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洪燕 《江西中医药》1993,24(2):38-38
竹叶石膏汤见于《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用于感受寒邪后病变转归的治疗上,虽然大热已去,但气液受伤,并有余热未尽。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以去热邪,人参、麦冬益  相似文献   

2.
竹叶石膏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 ,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组成。功能清热和胃 ,益气生津。仲景论述本方的适应证为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笔者用本方治疗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及烦渴、发热等证 ,屡收奇效 ,现介绍于后。1 虚羸少气虚赢少气者 ,见虚弱消瘦 ,少气不足以息。临床兼见有头痛发热 ,两颧发红 ,渴欲饮水 ,发热汗出 ,心烦饮食欠佳 ,小便短黄 ,舌红无苔 ,脉细数或虚数等症。应用本方可益气生津 ,清热养阴。临床体会 :潞党参用量需 15~ 2 0 g之间 ,以增强益气之力 ;石膏须三倍以上于半夏 ,方可制其辛燥。案例 :刘某 ,…  相似文献   

3.
<正> 竹叶石膏汤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伤寒论》396条云:“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以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七药组成。本方现代临床上多用以治疗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而见气津两伤之证。此时,若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则气津难复;若仅益气养阴而不清除热邪,则余热不去。  相似文献   

4.
朴香  李亮 《河南中医》2012,32(6):768-768
《伤寒论》第396条云:“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石膏汤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7味药物组成.现代临床上多以治疗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而见气阴两伤之证.笔者导师运用竹叶石膏汤治疗丹痧后期1例,效果颇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竹叶石膏汤治疗妇科术后高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第396条,为白虎加人参汤加减而成,方药由竹叶、石膏、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组成,治疗“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之余热未清、津气未复之证。笔者以竹叶石膏汤为基本方治疗妇科术后高热2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1.1贺某25岁,工人,  相似文献   

6.
<正>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此方临床常用于治疗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我们导师运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潘雨薇  万晓刚 《新中医》2012,(1):129-130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第397条日:“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及粳米组成,可谓《伤寒论》的收官之方。伤寒解后,可能有两种转归:一为伤及阳气而出现瘥后喜唾的理中丸证,此处暂不做探讨;  相似文献   

8.
田君明  蓝天莹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42-1642,165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伤寒解后余热"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之方,主治诸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虚之证。全方由竹叶、生石膏、党参、麦冬、法夏、炙甘草、粳米组成,其中人参可酌用党参、北沙参等。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加活血化瘀、利水通淋、健脾消石药物治疗痛风急性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竹叶石膏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此后《温病条辨·中焦篇》也有记载;“阳明温病,脉浮而促者,减味竹叶石膏汤主之。”可见无论伤寒、温病,凡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已伤者,皆可选用。近世亦用于气分证而非热病后期,但属热盛而气阴两伤者,  相似文献   

10.
正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1]1条文解析本方适用于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之证治。此证由伤寒热病解后气液两伤,余热未尽所致。由于气津两伤,不能滋养形骸,故见身体消瘦;因中气不足,所以短气不足以息;因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胃失和降,故气逆而欲呕吐。如张锡驹《伤寒论直解·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述:"伤寒解后,血气虚少,不能充养肌肉,渗皮肤,  相似文献   

