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出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划》。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正> 《本草拾遗》为唐陈藏器所撰,据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谓陈藏器是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谓陈藏器是四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云同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507医术名流列传)云;“按《医学入门》,陈藏器,唐三元尹,撰《神农本草经》,曰《本草拾遗》。”一、《本草拾遗》的撰述年代本书的撰写,当是在开元年间(713——741)。因为《本草拾遗》骨碎补条注云:“本名猴  相似文献   

4.
《食疗本草》中的动物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疗本草》是我国唐代的一部内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的专著。其中收载飞禽走兽动物药 98种 ,药用部位有 :皮毛、肌肉、骨、脏腑组织 ,及排泄物。每味食药之后均注明药性、功效、禁忌症等 ,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仔细研读 ,对指导当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食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疗本草》乃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冼所撰 ,后经张鼎增订而成 ,专论食物疗疾。据记载原书有条目 138条 ,张鼎增加了 89条 ,合为 2 2 7条 ,共分三卷 ,其中卷为动物药用 ,内容丰富 ,对现实具有研究和实用价值。1 药用动物分类《食疗本草》…  相似文献   

5.
40、《食疗本草》唐代孟诜撰《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品营养和食品治疗学典籍。原著计138条,经张鼎增补89条,共为227条。书久佚,现在所存的是敦煌石室所发现的残卷本。此残本1907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A·Stein)所窃取,现存放在英国博物馆。书中介绍了石榴、木瓜、胡桃、软枣、甜瓜、莲子、覆盆子、鸡子头、藕等26种食  相似文献   

6.
孟诜《食疗本草》总结唐以前食疗理论及方法,收载了动物脏器、藻菌类及唐初本草未录鱼蔬米谷之品,其特色是收入了大量医食并用品,分析了炮制、贮藏、服用方法及食疗的地区性差异。对本草学、食疗学、营养学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书作者是南唐(937~975)陈仕良所撰。《嘉佑本草》所引书传云:“《食性本草》伪唐陪戍副尉,剑州(今福建南平县)医学助教陈仕良撰。”《中国医学人名志》云:“陈仕良,唐·  相似文献   

8.
1 王冰、王 (l尙)、王 (p墿ng)辨王冰是唐中期著名医家 ,《旧唐书》、《新唐书》无传 ,生平里贯无考。《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子部《素问王冰注》条下附《著者小传》云 :“王冰唐人 ,自号启玄子 ,宝应中为太仆令 ,笃好医方 ,得玄珠所藏《太素》及全元起书 ,加以编次 ,注《素问问答》八十一篇。又有《玄和纪用经》、《玄珠密语》、《昭明隐旨》、《玄秘》等书。”按 ,自“自号启玄子”句下 ,多悬揣意必之文 ,不足据也。据《唐人物志》 ,王冰确为太仆令 ,但不确知官于宝应年间也。“玄珠”者 ,黑色之珠 ,《庄子》以喻道真 ,非人名也 …  相似文献   

9.
一、李当之著有《药录》的依据 李当之与吴普同为华佗弟子,吴普是三国时魏人,则李当之亦应是魏人。李当之著有《药录》和《本草》。据《隋书经籍志》所载《桐君药录》条下注云:“梁有《李当之药录》6卷”《太平御览》引书目  相似文献   

10.
《新修本草》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种的基础上 ,增加 114种编纂而成 ,其总数应为 84 4种。但《医心方》收载《新修本草》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 85 0种 ,比 84 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 ,即由于《新修本草》对 84 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 ,并加以说明 ,可以证实《新修本章》药物总数 ,并非用《本草经集注》730种 ,和《新修本草》新增 114种相加而成。  相似文献   

