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66例ERCP操作分为5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和单纯胰管显影(ERP)组;治疗性ERCP分为双管显影+EST和ERC+EST取石组;比较各组术后4小时、24小时血清淀粉酶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 术后4小时、2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8.2%及4.5%,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5%。结论 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造影是并发术后胰腺炎主要危险因素,EST及取石治疗并不增加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60例行ERCP患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NSAIDs预防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预防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ERCP成功率、检查结果、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以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60例行ERCP患者,50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3%(50/60).其中胆管、胰管均显影22例,胆管显影14例,胰管显影14例.预防组ERCP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27.3±62.9)、(292.4±39.6)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96.2)、(513.3±86.5)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可以减少胰液的分泌量和降低胰酶的浓度,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临床疑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7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分析如下:胰胆管显影正常者12例,异常者49例,插管失败者5例,造影缺陷无法诊断者6例。插管造影成功率93.4%。诊断有效率86.1%。总计49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胆管结石最多,共27例。占53.1%。乳头及总胆管炎性狭窄共12例,占24.5%,胰管肿瘤共6例,占12.2%。胆道蛔虫及胆管术后狭窄共4例,占10.2%。鉴于以上总结分析,我们认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胰腺分裂症(Pancreative Divisum,PD)是胰腺在发育过程中主、副胰管未融合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全。由于它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异常,即主胰管与副胰管分离,因而主胰管(背侧胰管)不开口于主乳头,而开口于副乳头,当副乳头开口处有狭窄引流不畅时,则产生胰腺炎症状。随着近30年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开展与普及以来,人们对PD的认识逐渐清楚,诊断率也提高。据国内报告PD发病率为2%-8%。我院2003—2005年检查ERCP228例,诊断PD2例。现就ERCP对PD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对24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T)成功取石者7例,行EPST+内镜下机械碎石术(EML)者6例,行内镜下胰管支架引流术(ERPD)者6例,行金属支架者3例,因内镜治疗未成功行手术治疗者2例.所有病例随访1~36个月,平均9.8个月.腹痛近期(<3个月)缓解率90.9%( 20/22),远期(≥3个月)缓解率72.7%(16/22); 16例腹痛缓解的患者体重均有所增加,脂肪泻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7例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PFD试验)异常者中15例有改善.结论 经ERCP取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等优点,在胰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诊断性胰胆管显影与胆道支架、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方法50例ERCP操作分为4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治疗性ERCP分为双管显影加支架术(ERCP 支架)组、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组及ERC EST取石组,比较各组术后2h、24h血清淀粉酶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术后2h、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8%及6%,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各组中以ERCP EST组发病率为最高。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造影是并发胰腺炎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以及合并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8~2004年收治的6例胰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合并胰腺癌.5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3例, 1例拒绝治疗.结果 胰管结石病人多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联合B型超声、ERCP、CT等对胰管结石有确诊作用.合并胰腺癌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结论 B型超声为诊断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法;胰管结石易合并胰腺癌;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病人的首选术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导丝插管技术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s选择行ERCP治疗的患者,对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失败且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保留胰管导丝。再次用第2根导丝引导切开刀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并比较双导丝法与常规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73例治疗性ERCP中,常规插管成功51例,22例为插管困难性ERCP,对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采用双导丝技术行胆管深插管有16例,成功1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插管方法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在双导丝方法中也有2例发生术后胰腺炎,两组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插管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补偿方法,可以提高困难性ERCP诊治的成功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是保证双导丝插管法行困难ERCP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0例治疗性ERCP病人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ERCP成功68例(插管失败2例),乳头肌切开(EST)39例,鼻胆管引流(ENBD)48例,内支架置入(ERBD)11例,其中63例为选择性胆管或胰管显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护理是十二指肠镜手术成功的保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后的精心观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在急性胆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于5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行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常规检查及ERCP,经ERCP或内窥镜鼻胆管引流收集患者的胆汁,通过普通光和偏振光显微镜查找微结石.结果 54例患者行常规检查提示36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阳性诊断率为66.67%.54例患者均行ERCP,3例ERCP插管失败.ERCP提示39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阳性诊断率为76.47%.12例ERCP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中,9例在显微镜下检查有胆道微结石,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的阳性诊断率为94.12%,与常规检查和ER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可以提高急性胆管炎的阳性诊断率.临床上不明原因的急性胆管炎与胆道微结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治疗技术,临床观察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行ERCP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治疗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例为胆总管下段直径0.2~0.8 cm结石;3例为胆总管下段光滑的鸟嘴状狭窄,考虑局部炎性狭窄或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胰管扩张,胰头部管段见直径0.3 cm充盈缺损,考虑胰管结石.经ERCP、EST及球囊扩张取石后病情均缓解.结论 ERCP、EST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明显优于B超、CT、MRI,对炎症性或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狭窄的诊断ERCP又优于EST,对微小结石的诊断,ERCP则不如EST.  相似文献   

12.
