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阳  方虹  甘文忠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1,30(3):281-283,288
目的:观察服用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后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发育、子宫血流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探讨克罗米酚引起不孕妇女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方法:20例不孕症妇女于月经周期第5~9天服用克罗米酚100 mg/d(CC组),于排卵前1 d和排卵后10 d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及血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并于排卵后10 d刮取子宫内膜检测子宫内膜腺腔面积、腺腔周长、间质面积及腺/间比值;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另选2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组妇女子宫动脉血流RI及血E2和P水平显著升高(P<0.01),子宫内膜明显变薄(P<0.05);子宫内膜腺腔面积、腺腔周长、间质面积及腺/间比值、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克罗米酚促排卵时导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可能是其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无排卵患者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120例无排卵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排卵周期内妊娠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情况.结果:研究组妊娠率为43.33%(26/60),对照组妊娠率为36.67%(22/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无排卵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妊娠率,但对子宫内膜发育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万艾可在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过薄患者内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2例既往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于克罗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第8天阴道放置万艾可(100 mg/d)至排卵,B组(57例)单纯CC/hCG促排卵。检测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学变化、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妊娠率。结果:A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子宫内膜三线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PI和RI值显著降低(P<0.01),妊娠率(26.2%)也显著高于B组(10.5%)(P<0.05)。结论:万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9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克罗米芬联合夫精IUI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来曲唑联合夫精IU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5 d后血清雌二醇(E_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观察组用药5 d后血清E_2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来曲唑联合夫精IUI治疗PCOS不孕患者能降低血清E_2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排卵和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氯米芬(CC)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发育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75例原因不明性排卵障碍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应用不同的药物分为氯米芬组(Ⅰ组),氯米芬 阿司匹林组(Ⅱ组),氯米芬 阿司匹林 补佳乐组(Ⅲ组),每组25例,同时选取25例因男方因素就诊,排卵正常的不孕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水平、PI、RI及临床妊娠率.结果:Ⅰ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和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I值、R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组和Ⅲ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Ⅰ组,PI值和RI值低于Ⅰ组;Ⅲ组排卵后7 d P水平、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结论:戊酸雌二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氯米芬促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克罗米芬 (CC)加小剂量己烯雌酚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 197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99例 )于月经周期 5d开始服用CC5 0mg(最大剂量 15 0mg) ,每d 1次 ,连服 5d ,己烯雌酚片 0 2 5mg ,每d 1次 ,服至排卵 ,若本周期无排卵服15d停服。对照组 (98例 )口服CC ,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两组均在卵泡近成熟时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针促排卵。结果 治疗组排卵率 (74 75 % )与对照组排卵率(72 4 5 %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 (1 10cm± 0 2 9cm)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 (1 0 5cm± 0 6 0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变异程度较小。治疗组妊娠率 (4 6 4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率 (32 .6 5 % )。结论 CC加小剂量己烯雌酚可提高无排卵性不孕症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在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血流及内膜厚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 ,对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在克罗米酚 (CC)促排卵治疗同时 ,自月经第 1~ 2 0d连续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 ,75mg/d。 结果 试验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厚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阿斯匹林可增加子宫血流供应 ,从而改善促排卵治疗时CC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32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中进行克罗米芬(CC)和来曲唑(LE)促排卵治疗患者结局进行分析,了解不同促排卵药物对IUI结局影响。方法:将排卵障碍患者分为CC组及来曲唑组,CC剂量50 mg/d,来曲唑剂量2.5 mg/d,用药天数均为5 d,自然周期排卵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CC组、来曲唑组、对照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内膜厚度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然排卵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自然排卵率最高,CC组自然排卵率最低。三组授精日前向运动精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4%、14.8%、12.5%,流产率分别为10.0%、8.0%、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CC及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患者均可获得与自然周期相似的妊娠结局,但来曲唑组的自然排卵率、内膜厚度、妊娠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
路平  郭玉琪 《疑难病杂志》2011,10(3):192-194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子宫内膜发育的价值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32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Aspirin)组(16例)于月经周期第1~20天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75 mg),周期第5~9天给予克罗米酚(50 mg);克罗米酚(CC)组(16例)仅在月经周期第5~9天用克罗米酚;同时选取具有分娩史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16例),不给予任何激素类药物。检查血浆栓素A_2/前列环素_2(TXA_2/PGI_2)和子宫血流阻力指数(RI)及内膜厚度。结果排卵前1 d Aspirin组血浆TXA_2/PGI_2比值明显低于CC组和对照组(P〈0.05),排卵后10 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1 d,Aspirin组子宫血流RI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CC组(P〈0.01),排卵后10 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1 d及排卵后10 d,Aspirin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CC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测子宫内膜发育很有意义,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子宫血流量,使子宫内膜增厚,从而改善促排卵治疗时用克罗米酚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0.
