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系统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操作与安全性。方法应用Onyx栓塞系统治疗9例脑动静脉畸形,分析介入手术栓塞操作相关注意事项。结果7例患者中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1例,消失80%以上4例,50%-80%之间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肢体麻木者1例,24h内继发出血1例。结论术前仔细研究病灶血管构筑,制定栓塞方案,术中耐心操作,应用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较为安全、畸形血管团栓塞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于6cm的脑动静脉畸形(cAVM)手术切除困难且易并发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γ刀治疗也无能为力。近年来我们运用神经介入方法对大型cAVM15例实施分次栓塞术,使畸形血管团缩小。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文星  李平根 《江西医药》2011,46(2):123-124
目的评价对Spetzler-Martin Ⅰ~Ⅱ级脑动脉畸形破裂出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Spetzler-Martin Ⅰ~Ⅱ脑动脉畸形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入院时行DSA检查确诊,早期手术切除,部分患者术中切除畸形血管团行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复查DSA,预后进行GOS评分。结果术后DSA显示手术病人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6个月后随访患者,GOS评分:5~4分有17例,占77%,3分4例,1分1例。结论对Spetzler-Martin Ⅰ~Ⅱ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 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 3例 ,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 ;4例脑动脉畸形 1次性栓塞彻底 ,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 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配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3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少量颅内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3年4月2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患者恶性脑膨出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恶性脑膨出得到缓解,5例患者拔除腰穿引流管后动态复查CT后考虑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恢复良好/中残(GOS 4-5分)13例(62%);重残/长期昏迷(GOS 2-3分)8例(38%);死亡(GOS 1分)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3例,90%以上7例,70%者6例,50%者3例。术后2例并发脑出血后再行开颅手术,其中1例死亡,微导管留置体内者1例。结论 Onyx栓塞系统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较好的弥散性及可控性,能够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早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分别在术前、出院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之间术后早期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早期疗效良好率。结果出血组18.8%(13/69)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非出血组50%(16/32)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早期疗效良好率颅内出血组为58.0%。非颅内出血组65.6%(P〉0.05)。结论术前有颅内出血者较无颅内出血者术后少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状态良好率无差别。颅内出血可能掩盖手术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126例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分析,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2月,我院对195例经脑CT或MRI检查,对发现珠网膜下腔出血或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R—DSA)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3D—DSA)检查,126例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12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使用真丝线段和α-氰基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方法:均经股动脉插管,先用真丝线段栓塞,再根据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及动静脉循环时间将NBCA调配成适当浓度,栓塞AVM。结果:较小的AVM一次栓塞后完全消失,大型AVM栓塞范围达80%。结论:单独使用真丝线段栓塞脑AVM,有线段漂移造成复发之虞;单独使用NBCA栓塞大型AVM,对于其浓度和注射速度不易掌握,可能出现栓塞引流静脉和过度灌注综合症,而联合使用常能将AVM完全栓塞,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赵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94-195,198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开颅夹闭治疗组)38例和B组(血管栓塞组)38例,比较两组中不同Hunt-Hess分级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不同Hunt-Hess分级者GOS 5分者的比例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血管栓塞的安全性相对更高,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前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股骨远端C型骨折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7~62岁,平均33岁,开放性骨折11例,合并髌骨骨折4例,脑出血1例,无神经、血管损伤。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完成随访,1例失去随访,随访时间5~47个月,平均19个月;手术时间65~145min,平均97min;术中出血量150~450mL,平均220mL;膝关节功能满意率达87.9%。结论前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提供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等优点,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显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拟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例且施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不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研究组术中行喉返神经探查显露,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无喉返神经损伤者,对照组有5例(10.00%)患者出现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但均于1~3个月后恢复正常,研究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中行喉返神经显露可明显减少对喉返神经的损伤,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对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没有明显影响,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非计划性胃管拔出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防范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2011年收治的92例食管癌术后停留胃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查找非计划性胃管拔出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防止或降低非计划性胃管的拔除。结果 2011年92例食管癌术后停留胃管患者1例非计划性拔管,占0.01%。