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研究概况山西中医学院黄安(030024)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凤心病)是风湿性心脏炎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c其主要病变部位在二尖瓣与主动脉瓣,为我国器质性心脏病中的常见病,在成年人心血管病中的发病率较高。风心病属祖国医学之"心...  相似文献   

2.
风心病 风心病为风湿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急性风湿病后遗留的以心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患者可见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等。常见的瓣膜病变如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暗红、唇紫,即二尖瓣面容。病情重者可见心脏扩大,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本病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多由风湿病邪侵犯血脉后伤及心脏所致。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以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湿性心脏病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谈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湿性心脏病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谈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简版: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受到损害的器质性心脏病,临床常见心悸、气短、乏力、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下肢水肿等症状。风湿热迁延发展会引起瓣膜病变、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一旦患者的心脏瓣膜产生病理变化,㈩现瓣膜重度狭窄,治疗往往难以取效。……  相似文献   

6.
苏贤 《光明中医》1996,11(4):9-10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辨治苏贤广东省湛江中医学校(524003)风湿性心脏病,简称为“风心病”或“风湿心”,是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心瓣膜形成疤痕,发生变形,引起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导致心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出现...  相似文献   

7.
所谓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是指原来正常的瓣膜或在轻度瓣膜异常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及纤维化,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盐沉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本病在心脏各个瓣膜均可受累,但以主动脉瓣、二尖瓣受累为主,肺动脉瓣、三尖瓣受累少见。本组瓣膜病变以主动脉瓣钙化多于二尖瓣钙化,瓣膜钙化性关闭不全多于狭窄。这是因为相对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在血液循环中承受冲击力大,左压力高,机械性应力大,  相似文献   

8.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所遗留的慢性心脏损害,以心脏瓣膜损害为著,尤以单纯二尖瓣病变多见。风心病多发于青壮年,气候寒湿、素体虚弱为多发因素。所以,久居寒湿之地,体质欠佳的青少年为重点防护对象。风心病的常见症状除心区不适外,尚有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造成的心脏病变,患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心慌气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晚期常因心力衰竭而影响患者生命,因此保护患者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对延缓本病进展有重要意义~[1]。笔者2012年以来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3月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河北中医》2001,23(11):862-863
风湿性心瓣膜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 ,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 ,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加重 ,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 ,使心功能不全 ,最后心功能失代偿 ,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在我国常见 ,多见于 2 0~ 4 0岁 ,多发于女性 ,约 1/ 3无风湿热史 ,二尖瓣病最常见 ,出现率达 95 %~ 98% ,次为主动脉瓣病 ,出现率为 2 0 %~ 35 % ,三尖瓣病为 5 % ,肺动脉瓣病仅为1% ,2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 ,约占 2 0 %~ 30 %。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瓣膜病经验介绍如下。1 西医治疗1.1 单纯二尖瓣狭窄 …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的一种心脏瓣膜病[1]。主要累及40岁以下的人群,2/3的患者为女性。反复的链球菌感染是该病的病因。风湿热导致二尖瓣装置不同部位粘连融合,可致二尖瓣狭窄是他的主要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属蒙医学"合热乎性心脏病"的范畴。现在很多蒙医师叫做"心脏希日乌苏病"的习惯。蒙医学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赫依盛性、寒盛性、热盛性、希日乌苏盛性4种类型;所累及的脏器分为累及肺脏、胃肠、肾脏及浮肿等四型。本文对上述类型合日乎性心脏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蒙医药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2)增殖期。3)瘢痕形成期。本文介绍了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并通过厄贝沙坦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善,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值得联合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从体征和症状来看本病属于中医学“心痹”、“心悸”、“怔忡”、“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运用温养心肾、调和阴阳的方法,以附桂龙牡复脉饮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风湿性心脏病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患者中男8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4岁;病程最长者18年,最短者6个月。均有心脏杂音、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代偿不全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身疲力乏,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语音低微,呼吸短促,心区…  相似文献   

14.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chronic rheumatic raloular disease)是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所遗留的心瓣膜损害。该病多可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引起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出现心脏杂音,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风心病患病率在近40年有明显下降,但仍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二尖瓣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损害少见。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脏炎造心脏瓣膜永久性损害形成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仍是较常见的威胁人类健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风心病病变部位在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影响肺,而肺部病变和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如果在风心病病情加重病理机制启动前对其预防,将延缓本病加重。因此,本文尝试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急性风湿性心脏病(Acut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是由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心脏对链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产生急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变化。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整个心脏,包括心包、心肌及心内膜,严重的还可使心瓣膜发生病变。多在冬春两季发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好发于潮湿和寒冷地区。并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如不及时控制,心瓣膜反复受累后,容易引起纤维组织增生,疤痕组织形成。最后可以造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因此药物治疗与日常生活、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宣教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是由风湿热等急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所遗留下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病变及心力衰竭、房颤、脏器栓塞、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急性发作期需住院治疗 ,绝大多数时间需在家休养 ,因而家庭护理的好坏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减轻心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 ,也是延缓患者寿命的根本保证。对如何做好风心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笔者谈几点意见。1 做好心理安慰 ,提高治疗信心风心病是慢性病变 ,日益加重 ,极难治愈 ,因而患者易产生消极自卑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就需要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 ,耐心对患者解释 …  相似文献   

18.
风湿热(rhev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evmatic heartdisease)或风湿性瓣膜病(rhevmatic valvulardise-ase).心力衰竭(心衰)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风心病)主要并发症,是风心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探讨风心病心衰的诱因、治疗及预后特点,对本单位近三年来24例风心病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双瓣替换术治疗。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病变102例,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84例,三尖瓣器质性病变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病变置换术。随访患者1年观察临床长期效果。结果:198例患者术后早期(随访3个月)死亡患者19例(9.60%),其中双瓣手术后早期死亡率15例(7.58%),术后晚期(随访1年)死亡31例(15.66%)。死亡原因: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肾呼吸功能衰竭等。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154例(77.78%)和142例(71.72%)。结论:风湿性瓣膜病变患者采用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膜病变进行替换手术为主,能明显稳定患者长期疗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殷庆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14-115
目的:探讨瓣膜关闭不全与BNP的关系。方法:200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不同瓣膜关闭不全分组,进行BNP检测。结果: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较无瓣膜关闭不全者有更高的BNP,二尖瓣关闭不全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影响更大。结论:在心功能代偿期,二尖瓣关闭不全与BNP的关系密切,更能反映心脏所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