718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IUI)成功率的各种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6例患者进行718周期的IUI.对患者年龄、自然周期或超排卵周期、IUI次数、IUI活性精子数量、输卵管条件、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18周期的IUI中妊娠109周期,其中双胎妊娠率9.2%,三胎妊娠率为2.8%,流产率为22.2%,每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5.2%.自然周期或超排卵周期、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病人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就女方年龄,<30岁、30~40岁和>40岁妊娠率分别为17.24%、14.40%和3.22%,年龄越大受孕率越低,>40岁组妊娠率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第3次IUI的妊娠率明显高于第2次IUI(妊娠率分别为25.00%、10.39%,P<0.05).当IUI活性精子数量低于1×106时,妊娠率为3.33%,明显低于活性精子数为1~10×106,10~50×106,和>50×106组(妊娠率分别为15.82%、16.67%和27.27%,P<0.05).LH峰或注射HCG时,子宫内膜厚度<7 mm和>16 mm时,妊娠率分别为7.14%和3.23%,明显低于7~12 mm和13~16 mm组(妊娠率为16.86%和14.18%,P<0.05).结论:IUI中女方的年龄、IUI活性精子数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UI妊娠率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酵联合阿斯匹林用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分成两组,15例应用戊酸雌二醇治疗,15例应用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治疗,观察两组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妊娠情况.结果: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用药前增厚,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比单独应用戊酸雌二醇组厚;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RI值,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用药后RI值均低于用药前及戊酸雌二醇组.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有9例获得妊娠,而戊酸雌二醇组有7例获得妊娠,两组妊娠率均较用药前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戊酸雌二醇合用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患者有治疗效果,能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参芪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后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组47例,于排卵后口服参芪胶囊治疗,对照组46例,于卵泡成熟时肌注HCG 5000u.治疗前后测性激素、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统计获得的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黄体期天数和妊娠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LH、LH/FSH、T、INS、BMI均下降(P<0.01).治疗后组问比较,治疗组LH、LH/FSH、T、BMI下降(P<0.05),黄体期E2、P、黄体期天数、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卵率83.44%,妊娠率55.32%,对照组排卵率82.78%,妊娠率36.9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应用参芪胶囊,通过降低患者BMI,降低T和LH/FSH,调整性腺功能,能较好维持黄体功能,从而使患者成功妊娠,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 C组)、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组( CE组)和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 CEA组),每组各25例,观察3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PI、RI,临床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CE组和CEA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组,CEA组的PI值和RI值低于C组和CE组,CE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和CE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C组和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时,通过加强子宫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的改善情况. 方法 11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周期疗法. 结果 治疗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8.85%和57.66%,而对照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2.5 %和37.5%,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也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促排卵药物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来曲唑促排卵效果。方法:将68例不排卵不孕妇女随机分成来曲唑组32例和氯米芬组36例,分别于月经第4天开始口服来曲唑2.5mg/d和氯米芬50mg/d,共服药5天,当卵泡直径 ≥ 18mm时,检测雌二醇(E2)值,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万u,排卵者12天后检测血hCGβ亚单位。比较2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肌肉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值。结果:来曲唑组与氯米芬组的排卵率分别为43.75%、47.22%,妊娠率分别为31.25%、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流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2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来曲唑较氯米芬促排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促排卵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5月份到2010年5月份收治的诱因不明的不孕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含病例42.对A组进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B组进行氯米芬治疗.另外,选取42例有分娩史的健康妇女,设为对照组C.观察三组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排卵前1天,A组与B/C两组的血浆TXA2/PGI2比值相比偏小,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B组的子宫动脉血流RI高于C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A组与B组相比,子宫动脉血流RI要低,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而与C组相比,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在患者排卵后10天,A、B、C三组在子宫动脉血流RI与血浆TXA2/PGI2比值上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对象排卵前后,B组与A/C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厚度明显偏低, 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A组与C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中,氯米芬可促进排卵,却容易降低妊娠率.