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制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1年防城港市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及妇幼保健工作年度报表。结果随着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也逐年下降,12年来我市活产婴儿数为139 153例,孕产妇死亡54例,死亡率为38.80/10万,其中2000年—2005年死亡率为55.74/10万,2006年—2011年死亡率为24.88/10万。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占全部死亡的79.63%,可避免死亡占72.22%。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区,进行规范产前保健的只占11.11%。计划外妊娠占40%,小学以下文化占70%。结论提高孕产妇围生期保健意识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武宣县2003~2005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武宣县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对策,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武宣县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1月~2005年6月武宣县共分娩活产数为13220个,其中孕产妇死亡10例,孕产妇死亡率为75.62/10万。孕产妇死因前三位与构成:产后出血5例,羊水栓塞2例,重度妊高征1例。结论提高产前系统管理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加医疗设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沈阳市近10年来孕产妇的死亡率及死因情况。方法 收集1991—2000年沈阳市孕产妇死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沈阳市活产数为474314例,孕产妇死亡数为129例,死亡率为27.20/10万,其中城市死亡率为23.28/10万,农村死亡率为29.51/10万,孕产妇死亡发生率的变化趋势近4年有明显下降,而且城市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及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却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间孕产妇死因总的顺位羊水栓塞为首位,但10年间孕产妇死亡首要原因变化趋势已由羊水栓塞逐渐转化为妊娠期合并肝病、心脏病等情况。结论 加强农村及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保健工作及解决农村乡镇医院和接生员的规范用药,提高业务水平极为重要,同时要做好不宜妊娠人群的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94~1995年邯郸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活产数121489人,孕产妇死亡81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66.67/10万。直接产科死因56例,占69.14%,非直接产科死因25例,占30.86%。主要死因及顺位依次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和妊娠合并肝病。本文结果表明,高龄,多产,文化水平低,计划外妊娠,接受孕期保健少,住院分娩率低等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吴忠市孕产妇死亡因素和变化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吴忠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结果 6年间活产数为82148例,孕产妇死亡2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32.87/10万。死亡率从2006年的43.15/10万下降至2011年19.71/10万;产科出血和羊水栓塞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包头市近5年内孕产妇死亡监测情况和死因变化趋势分析,掌握孕产妇主要死因及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包头市2001-200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001-2005年包头市活产数74 523例,孕产妇死亡20例,死亡率26.84/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妊高征、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产褥感染,死因以内科合并症为主.结论:孕产妇死亡原因与其本人及家庭成员保健意识、经济、地域、文化程度的差异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母婴保健法>的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我县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我们对1995-2004年全县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10年间活产分娩总数为92738人,孕产妇死亡45例,平均死亡率为48.52/10万.死亡原因顺序: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妊高征.  相似文献   

8.
孕产妇死亡情况与计划外生育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对孕产妇死亡评审的统一要求项目,由各接产医院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报所属区(市)妇幼保健院,核实后报市级妇幼保健院,汇集进行逐一讨论分析。2 结 果1998年我市共发生孕产妇死亡12例,同期活产31168,孕产妇死亡率为38.50/10万,明显高于本市的上年水平(18.89/10万)2.1 孕产妇死因与顺位:12例孕产妇死亡中依次是产后出血41.67%;妊高症25.00%;内科合并症25.00%;产褥感染8.33%;符合我省孕产妇死因的基本规律。2.2 死亡的孕产妇中80%未接受任何医疗保健服务,她们均死在送医途中及乡级医院。2.3 计划内外生育与孕产妇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固原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固原市4县1区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d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而造成死亡者进行监测。固原市2000-2007年活产数202684人,孕产妇死亡147例,年平均死亡率72.53/10万,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112.30/10万下降到2007年51.66/10万,下降了54.0%,2007年与2000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χ2=5.581,P<0.05);孕产妇死因占前三位的依次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措施是强化医疗保健医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孕产妇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质量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监护,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0—2006年全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期间全市孕产妇死亡共77例,活产数为203308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7.87/10万,直接产科原因死亡44例占57.1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33例占42.86%,主要死因顺位依次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妊娠合并肝病。  相似文献   