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术后加强胃管护理,可以防止非计划性胃管的拔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安全,确保手术患者顺利康复,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多发性脊柱肿瘤患者18例,采用经前路切除肿瘤、经后路椎管减压、姑息性肿瘤切除、经椎弓内固定术等手术方法,同时利用骨水泥做椎体成形术.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83.3%)术后疼痛得到缓解,麻痹症状改善(9/12,75.0%),平均生存时间8.9个月(3~33个月);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主要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硬膜外少量渗漏2例3椎,椎旁渗漏2例2椎,沿椎旁静脉渗漏和椎间盘内渗漏各1例.结论 对多发性脊柱肿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评价Glubran-2胶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49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Glubran-2胶栓塞术治疗。患者中男40例,女9例;年龄34-82(55±11)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9例,B级23例,C级7例;孤立胃静脉曲张( IGV)22例(44.9%),胃静脉曲张伴食管静脉曲张(GOV)27例(55.1%)。治疗方法:注射针管道内预充50%葡萄糖,静脉曲张部位注入Glubran-2胶后,再以50%葡萄糖将管道内剩余Glubran-2胶推入曲张静脉。依据曲张静脉体积1点或多点注射,每点注胶量1.0-3.0 ml,力求一次性完全栓塞曲张静脉。治疗后第1、3、6个月行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患者术后剑突下烧灼感、异位栓塞、发热,血常规(术前及术后3d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术前及术后第1、3、6个月检查)。结果 IGV 患者 Glubran-2胶总用量为2.0-12.0 ml/例,平均用量(4.7±2.6)ml;GOV患者总用量为1.0-9.0 ml/例,平均用量(4.2±2.1)ml。49例患者中,曲张静脉消失者45例(91.8%),曲张静脉减轻者4例(8.2%);18例(36.7%)在治疗后1个月排胶,30例(61.3%)在治疗后3个月排胶,1例(2.0%)在治疗后6个月排胶。所有患者在注入胶后感到剑突下烧灼感。3例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均未超过38℃。无一例患者发生异位栓塞。9例(18.4%)患者因排胶局部溃疡渗血,无一例因排胶致大出血。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Glubran-2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有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末梢动脉分散栓塞法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PVA-500颗粒经导管于脾门处脾动脉主干缓慢注入,使PVA-500颗粒分散分布于脾脏边缘,栓塞面积控制在40%左右,栓塞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血象回升及维持情况。结果 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4例,中等度发热14例,高热6例;左侧腹部疼痛19例;吸气性左胸痛4例;6例出现腹水,6例出现反复呃逆;肝功能与术前比较一过性损害17例;术后1周白细胞由术前(2.58±0.36)×109/L升至(11.09±1.31)×109/L,血小板由术前(47.08±6.60)×109/L升至(91.41±16.99)×109/L,红细胞由术前(3.01±0.75)×1012/L升至(3.53±0.68)×1012/L。术后3个月血象维持正常者21例,血象下降至术前水平者推荐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末梢动脉分散栓塞法治疗脾功能亢进具有反应轻、疗效满意的优点,可以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6例AMI合并CS患者,在IABP及静脉替罗非班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患者手术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术中除2例因梗死面积过大、泵衰竭死亡外,其余24例均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并成功实施梗死相关血管(IRA)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2.31%,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8.13±2.82h;另外术后3例在监护室因心功能状况恶化死亡,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9.23%。未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及致命性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发生。存活病例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状况较入院时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用于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治疗,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疏血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5年至 2018年 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 180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证)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 60例,治疗组予疏血通脉胶囊治疗,空腹口服,一次 2粒( 1.0 g);对照组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空腹口服,一次 2粒( 0.2 g);中药对照组予利脑心胶囊治疗,饭后口服,一次 4粒( 1.0 g);均是一日三次, 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三组病人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SAS/SDS(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病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前后 NIHSS评分、 ADL评分变化对比,三组病人治疗前 NIHSS评分、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病人 NIHSS评分、 ADL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NIHSS评分:(4.32±1.03)比( 4.54±1.20)比( 7.87±1.32)][ADL评分:(78.32±6.25)比( 76.45±5.96)比( 57.54±5.43)](P<0.01)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相比,治疗后 NIHSS评分、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病人均出现梗死后常见并症,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梗死后出血、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以及使用抗焦虑药物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上述 4大指标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中出现焦虑的病人中进行 SAS/SDS评分,三组病人在治疗后 SAS、SDS评分均下降( P<0.05)其中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病人评分比对照组低( P<0.05)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中药对照组在改善 NIHSS评分、 ADL评分、 SAS/SDS中作用优于对照组( P<发,组和,评分,0.05)且两组在梗死后出血、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使用抗焦虑药物的人数以及抗焦虑效果均少于或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和中药对照组则在以上观察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疏血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症状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和观察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每组各24例,平均随访6个月,对两组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OS评分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