此时,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增强子宫血液供应力度,控制因为促排卵治疗引发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从而加大妊娠率.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良好,适于在临床领域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孕龄妇女的子宫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子宫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不明原因复发流产史的孕龄妇女(观察组)和40例已生育的正常妇女(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孕前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及子宫内膜厚度,并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动脉PI、RI月经周期干净第4d(A期,卵泡期)分别为2.13±0.19、0.68±0.06与2.07±0.14、0.66±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后1周(B期,黄体中期)分别为2.23±0.21、0.96±0.09与1.91±0.13、0.79±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A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33±0.38)mm、(4.26±0.30)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7.02±0.68)mm、(11.78±0.8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动脉PI和RI与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在排卵1周后PI、RI、S/D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改变,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薄,S/D、PI、RI值增大,子宫动脉PI和RI均与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这些指标对复发性流产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27-730
目的探讨枸橼酸氯米芬联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卵泡发育不全性不孕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卵泡发育不全性不孕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联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治疗后随访1 a,观察2组患者排卵情况、妊娠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35/46)、91.30%(42/4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072,P<0.05)。肌肉注射HCG当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27±1.55)、(9.23±1.63)mm,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11.027,P<0.05)。肌肉注射HCG当日,观察组患者A、B、C型子宫内膜分别为25、18、3例,对照组患者A、B、C型子宫内膜分别为19、17、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7,P<0.05)。月经周期第5天,2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注射HCG当日,2组患者血清FSH、LH、T及E_2水平均显著高于月经周期第5天时(P<0.01),且观察组患者血清FSH、LH、T及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a内,对照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双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分别为67.39%(31/46)、30.43%(14/46)、17.39%(8/46)、2.17%(1/46)、6.52%(3/46),观察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双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分别为67.39%(31/46)、65.22%(30/46)、4.35%(2/46)、2.17%(1/46)、0.00%(0/46),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71,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81,P<0.05),2组患者排卵率、双胎妊娠率及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82、1.002、1.000,P>0.05)。结论枸橼酸氯米芬联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卵泡发育不全性不孕患者的子宫腔内环境,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归肾丸合克罗米芬(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于月经周期第5天起服用CC 50mg/d,共5d,并服用归肾丸,每日1剂,共10d;对照组33例,服用CC方法同观察组.2组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行阴道B超检查,记录卵泡数目和大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接近成熟时每日做妇科检查,进行宫颈黏液评分.卵泡成熟后触发排卵,于排卵后第7天测血雌二醇(E2)、孕酮(P),排卵后14 d检测血或尿HCG,以确定是否妊娠.结果 观察组HCG日宫颈黏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卵泡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体高峰期观察组血清E2、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归肾丸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宫颈黏液评分、黄体功能,能有效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患者临床妊娠率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225例接受IUI助孕共400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回顾分析女方年龄、治疗方案、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IUI周期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女方年龄>38岁的临床妊娠率(8.22%)低于年龄<30岁(21.74%)和30~38岁(17.48%),P<0.05;促排卵方案(CC、HMG、CC+HMG)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05%、19.66%和14.71%,高于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7.14%,P<0.05;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组的临床妊娠率(23.56%)高于内膜<8 mm组的临床妊娠率(13.27%),P<0.05;第1至第5周期的IUI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30%、15.60%、9.38%、0%和0%,多次重复IUI周期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方年龄、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方案均会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UI的治疗周期数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应综合各种因素再次评估患者的妊娠率,必要时进一步查找多次助孕失败的原因或改行IVF-ET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