11.
对澜沧县1996年~2000年46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中,全县活产数25438例,孕产妇死亡46例,平均死亡率180.83/10万,其中,2000年澜沧县孕产妇死亡率为137.17/10万,较1996年的271.11/10万下降50%,引起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或肝病等。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加强各级围产期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及能力的培训,防治产后出血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沙井镇2001~2005年8例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深圳市沙井镇5a内活产总数18469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43.32/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占53.53/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与与文化程度、计划生育、接生法、怀孕次数、分娩次数和产前检查密切相关。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杜绝非法接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临沂市2002年孕产妇死亡回顾性调查,总结临沂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临沂市2002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午临沂市活产总数98395人,孕产妇死亡37例,孕产妇死亡率为37.71/10万。孕产妇死因顺位: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并发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并发肝病、产科感染、肺栓塞、其他。从居住地区、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产龄、孕次胎次、死亡地点、时期及接受妇幼保健措施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晓军  陈凤娴  沈奕  王岚 《重庆医学》2009,38(24):3092-3094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9~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影响因素及死亡孕产妇接受卫生保健情况,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评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由1999年的79.01/10万下降到2008年的35.20/10万, 首位死因一直是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接受产前保健服务差,计划外生育对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影响.结论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建议从加强产前保健服务、加强助产技术和计划外生育管理等方面着手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平果县1989~1991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3年内活产分娩18657次,孕产妇死亡31例,平均死亡率为16.62/万。各年死亡率在14~18/万之间。直接产科死因22例(70.97%),非直接产科死因9例(29.03%)。主要死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宫内感染、妊高征。本组资料表明,贫困、文化程度低、妊娠胎次多、医疗卫生保健差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高平市1999年至2009年内孕产妇死亡监测情况和死因变化趋势分析,掌握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1999年至2009年19例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999年至2009年间活产总数为55 826例,孕产妇死亡19例,平均病死率为34.03/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结论 提高产前系统管理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2005年6月县境内死亡的13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产妇各种特征及分娩、死亡地点、直接死因、评审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呈反弹上升趋势,活产数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死亡率为87.38/10万;多产、贫困、居住及交通条件差,文化程度低者死亡危险度显著增加,基层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与孕产妇死亡率有直接关系。孕产妇死亡的第一杀手仍是产科出血,途中和家中死亡超过死亡总数一半以上。我们认为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结论:孕产妇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人家庭、医疗保健、社会各方面诸多环节。政府加大对妇幼保健事业的投入,加强县、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及有针对地开展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苏州地区围产保健与孕产妇死因的变化,检出孕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8年间苏州地区死亡的236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3年划分成六个阶段,进行死亡率与死因比较。结果 苏州市及六个县市,总活产数934433人次,孕产妇死亡236例,死亡率为25.26/10万活产,近阶段与前四个阶段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下降50%。初产妇占77.97%。孕28周前有33例死亡,围分娩期孕产妇有203例死亡;前六位死因:产科出血5.24/10万,羊水栓塞3.96/10万,妊高征3.53/10万,心脏病2.25/10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14/10万,宫外孕2.03/10万;产后出血、妊高征引起的孕产妇死因分别从第一阶段(10.62/10万、5.0/10万)下降到最近阶段(1.82/10万、0.92/10万)。羊水栓塞前移为第一死因。孕产妇死亡的直接产科原因占72.03%。结论 苏州地区自建立围产保健网以来,在产后出血、妊高征的防治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羊水栓塞已前移到第一位死因。  相似文献   

19.
现就因子宫破裂引起的孕产妇死亡6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杭州六区、七县市妇保站、所、院统计的活产分娩数及上报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1.2 方法 6例个案均经实地调查,由孕产妇死亡评审组专家评审确定死因,其中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下段不全破裂。2 结 果2.1 一般情况 杭州地区1990~1997年活产数438825人,孕产妇死亡6例,死亡率为1.36/10万。年龄26~43岁。6例均系农民和经产妇。计划内分娩4例,计划外2例。死于孕39~43周。2.2 产妇死亡时间 死于产时4例,死于产后2例,其中1例产后4天死亡。2.3 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山西省阳城县1989-1991年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三年中该地区活产分娩数22151例,孕产妇死亡58例,孕产妇死亡率26.18/万;孕产妇死亡前4位死因是产科出血、心脏病、妊高征和产褥感染,直接产科死因与间接产科死因之比为4:1,其中产科出血占全部死因构成的41.38%。配比病便对照研究从18个调查因素中筛选出4个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异常孕产史、计划外生育和非足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