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05年1月至12月32046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时间、年龄、部位、科室、菌种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204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2%。主要感染科室:普通外科5.48%、烧伤科5.32%、心血管内科5.28%;主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35.40%、上呼吸道18.68%、泌尿道12.05%;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1.8%、革兰氏阳性菌占22.9%、真菌占15.3%。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占13.57%、铜绿假单胞菌占12.0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55%。结论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是普通外科、烧伤外科、心内科,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监测结果分析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掌控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防治医院感染的管理策略。方法调查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ICU收治的1 689例患者,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策略。结果1 689例患者中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9.2%,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肺部感染(51.9%)、上呼吸道感染(24.1%)、泌尿道感染(11.7%)、胃肠道感染(10.5%)、血液感染(1.2%)、手术切口感染(0.6%);呼吸机、气管切开、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是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发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并发医院内感染率最高(35.4%),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7.2%),消化系统疾病(13.1%),内分泌系统疾病(12.0%),急性中毒(9.54%),外伤(8.61%);ICU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3%,革兰氏阳性菌占23.2%,真菌占3.8%;另外,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率较高。结论ICU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高,以肺部感染为主,患者病情急重及侵袭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且耐药率高;ICU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0.5%聚维酮碘口腔预处理对气管插管全麻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口咽部病原菌变化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2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麻醉前用0.9%生理盐水口腔清洁预处理)和观察组(麻醉前用0.5%聚维酮碘口腔清洁预处理),每组132例。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类型、ASA分级、手术部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手术和麻醉情况。手术结束时,取2组患者咽拭子、痰液及导管套囊黏附物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2组病原菌检出及住院期间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类型、ASA分级、手术部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手术和麻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4例患者中共57例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8例,革兰氏阳性菌18例,真菌1例。对照组患者咽拭子、痰液、导管套囊黏附物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前使用0.5%聚维酮碘消毒液口腔预处理,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临床耐药与疾病转归。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40例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4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者40例,感染率为13.16%。细菌感染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真菌感染者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本院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有创性操作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连续性现患率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反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制定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2~201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958例,发生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1.5%;2012~2014年现患率分别为1.39%、2.22%、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普通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10%,以治疗用药为主;分别为34.38%、30.16%、15.6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分别为62.69%、69.12%、78.9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病原学送检,是现阶段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6例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将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6例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病原菌90株,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72株,占80%;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13%;真菌6株,占7%。结论 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其中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菌的耐药性较强,应该根据不同病原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做到合理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出现院内感染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8.47%(17/92)出现院内感染;腹腔感染率最高,为35.29%,其次为肺部感染3例(17.64%);病原菌共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革兰阳性性菌9株,真菌5株;革兰阴性菌大肠艾希杆菌所占比最高(33.33%)。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5d、有基础疾病、临床分期为晚期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年龄大、身体素质低、存在基础疾病、病情较严重住院患者需要引起重视,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5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喉癌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喉癌患者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19例(1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h、临床分期Ⅲ-Ⅳ期、全喉切除术、住院时间30d、术前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是喉癌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喉癌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如手术时间、临床分期、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措施,以降低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人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1263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院内感染的诊断。经统计分析,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病例资料在性别、住院时间、有创操作以及病原学各方面的差异性。结果:1263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121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58%。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构成比为59.5%(72例)。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住院时间和有创操作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121例院内感染病人共检出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均占22.31%,革兰氏阴性菌占77.69%。结论:呼吸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住院时间和有创操作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合格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病原菌的分离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验1239例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合格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去除同一患者的重复培养结果后,共培养阳性135例(痰液93例,肺泡灌洗液42例),阳性率10.89%。包括细菌121例(89.6%),酵母菌11例(8.1%)和双相真菌3例(2.2%)。其中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31例(22.9%),非结核分支杆菌16例(11.85%),革兰氏阴性菌58例(43.0%),革兰式阳性菌16例(11.9%)。革兰氏阴性菌中排名前五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11例),大肠埃希氏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8例),鲍曼不动杆菌(7例),阴沟肠杆菌(6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但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是100%和62.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4.4%。然而,7例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泛耐药菌株,除对多粘菌素B敏感外,对所有抗菌药耐药。真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且耐药现象明显,尤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应当引起极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影响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相关可疑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及其它合并症、肿瘤分期等与化疗后感染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80例患者中有67例发生化疗后的感染,发生率为23.93%。其中有30例患者发生在第1次化疗后,其余37例发生在第2次化疗后。患者主要表现在呼吸道感染36例,消化道感染11例,泌尿道感染10例,皮肤及其附件的感染5例,其它部位感染5例。对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学分析发现,检出革兰阴性菌47株,占70.15%,革兰阳性菌15株,占22.39%,分布最多的两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26.87%)和铜绿假单胞菌(占14.93%);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Dukes分期、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以及手术类别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别无关。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因素主要与肥胖、糖尿病以及癌症的分期有关,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医院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患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古莲香  朱继辉  邢庆芳  黄慧 《医学信息》2010,23(16):2633-2634
目的调查本院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32467例出院患者发生503例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5%,例次率为1.76%,易感人群是危重、婴幼儿、老年,易感部位是呼吸道占40.56%,儿科发病率最高1.98%,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医院感染率偏低,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滥用抗菌药物和环境等密切相关,继续加强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3.