胆囊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 ,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其影像诊断水平发展较快。在选择内科、外科或介入性疗法前多需采用合理有效的影像学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1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现状X线平片与体层摄影以及静脉法胆系造影虽已失去当年检查此类疾病的主导作用 ,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用作参考。口服法胆囊造影因显影效果欠佳已很少采用。超声 (US)、CT、MRI、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 CP)、ERCP/PTC是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仍都有其局限性 ,如 :US易受肠道气体影的干扰 ,普通CT横断面检查往往限制胆胰管树全貌的显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7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4例.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2例,其中1例出血逆流入胆总管凝固致阻塞性黄疸,经ERCP解除梗阻,另1例术后自“T”管引出血、胆汁混合液体并发生梗阻性黄疸,经导丝探通后解除;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行Whipple手术附加胰体尾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3例,其中1例术后胰漏,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术前糖尿病术后随访血糖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0.5~5.0年)无死亡病例,6例腹痛完全缓解,1例腹痛部分缓解,无黄疸病例,未发现结石复发病例.结论 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理想术式,术中胆总管应常规切开放置“T”管;Whipple手术附加胰体尾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是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感染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各80例,通过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痛等统计分析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CP术后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4例占5.00%、胆道感染8例占10.00%、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3例占3.75%、胆道感染3例占3.75%、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未出现与ERCP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另外5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腹痛;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胆道感染10.00%,低位胆道梗阻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提示高位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前术后应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开展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高龄重症胆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急诊行ERCP联合ENBD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42例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行ERCP联合ENBD治疗后,40例治愈,1例ERCP失败转外科手术,1例胆管炎病情好转但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ERCP联合ENBD治疗高龄重症胆管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詹美琼 《中国校医》2014,(6):458-458,460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鼻胆胰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150例经ERCP及介入治疗术的观察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50例患者经ERCP和鼻胆胰管引流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3~6d拔管;常见并发症经及时观察发现并治疗护理后,均能顺利恢复,效果满意。结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准确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胆道系统的通畅引流,为ERCP及相关治疗的安全性和防治并发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由于应用先进的检查技术,如US、ERCP、PTC、PT及CD、RI及SAG等。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有了飞跃的发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一、超声波断层摄影(US):在门诊仅需5~10分钟即可把阻塞性黄疸区别为外科性或内科性黄疸。对内科性黄疸与外科性黄疸的鉴别诊断率可达97~100%。对阻塞部位的诊断率为97%。对阻塞原因的诊断率为48~52%,其中诊断率最高的是胆囊癌(15/15)100%,诊断率较低的为胆管癌及乳头部癌。总胆管结石诊断率亦低(39%),特别是下部胆管结石,由于肠管气体的影响,显影受到阻碍。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CT对于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占有一定位置。如US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CT可作为一种补助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688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种,观察组(344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适当改变操作技术环节,对照组(344例)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P<0.05).②观察组患者中行Oddi括约肌切开者所占比例为12.21%,胰管多次显影者所占比例为15.41%,多次插管者所占比例为11.63%,均低于对照组(22.97%,28.49%和14.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29,x2=17.172,x2=19.046,P<0.05).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0者所占比例为14.24%,大于对照组(1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05).结论 行Oddi括约肌切开、胰管多次显影以及多次插管均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进操作环节能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内镜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8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37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准确率为95.0%,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6.3%.结果 1987年5月至1997年5月接受内镜介入治疗者所占比例为15.4%(2/13),结石局限于胰头,单发,胰管无狭窄.1997年6月至2007年5月接受内镜介入治疗者比例升至32.0%(8/25),结石局限于胰头、胰体,单发或有多发,少于3枚,胰管无或有轻度狭窄.其余病例行外科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胰管结石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相对最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手段,超声作为常规检查时首选.在适应证范围内首选内镜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盛  王卫东  江寅 《现代医院》2011,11(7):14-16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内镜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确诊为CP并行内镜治疗的患者36例,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内镜ERCP技术治疗36例CP患者,其中33例行EST/P;9例胰管明显狭窄行ERPD;2例副胰管扩张则行副乳头括约肌切开并行副胰管内支架置入;18例胰管结石先扩张,内支架置入再取石,其中7例取石困难:ERPD后再取石3例、ESWL后取石1例、中转手术3例;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5、11个月出现支架阻塞予更换支架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感染1例,支架移位1例,无穿孔发生。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在1、6、12个月为75.86%、65.52%、68.97%,胰腺假性囊肿内支架引流3例,鼻胰管+内支架引流术4例。结论内镜治疗能有效缓解CP患者的腹痛症状,增加患者的体质量,是治疗CP的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