11.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12.
《医心方》是一部总结隋唐以前医药学发展成就的综合性著作,书中收载了大量唐以前已佚本草著作的内容,是研究古代本草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对《医心方》中本草佚文的分布情况、特点及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从而探讨《医心方》的本草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东医宝鉴》是朝韩最负盛名的传统医籍,由医家许浚采撷中国明以前医籍及其他汉籍文献的精华分类编纂而成.书中引文均标出了所引文献的来源出处,其中标记为“本草”的引文情况比较复杂.从“本草”引文的分布、来源、征引方式、药学特色等几方面入手,对《东医宝鉴》引录的“本草”进行初步考证发现,在全书正文23卷中,每卷均有源于“本草”的引文;许浚所谓“本草”,多数出自《证类本草》,少数混入了其他医书的内容;许氏摘要、化裁引录原书,已经融入了作者追求简洁实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嘉祜本草》增引的“唐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新修本草》,后世又称作“唐本草”,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原书已佚,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祜本草》时,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祜本草》所增引的“唐本”,可以认为: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新修本草》在嘉祜二年(1057)编撰《嘉祜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嘉祜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5.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 ,狗条 ,屎〔主治〕项下有“瘭疽彻骨痒者 ,烧灰涂疮 ,勿令病者知”一句 ,今人有认为系出自苏恭 ,即唐《新修本草》 ,其“痒”字 ,应系“痛”字 ,原“痒”字系误。清·祁坤《外科大成》瘭疽条 :“瘭疽……肿痛应心 ,腐烂筋骨”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瘭疽 :“发于手足指尖或手足心……外形虽小 ,痛彻心骨” ,说明瘭疽的疼痛是剧烈的 ,不应为剧痒。《医心方》卷十五有“疗瘭疽彻骨痛方 :取狗粪当户根煎烧作灰 ,涂之”。此方与《本草纲目》基本相符 ,所以“痒”宜改为“痛”。其实 ,按照《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6.
徐岩 《大家健康》2012,(2):31-31
众所周知,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祖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现存最早医书《医心方》所载《葛氏方》是葛洪医方的重要传本,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辑佚方面,尚无对成书年代的专门讨论。本文从内容、避讳、词汇三方面对此书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对照传世医籍,发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文本含有陶弘景的补阙内容,全文不避隋、唐国讳,所用量词"过""枚""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传世文献中被改为隋唐时期的新兴量词。由此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底本与陶弘景所增补《补阙肘后百一方》存在一致,其成书上限在南朝梁,下限在隋以前。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公元984年),参考辑录200余种中国隋唐以前中医文献,不改原文直接引用,均标明出处,素以"取材宏富""各题名号"而被称道于世。该书一直以写本的形式流传,从未经后人整理,版本传承的脉络非常清晰,其内容基本保持了原著的本来面目。《千金要方》是《医心方》引用频率较高的文献,除卷19外,其余29卷均引有《千金要方》的内容,初步统计全书共直引500余处。这些辑录的医学文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新修本草》 ,后世又称作“唐本草” ,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原书已佚 ,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本草》时 ,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本草》所增引的“唐本” ,可以认为 :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 ,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 ,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 :《新修本草》在嘉二年 (10 5 7)编撰《嘉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 ,《嘉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 ,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梳理《医心方》版本源流,绘制《医心方》版本源流简图。[方法]以医学史、文献学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医心方》历代著录文献,分析其撰进与流传史上三次较重要整理活动。[结果]版本划分为御本-半井家本、宇治本和医家本三个版本系统,其中半井家本《医心方》为目前研究最佳刊本,现代通行安政本《医心方》是在半井家本基础上整理而来,其中共二十七卷为平安时期内容,其余三卷为江户时期内容。《医心方》三大系统各自利用率和完整程度差异很大:御本-半井家本系统保存相对完好,半井家本完整度最高;宇治本系统流传较广但有所缺失,仁和寺本保存较好却有所缺失;医家本系统中诸本,因经丹波家历代传抄,缺失最为严重。[结论]在《医心方》三次整理活动中,多以半井家本为底本、宇治本为主校本、医家本为旁校本进行校勘。通过研究,确立了《医心方》版本系统,明确了目前研究《医心方》所当选的最佳版本和通行版本,这是考察《医心方》流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进一步了解中日医学交流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