11.
竹叶石膏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叶石膏汤一方最早记载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原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组成。功能清热和胃,益气生津。仲景论述本方的适应证为:虚赢少气,气逆欲吐。后世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辨证用之,均获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竹叶石膏汤及其化裁方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竹叶石膏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解后,余热不清,气液两伤病症的名方。其主治原文为: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笔者征之临床,发现伤寒,即外感热病,亦即今之所谓感冒,愈后,赢,即消瘦,气逆欲吐者并不多,而虚,即虚弱乏力、精神倦怠等;少气,即气短者却很常见,若强求与原文完全相合之病症,方可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则竹叶石膏汤很难有用武之地。想起仲圣言及小柴胡汤之主治病症时曾有经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言辨证是关键,只要是柴胡证,换言之,只要是少阳证,辨证准确,便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证可以出现的症状不必都有。这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病情轻重之不同,患者体质之各异,以及治疗方法的差异,在临床上,不同的患者,辨证相同,表现却可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竹叶石膏汤为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伤寒论》396条云:“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由“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斤,麦冬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组成。“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临床常用于治疗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招致外邪,罹患感冒发热,易耗气伤阴,竹叶石膏汤切合病机,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一、竹叶石膏湯的組织和功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下称本方)主治“伤寒解后,虛羸少气,气逆欲吐者。”原文甚简。但本方与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麦门冬汤有一定的联系。鉴别这四个方剂的异同,有助对本方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竹叶石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功能清热和胃,益气生津。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余尝用治妇科胎前产后而出现的某些疾病,有较好疗效,兹举隅于下。【恶阻】陈××,女,24岁。1985年6月21日诊。经停3月余,一月前开始出现胸闷倦怠,恶心呕吐,在本院检查诊断为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16.
竹叶石膏汤临床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凤芝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687-687
竹叶石膏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温热病后期气阴两伤,虚热内扰,肺胃气逆而致咳逆、欲呕等证.笔者几年来,以竹叶石膏汤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药:竹叶、石膏、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临证时,无论是否温热病后期,只要有内热兼气阴不足之证,皆可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竹叶石膏汤治疗胆道术后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伤寒解后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而设。胆道手术后患者出现呕吐的情况 ,临床屡有所见。几年来 ,我试用竹叶石膏汤治疗 12例 ,疗效很好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均为成年人。其中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引流者 7例 ,胆囊切除者 4例 ,胆总管引流者 1例。患者都在术后 3~ 7d出现频繁呕吐。2 治疗方法投以竹叶石膏汤 :竹叶 10 g,石膏 3 0 g,半夏 10 g,麦冬 15 g,党参 15 g,粳米 5 0 g,甘草 10 g。水煎取汁 2 0 0 m l左右 ,分 3~ 4次口服。3 治疗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服 1剂者 6…  相似文献   

18.
刘渡舟教授在论述竹叶石膏汤的临床应用时指出:斯方不仅用于“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而且可治妇人乳痈术后,余热未尽、气液两伤、缠绵难愈之证。笔者经临床验证,疗效可靠,兹举二例说明。【例一】郑×,女 25岁。一九八二年四月十日初诊患者产后三日,因乳头内陷,吮乳困难,遂罹乳痈。经保守治疗数日无效,即切开引流。然术后仍持续发热不已,体温38.5℃,刀口流脓不愈合,  相似文献   

19.
董德保 《河南中医》2003,23(1):12-13
竹叶石膏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 ,张仲景指出 :“伤寒解后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 ,竹叶石膏汤主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以辨证施治为准则 ,灵活运用竹叶石膏汤 ,治疗多种病症 ,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 胃脘痛刘某 ,男 ,4 2岁 ,农民 ,1996年 9月 12日初诊。患者于 2月前在田间劳动 ,因劳累过度 ,出汗过多 ,于次日渐感胃脘部烧灼样疼痛 ,似有火烧 ,曾到县某医院按胃溃疡诊治月余 ,收效甚微 ,故于今日来诊。诊见 :前症仍存 ,又伴口渴多饮 ,烦躁易怒 ,纳差 ,时有干呕 ,大便干 ,小便量多 ,形体消瘦 ,舌质干红 ,少苔 ,脉虚数。查 :尿糖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举竹叶石膏汤治疗高龄老人外感热病后期虚羸少气,饮食不入验案两则,阐述正气耗亏、阴伤和气耗是老年肺炎的重要病理变化,竹叶石膏汤能扶正祛邪、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是治疗老年热病后期病症的良方。本文提出竹叶石膏汤治疗老年人热病后期的脉证特点为"口干、发热、呕吐,舌红苔少或苔燥,脉数"。详述竹叶石膏汤治疗"虚羸少气"的内部机理并与其他治疗气虚的方剂相鉴别,另外着重讨论了石膏在本方剂中的应用,提出石膏能清热、透热而非寒凉过度,可以益胃生津而不伤脾胃,即使是治疗高龄老人只要用之合宜,亦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