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乡市HIV流行特征及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乡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全市1992~2002年HIV感染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5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者,至2002年5月底累计报告确证HIV感染者50例,死亡8例。经血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以1995年以前不规范供血人群为主;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的病例。结论: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阻断二、三代传播是预防和控制新乡市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自1995年发现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感染人群逐渐扩大,包括供血(浆)员、吸毒者、暗娼、性病病人、自愿检测者以及术前病人等。2000年7月,我省首次发现1例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盐城市在1999年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随后在2005年发现了首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之后,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已成为HIV的重要传播途径。为了解盐城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HIV/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的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2015年新发现的0~14岁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甄别和排查造成儿童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为中国儿童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梳理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报告的年龄0~14岁病例,由调查员对病例或其直系亲属(监护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核实及重新判定。结果 2015年新报告的0~14岁感染者共809例,完成调查745例,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地区,其中确认母婴传播629例(84.4%),非母婴传播或不详者共116例(15.6%)。母婴传播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及新疆,其报告母婴传播病例数占63.8%(401/629),80.5%(470/584)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被确诊。非母婴传播的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传播25例,异性性传播10例,注射吸毒传播1例,传播途径不详80例。传播途径不详者中,41例无母亲信息,37例母亲阴性,2例母亲阳性。结论中国新发现0~14岁HIV感染者以母婴传播为主,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扩大检测、母婴阻断及校园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AIDS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987~2003年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87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至2003年底,累计报告发现HIV抗体阳性者457例,其中AIDS病人155例,死亡110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境外感染为主转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福建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已出现母婴传播的病例。HIV-1E亚型是福建省主要流行株。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也存在流行的危险,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商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涉及面广,累及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正在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扩散,累积的大量感染者正在集中发病和死亡。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逐步多样化,从过去的主要是有偿供血(浆)者之间相互交叉感染为主,逐步转变成以性途径、静脉吸毒及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性乱行为增长、卖淫以多种形式存在(但以娱乐场所较为集中),在性工作者中尤其是低层暗娼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安全套使用率低,已成为传播艾滋病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我市首次从外流妇女劳务输出回归人员中检出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例数逐年增加。1993年前检出的感染者以性途径感染为主,1994年发现静脉吸毒人群,1996年发现母婴传播,感染人群已从境外到境内,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首例HIV母婴传播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重庆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珠海市斗门区1998年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随后HIV在该人群中快速传播,由经其他途径感染者相继发现,感染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感染总数达到最高峰,以后逐年下降。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及异性性传播为主,且随着对注射吸毒人群干预措施的实施,经注射吸毒感染者的比例逐年下降,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的比例逐年上升;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经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0.
加强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是控制艾滋病病毒(HIV)传播蔓延的有效措施。菏泽市牡丹区自2001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06年底共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24例,其中18人为20世纪90年代赴外地有偿供血感染。当地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危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三个县,实施全球基金项目前后(2000-2008年)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整理3个县2000-2008年逐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监测资料及专题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学分析。结果2000-2008年3个县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42例,其中AIDS病人33例,累计死亡16例。78.57%(33/42)的阳性者经非法采供血感染,其中6例又感染其配偶或性伴侣,夫妻间传播率为23.08%(6/26)。9年间未发现经血液途径的新感染者,未出现母婴传播。2008年报告2例经性途径感染且与已知经采供血感染者没有关联的阳性者。结论2000年至今,陕西省全球基金项目县艾滋病疫情大幅下降,经采供血传播HIV已基本被阻断,但需警惕经性途径传播疫情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一般人群感染HIV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自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报告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为了解HIV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于2002年7月~2003年3月,对长春、吉林市5家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了HI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两者均可经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为了解HIV感染者的HCV感染状况,2005年10月对宛城区确认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对全区所有已经确认进行管理的HIV感染者进行登记调查,常规消毒后采集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广东省1986-1999年HIV/AIDS流行情况。为广东省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广东省1986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1999年11月10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774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9例,1990年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为境外人士,1990年首次发现广东省籍HIV感染者,1990-19996年期间广东省籍HIV感染者中77.1%为出境归来人员在境外通过性接触感染;1996年首次从广东省籍静脉吸毒(IDU)者中检出HIV感染者,IDU已成为目前全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比例为73.3%,HIV-IC亚型为广东省主要流行株。结论 广东省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乱人群将成为另一个HIV高感染率人群。  相似文献   

15.
洮北区自1995年从供血员中检出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07年5月末已累计发现HIV感染者伎滋病(AIDS)病人21例,有5例死亡。为调查分析洮北区HIV的传播途径,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为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东省1986~1999年HIV/AIDS流行情况,为广东省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广东省1986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1999年11月10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774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9例.1990年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为境外人士,1990年首次发现广东省籍HIV感染者,1990~1996年期间广东省籍HIV感染者中77.1%为出境归来人员在境外通过性接触感染;1996年首次从广东省籍静脉吸毒(IDU)者中检出HIV感染者,IDU已成为目前全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比例为73.3%.HIV-1C亚型为广东省主要流行株.结论广东省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乱人群将成为另一个HIV高感染率人群.  相似文献   

17.
双胞胎经母乳传播感染HIV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三条传播途径之一。母婴垂直传播又分妊娠期宫内传播、分娩期经产道传播以及母乳传播三种方式。感染HIV的妇女将HIV传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15%~50%,其中宫内传播的发生率约占14%,产程中约占65%,通过母乳喂养方式约占20%~40%。近期在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新乡市某县同村的3例HIV阳性报告病例,经我市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调查证实,3人为母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因母婴传播感染的比例由1998年的0.1%上升到2007年的1.6%。在HIV感染的儿童中,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国内外成功经验显示,孕产期应用抗逆转录药物干预、产时住院安全分娩、产后婴儿采取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贵州省戒毒所内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自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 611例。据专家最新估计,实际感染者人数已达3·5万左右。为了进一步掌握我省吸毒人群中HIV的感染状况以及这类人群中高危行为的情况,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方式。母婴传播阻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社会、家庭、感染者、医务人员等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降低婴幼儿感染HIV的几率。该文从孕妇感染HIV的现状、高危人群、社会机构、流动人口管理、医疗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对HIV母婴传播阻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