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9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病例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远期随访疗效,随访率80.4%,优良率89.7%,61.9%完全无症状,20.6%偶发胆管炎。结论 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126例行肝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围手术期死亡3例(2.4%),其他并发症12例(9.5%):肺部感染3例(2.4%),胆漏6例(4.8%),膈下脓肿2例(1.6%)。全组随访时间0.5~10年,104例无自觉症状(82.5%),7例(5.6%)有胆道感染表现,6例(4.8%)于I或Ⅶ段仍有残余结石,9例(7.1%)于术后2~5年出现结石复发。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应采用肝段或叶切除联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空肠吻合手术,并配合术中纤维胆道镜及术中B超定位取石,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路微创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A组)与多路微创技术(B组)两种治疗模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结果 B组病人在术后恢复,残余结石方面均优于A组。结论 多路微创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取石率高,残余结石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脏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之肝脏病理变化。方法:对7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部分尚行粘液及胶原染色。结果:镜一常见的病变是肝间质炎症、胆管上皮及腺体增生和粘液上皮化生(100%)肝细胞水肿变性及小叶中央性淤胆。胆蛔症。2例伴肝胆管上皮癌,癌旁胆管上皮及腺体异型增生与癌相移行。33例见局限于门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炎症、上皮成分增生及粘液化生相关与胆管上皮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辉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341-3342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综合评价后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疗效与残存结石情况。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上T管引流术以及胆道镜激光碎石术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P〈0.05),并且残存结石率最低。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因根据患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与判断后制定相关手术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右肝内胆管孤立结石的病理特点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施行右侧肝叶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右侧肝叶切除和115例非肝叶切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结果右侧肝叶切除的结石清除率高于未行肝叶切除的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45.8%)高于非肝切的并发症发生率(20.9%)。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结论右侧肝叶切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约占胆道结石的13%~20%,因其在肝内胆管,位置较深,易发生感染形成脓肿及狭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手术后复发,所以治疗难度较大,对于这一类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行手术治疗。1996~1999年我院对1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成功地实施了肝叶部分切除,肝内胆管取石Roux-Y胆肠吻合,胆道重建手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小光 《医学信息》2010,23(15):2876-2877
目的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 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992年1月~1998年1月本院为426例阻黄病例所行的胆肠吻合术进行了总结。原发疾病有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高位胆管狭窄236例(56%)、无击切除的壶腹部周围癌98例(23%)、肝门部胆管癌64例(15%)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8例(6%)。其治疗目的一类系胆道病变切除、胆道狭窄修复后的胆道重建.另一类是晚期肿瘤的姑息性内日引流。吻合的方式有:126例(29%)肝外胆管空肠吻合;34例(8%)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其余采用多种路径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包括肝方叶切除、左或右侧肝内胆管整形、肝门胆昔空肠吻合98例(23%);左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37例(32%);右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6例(4%);肝圆韧带径路左侧肝内肝管空肠吻合34例(8%);经胆囊床行右侧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5例(4%)。术后近期和1-6年的髓访结果表明.不同的阻黄病例选用适当的胆肠吻合术式可达到有效解除黄疸的目的.作者对胆肠吻合术的手术要点、术式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8例,依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对照组,各24例。腹腔镜组给予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肝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1.80±0.60)分,优于对照组的(3.40±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结石清除率及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降低机体损伤,改善疼痛感受,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何佳妹 《医学信息》2018,(12):160-162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20例和肝内钙化灶40例、肝内胆管积气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超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的彩超结果。 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肝左右叶同时发病的有6 例,左叶占30.00%,右叶占40.00%,彩超声像图显示为结石沿着肝内胆管分布,呈簇状,结石通常为多发,表现为斑点状或条索状、团状以及不规则形,超声检查会出现高强回声,后部通常伴有明显的回声影,肝内胆管存在不同程度扩张,和门静脉分支呈现“平行管”特征。40例肝内钙化灶患者中,肝左叶有患者20例,位于肝右叶患者17 例,肝左右叶同时存在患者有3例,彩超检查可以表现为强回声,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为团状或斑块状的影像,通常为单发,可分布于肝内的多处,肝内胆管不存在无明显扩张。在2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中,有6例患者伴有胆道手术病史,彩超声像图可体现出肝内胆管内有强回声出现,体位发生改变时,其形态和位置均会有变化,如发生的强回声位于肝内胆管的前壁处,后方会伴有“彗尾征”图像。结论 彩超可以实现多角度和多切面的扫描检查,结合不同的声像图信息,可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在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患者经肝段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管细胞癌,术后经T形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结石患者10例,其中胆总管2例,肝右叶4例,左肝内叶4例,有8例患者在术后6w内采用胆道镜观察下取出结石,有2例患者因胆管狭窄未能取出。结论对肝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治疗加强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的观察,及早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门区胆管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微解剖观测结果表明,肝门区的胆囊和胆囊管的血供来源是胆囊动脉,肝左、右管的主要血供来源是肝右动脉,分别占56.2%,71.6%、胆囊动及脉尚有分支进入肝内(占77.5%),营养肝左管(占21.7%)、肝右管(占25.8%)。胆囊、胆囊管、肝管、右管的营养动脉的形态特点,对于临床手术中解剖分离胆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3例,LC—CBDE组41例、EST-LC组2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 LC—CBDE组与EST—LC组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C—CBDE组住院天数较EST—LC组短,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LC—CBDE与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均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广,但选择哪一术式需具体分析病情并根据术者腹腔镜手术技巧、内镜操作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由于其复杂的病因及病理改变,治疗上仍为当前肝胆外科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手术治疗困难,复发和残石率高,疗效差。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患者58例,采用肝叶、肝段切除,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胆管空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明稳  杨德  张有正  杨东晓  赵海 《医学信息》2009,22(6):1049-1050
目的 总结用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采用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4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随访6月至8年,其中再发胆管结石2例(占4.17%)胆管炎1例(占2.08%),其余病人无明显胆道症状(占93.7%).结论 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胆道镜及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技术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行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扩张术14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13例,行萎缩右半肝+右尾状叶切除术5例.术中经胆道镜结石取净29例,术中胆管有结石残留3例,术后经T管窦道以胆道镜取净结石,随访6个月~2.5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的应用在合并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超坤  秦卫和  曹俐 《医学信息》2010,23(14):2406-2407
目的评价超声、腹部16排CT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腹部外科手术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57例,并比较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证实的结石患者157例,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2.8%、75.3%和89.7%。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总管〈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65例,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胆总管无扩张的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33%、45%和67%;B超与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检查,尤其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B超和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