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电视胸腔镜应用于Ⅰ期肺癌根治中淋巴结清扫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临床确诊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电视腔镜组(n=49)和常规开胸组(n=49),两组均进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视腔镜组清除淋巴结(13.3±4.0)枚,常规开胸组(14.2±4.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231)。其中N1阳性淋巴结,电视腔镜组(1.1±0.6)枚,常规开胸组(1.1±0.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1.231)。N2阳性淋巴结,电视腔镜组(0.1±0.7)枚,常规开胸组(0.2±0.4)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清扫淋巴结手术时长,电视腔镜组(38.2±9.1)min,常规开胸组(24.5±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3,P=0.000)。电视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在术后引流总量等比较,常规开胸组和电视胸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61例手术前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3例患者术前诊断Ⅳ期,选择化疗.其余58例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进行胸腔内淋巴结活检并术中送冰冻病理,进行术中分期,相应采取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对病理类型、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病理阳性数、术前术后TNM分期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58例行VATS手术检查:胸腔镜微创手术2例;VATS小切口肺叶切除34例;VATS辅助全肺切除18例;VATS辅助袖式切除4例.术中共活检淋巴结数目139枚,病理阳性数目39枚.术前术后的TNM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术前胸腔镜胸内淋巴结活检,可进行术中分期,能正确选择治疗对策.在肺癌的诊断治疗中是一种更准确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415例,其中T1期201例、T2期132例、T3期82例,比较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T2期、T3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T2期、T3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2.6%、41.7%、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适用于不同分期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指标如出血量、拔管时间、肢体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18个月复发及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易恢复、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胸腔镜组(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胸组(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亮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28-152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者6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者6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25±3.28及14.37±3.36个(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3.3%vs 22.6%,P<0.05),两组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后疼痛及肺部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5例与胸腔镜组51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出院时心肺功能指标、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胸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患者MVV、FEV1高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孙照明 《山东医药》2013,(41):59-61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0例和开胸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P均<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两组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生存率比较,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3~2013.3收治住院经确诊为NSCLC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胸腔镜(VATS)组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VATS组和VAM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液体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VAMT组,P0.05。结论 VATS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NSCLC疗效较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转开胸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共5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统计术中转开胸手术的病例,并根据是否转开胸手术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胸膜粘连情况、肺结核病史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调查术中转开胸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590例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120例转开胸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胸膜粘连分级、肺结核病史、肿瘤位于肺上叶、门钉淋巴结、袖状肺叶切除、肺癌解剖学部位、肿瘤最大径、叶间裂发育不全、淋巴结与周围组织致密连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类型、吸烟史、性别、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膜粘连分级≥4级、肺结核病史、肿瘤位于肺上叶、门钉淋巴结、袖状肺叶切除、叶间裂发育不全、淋巴结与周围组织致密连接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转开胸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有部分患者需要转开胸手术,危险因素包括胸膜粘连、肺结核病史、肿瘤位于肺上叶、门钉淋巴结、袖状肺叶切除等,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于高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高龄老年肺癌患者86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术,对术中、术后指标分析。结果胸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胸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FEV1%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开胸组,手术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与开胸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能够有效地治疗高龄老年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45例术前临床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应用VATS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切口长度(5.2±1.1cm),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4±1.5d),术后住院时间(7.4±2.4d),手术时间(145±42min)术中出血量(121±100min),淋巴结清扫时间(57±25min)切除淋巴结(14±3枚)。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可手术患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c-VATS)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采用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患者5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术后第1 d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1 d以及术后1 d、3 d和5 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c-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VAMT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VATS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VAMT组(P0.05)。c-VATS组患者术后1 d、3 d和5 d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VAMT组(P0.05)。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7.41%和20.8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70%和4.17%,转移率分别为7.41%和12.50%,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和转移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c-VATS安全性优于VAMT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临床。方法 21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肺癌袖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全肺切除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33.9%(P<0.05),但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χ2=0.67)。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6.1%、46.9%及63.4%、39.3%、31.3%(P<0.05)。结论肺癌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5.
周汉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47-164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我院诊治的60例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全肺切除术)和观察组(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两组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3-2013.3收治住院经确诊为NSCLC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胸腔镜(VATS)组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VATS组和VAM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液体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VAMT组,P〈0.05.结论 VATS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NSCLC疗效较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而单肺通气则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HR和SaO2在麻醉前、双肺IPPV和单肺的IPPV30 min、IPPV60 min、IPPV 90 min、IPPV 120 min和双肺IPPV15 min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PaCO2和PETCO2则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中双肺IPPV和单肺IPPV在FiO2和TV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侧胸部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并进行了左侧胸部放射治疗的患者35例(放疗组),于放射治疗前、后接受了常规超声心动图(ECG)及组织多普勒(TDI)检测以及“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并与31例同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且未接受胸部放疗患者(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对象放射治疗前ECG、TDI检查的左心功能指标,和cQQ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CQQC总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5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放疗组的EF(0.90±0.32)cm/s比(0.90±0.38)cm/s比(0.86±0.29)(cm/s],E/AE(1.28±0.46)比(1.28±0.45)比(1.20±0.38)],及Em[(10.12±1.93)cm/s比(9.95±1.64)cm/s比(7.51±1.12)cm/s],Em/Am[(1.25±0.26)比(1.24±0.23)比(0.90±0.15)]显著降低(P均〈0.05);同时CQQC量表所有维度评分(P(0.05-〈0.01)及CQQC总分[(67.36±7.87)分比(63.75±7.26)分比(52.83±6.40)分](P〈0.01)也明显减少。结论:接受左侧胸部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常有左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9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使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再采取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胸腔镜微创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分布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335,P=0.846);患者的肿瘤分期(χ~2=46.593,P0.001)与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密切,而患者的年龄(χ~2=1.229,P=0.268)、性别(χ~2=0.389,P=0.533)和吸烟史(χ~2=1.491,P=0.222)与患者的预后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患者清扫的淋巴结个数和肿瘤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独立因子。而组织分化、是否辅助化疗、病灶长度以及支气管切缘的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非独立因子,考虑这些因素协同作用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论使用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传统的手术方法疗效差异不大,且肿瘤分期和淋巴结的清扫个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