亲和柱纯化MNC中CD34 +细胞 ,流式细胞技术 (FACS )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将CD34 +细胞中加入含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体外液态扩增 ,并观察粒 巨噬集落 (CFU GM )和多向祖细胞集落 (CFU GEMM )形成能力。结果CD3+或CD8+细胞清除组和MNC经CD34免疫亲和柱纯化后 ,CD34 +细胞分别为 5 9 5 2 %、 5 6 70 %和 5 0 72 % ,比未纯化组 (1 0 7% )纯度大幅度提高。抗CD3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和单纯CD34纯化组经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第 14天 ,细胞总数分别扩增 110 40倍和 87 0 0倍。抗CD3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抗CD8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和单纯CD34纯化组的CFU GM产率分别为 2 86 5 0± 12 0 2、2 88 5 0± 17 68和 2 19 5 0± 5 3 0 3,前者虽高于后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CFU GEMM产率分别为 376 67± 43 2 4、 438 33± 36 73和 311 0 0± 40 11,抗CD3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无显著差异 ,抗CD8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显示出显著性作用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PAD)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对91例老年PAD患者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PBSC采集后取混匀后的采集物少量悬液计数单个核细胞数(MNC)、CD34+细胞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CSF剂量、采集前白细胞计数、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因素对采集物MNC和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BMI、TG对采集的MNC数有影响;HbA1c、LDL-C与CD34+呈负相关;动员剂的剂量、采集前白细胞计数与MNC总量和CD34+细胞数量关系不密切。结论: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动员方案,减少不利因素,老年PAD患者也可安全、成功地行PBSC采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和静息痛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及静息痛患者通过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在第5~6天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浓集干细胞液作患肢小腿肌肉注射。结果16例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均延长,其中,12例患者静息痛均缓解;11例溃疡愈合。病人均随访3~24个月。4例失访。结论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和静息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其自身的优点,外周血中干细胞资源多、收集方便易行、无需麻醉、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高、患者的造血系统易恢复等。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 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肝动脉内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无发热、出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第 1,3,6个月后,纳差、乏力、食欲、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rhTPO对巨核系的定向分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外周造血干细胞中巨核系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经化疗及G CSF动员后分离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进行液体和集落培养 ,研究rhTPO单独及与IL 3、IL 6、SCF的协同作用。结果 :液体培养后 ,TPO组单个核细胞数 (MNC)扩增了 ( 1.73± 0 .49)倍 ,IL 3 IL 6 SCF组MNC比种植时增加 ( 4.2 0± 1.14)倍 ,IL 3 IL 6 SCF TPO组MNC增加了 ( 4.5 3± 1.2 7)倍。单独应用TPO及TPO与IL 3、IL 6、SCF合用产生高比例的CD41a 细胞 ,TPO组培养前CD41a 细胞为 11.70 %± 5 .2 3% ,培养后CD41a 细胞为 19.17%± 6 .2 6 % ( P <0 .0 5 )。CD41a 细胞数在TPO组扩增了 ( 3.5 2± 1.18)倍 ,IL 3 IL 6 SCF组扩增了 ( 5 .32± 1.79)倍 ,IL 3 IL 6 SCF TPO组扩增了 ( 6 .94± 2 .19)倍。结论 :TPO可以定向诱导巨核系细胞的分化 ,IL 3、IL 6、SCF可以协同TPO的作用 ,这在造血调控研究 ,体外定向扩增外周血干细胞 ,促进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的恢复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动员期间,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组均常规应用5~10 μg/(kg•d)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 d后采集干细胞进行移植,这是否为最佳的动员时间和采集时机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分析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 方法:对备行干细胞移植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天数、剂量与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的关系,并检测干细胞动员前后、采集前后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观察患者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随着动员天数的增加,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干细胞获得的效率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动员时间有关,外周血中CD34+总数与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患者的凝血指标在动员和采集前后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计数在动员前后无变化,但在采集后有显著下降;18例患者中仅有1例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中发生轻度骨头酸痛,1例出现发热,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糖尿病足患者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不能单凭动员天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决定,而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的数量来决定。且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干细胞动员及用于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猕猴连续5 d,皮下注射GM-CSF 8 μg/(kg·d),分别于0、2、4、6、8、10 d采集外周血,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34 、CD133 、CD3 、CD4 、CD8 、CD56 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IL-2含量.结果:WBC、中性粒细胞、CD34 、CD133 细胞数量和比例均同步升高(P<0.01),到动员第6天时达到高峰,细胞数量分别为正常水平的6.4、9.1、117和163.3倍,其中CD34 、CD133 第8天时恢复正常,而WBC、中性粒细胞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CD3 、CD4 、CD8 、CD56 细胞的数量增加,细胞数在第6天时分别为动员前的4.1、4.0、2.9和4.3倍,但比例下降(P<0.01),到第6天达到最低(P<0.001),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以上水平并持续至第10天(P<0.05).TNF-α、IL-1β、IL-2浓度于动员后6 d内明显升高(P<0.01),其中TNF-α、IL-1β浓度至8 d恢复正常(P>0.05),IL-2浓度升高幅度较大并至少持续至第10天(P<0.01).结论:连续5 d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可使外周血中CD34 、CD133 细胞比率短暂升高,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升高,使CD3 、CD4 、CD8 、CD56 细胞绝对数增加,TNF-α、IL-1β、IL-2浓度升高,表明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可在细胞和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