何志洁 《医学信息》2007,20(9):789-790
目的探讨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因素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5年56例化疗后发生感染的肿瘤病人资料。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好发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血液等,导致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1.5%,感染病原菌依次为绿脓杆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感染时,在应用强有力广谱抗生素药物治疗同时,应防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白细胞恢复,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血液内科297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164例,发生率为5.51%,其中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尤高,感染率分别达9.66%和8.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构成比为44.51%,尤其在冬春季高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提示医院内感染率随病人年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放化疗和抗生素使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血液内科是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之一,必须加强监管,有效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本院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32467例出院患者发生503例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5%,例次率为1.76%,易感人群是危重、婴幼儿、老年,易感部位是呼吸道占40.56%,儿科发病率最高1.98%,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 医院感染率偏低,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滥用抗菌药物和环境等密切相关,继续加强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热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发热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观察组(n=34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对照组(n=44例).分析两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照组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卧床、有手术史、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胃管插管、住院时间≥30 d、呼吸机使用时间≥7 d、留置导尿管时间≥7 d、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时间≥7 d、非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特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气管切开、曾转科、曾入住ICU所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卧床、营养不良、住院时间≥30 d、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气管切开是发热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发热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减少发热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雪梅  区清 《医学信息》2018,(5):120-122
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6 年9月8日和2017年7月11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连续2年对玉林市桂南医院(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885例(其中2016 年9月8日425例,2017年7月11日460例),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65%和1.96%。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和上呼吸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主要集中在内科系统。检出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016年9月8日和2017年7月11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分别为18.86%和19.87%,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5.65%和48.91%。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文献报道,医院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内科系统,提示应重点加强内科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45例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患者;记录患者治疗方式与时间等相关情况;进行细菌学检验分析患者感染部位与细菌相关情况。结果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29例(64.44%)侵袭式操作,13例(28.89%)药物治疗,35例(77.78%)急性发病手术治疗,31例(68.89%)术后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平均(21.02±5.47)d,导管留置时间(9.28±3.19)d;细细菌学检验发现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22例(48.89%)呼吸道感染,15例(33.33%)泌尿系统感染,8例(17.78%)胃肠道感染;14例(31.11%)革兰氏菌感染,12例(26.6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例(22.22%)大肠埃希菌感染,6例(13.3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6.67%)其他感染。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与治疗方式、时间相关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现患率调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的基线;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推动我院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方法 采用现患率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调查我院一天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405例,现患率2.2%,医院感染居前三位的科室是肿瘤科、呼吸内科和内分泌科.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栓出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其中治疗用药65.1%;送捡率30.9%,细菌阳性率14.7%.结论 横断面调查简单,结果准确;通过调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呼吁临床医师加强用药前标本的送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和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出院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4007例,感染率为2.69%,感染例次4430,感染例次率2.97%。医院感染率居首位的科室为ICU病房,侵袭性操作如泌尿道插管、呼吸机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本调查显示4个季度医院感染在例数上无明显差异,但主要易感部位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的季节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14%,革兰阳性菌占15.54%,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在三、四季度较一、二季度有明显升高。对临床上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变化分析显示,部分抗生素的总体耐药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可以发现医院感染变化的趋势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点,针对重点科室、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加强管理和目标监测,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