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四关为杨继洲注解窦汉卿的《标幽赋》时所提炼出的一种针法,为历代针灸医家所常用。它具有主治广,疗效高,见效快,取穴方便的特点,故颇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1开四关的由来“四关”之名,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其文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这里的“四关”主要是指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没有具体指何穴。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提出:“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首次提出“开四关”之名,原义是指治疗寒热痹痛性病证时当针刺肘膝以下的腧穴。张介宾曰:“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张志聪认为:“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行者也。”这里的四关主要指肘、膝、腋、髋等大关节,亦没有明确穴位。直至明初徐凤才将“四关”注释为“太冲、合谷是也”。杨继洲承之,所注《标幽赋》与徐氏同,明确指出“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后人袭之,所谓开四关即作用相应手法于合谷、太冲两穴。2开四关的理论基础2.1从经络理论来看,合谷、太冲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是大肠经及肝经之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察三百六十五节气...  相似文献   

2.
杨雅媛  林咸明 《新中医》2014,46(1):224-226
<正>"四关"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意指十二经脉的本部,故其本意并不等同于太冲、合谷二穴。对于开四关法,意译应为结合脏腑辨证选择相应穴位开通十二经脉要道,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病祛邪、强健  相似文献   

3.
四关穴在痹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关穴 ,即指双侧的合谷和太冲 ,指四个紧要的地方 ,就象四个关口 ,故称四关穴 ,《杂病穴法歌》云 :“鼻寒、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 ;手指连肩相引痛合谷、太冲能救若” ,《席弘赋》云 :“手连肩背痛难忍 ,合谷针时要太冲” ,《标幽赋》云 :“寒热痹痛 ,开四关而已之”。可见四关穴对治疗肝经反映在四肢头面部诸病均有较好疗效 ,尤其在治疗痹证中用好四关穴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四关穴之所以用于治疗痹证 ,笔者认为主要因其具有鼓舞营卫之气运行的作用。首先从二穴所属经络脏俯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穴位…  相似文献   

4.
"四关穴"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菊 《河北中医》2002,24(1):38-38
提起四关穴 ,针灸界同仁一定会想到四关穴———合谷、太冲 ,但笔者并不以为然。“四关”一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 ,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关 ,四关主治五脏 ,五脏有疾 ,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 ,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 ,应出十二原 ,明知其原 ,睹其应 ,而知五脏之害也……”再接下文指明各原穴名称 :“……阳中之少阴 ,肺也 ,其原出于太渊 ,太渊二 ,……膏之原 ,出于鸠尾 ,鸠尾一。”[1 ] 四关与原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 ,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 ,乃十二经之根本 ,由于原…  相似文献   

5.
“四关”穴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关”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略作讨论。一、“四关”穴的由来“四关”之名,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其文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隋·杨上善注:“腘上牌枢为关也。”明·马玄台注:“四关者,即手足肘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故凡井荥俞经合之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也。”张介宾也说:“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清·张志聪却认为:“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对四关的临床运用已有不少论述,但将“四关”与“四化”结合起来运用的功能分析则很少涉及。笔者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四关与四花相伍具有调理气机之功能,现述于下:“四关”即合谷与太冲之合称,《针灸大成》把“四关”列为奇穴,“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四花”首载于《针灸聚英》即胆俞与膈俞的合称,亦为奇穴。“四  相似文献   

7.
四关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穴临床应用举隅周敬佐大连市中医院(大连116013)四关穴就是合谷、太冲穴相伍为用,两者伍用出自《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云:“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又说:“手指连肩相引痛,合谷太冲能救苦”。其伍...  相似文献   

8.
四关首见于《内经》一书,《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对文中所提四关,隋唐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诸原所生》中曰:“四关,四支(肢)也。”指出四关即四肢。明代张介宾在《类经》卷八中注:“  相似文献   

9.
开“关”即开四关,《针灸大成》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太冲是也。”《奇效良方》云:“开四关,合谷并太冲,是手足共四穴。”四关穴为临床急救常用穴,我们采用针刺四关穴,开关熄风治疗癔病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癔病是在歇斯底里性格基础上加以精神因素而引起的,女性多于男性。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时四肢抽搐者18例,神昏仆倒者6例,大哭大闹者5  相似文献   

10.
“四关”一名,源于《内经》,历代医家注述不一,分歧较大,我们试就其理论依据及历代医家注述等诸方面,对此探讨如下: 一、四关考略“四关”之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明·张介宾在《类经》中注释道:“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指出了四关是肘膝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