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正常孕妇15例妊高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结果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高征患者FDP阳性率(100%)JE J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平与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血液纤溶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海平地区妊高征患者32例,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26例,以海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5例作为对照;检测受检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G)、纤溶降解产物(FDP)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海平、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FG和FDP含量及PAI-1活性显著高于海平正常妊娠组,海平和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FG和FDP含量及PAI-1活性的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关,在海平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之间t—PA活性无显著差异。在海平和高原妊高征患者之间,相同病情程度下,海平妊高征患者的血浆FG、FDP、PAI-1均显著低于高原妊高征患者。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在高原妊高征患者表现可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妊娠妇女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妇女包括正常孕产妇和妊高征( Hypertensive syndrome of pregnancy )个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的变化。明确临床监测Fg含量对妊娠期妇女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148例妊娠妇女,其中正常孕产妇60例,妊高征孕产妇30例和58例非孕产妇血浆标本,采用凝固法,进行Fg含量的测定,并与非孕产妇的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妇女体内赡的含量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正常孕产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较明显差异(P〈0.05);妊高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妊娠妇女包括正常和妊高征个体血浆中您的含量可明显增多。说明,妊娠妇女机体内可出现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等系统的一系列改变甚至失衡。提示孕产妇特别是妊高征患者,应随时监测Fg含量,以便能密切观察其凝血功能,预防和治疗出血,降低DIC的发生率,确保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4.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高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在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4例妊高征者(妊高征组,其中重度妊高征15例,轻、中度妊高征9例),和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为观察,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乳胶凝集法半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轻、中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妊高征患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抗凝、纤溶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检测85例妊高征患者、50例晚期妊娠者及50例正常非孕女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D二聚体(Ddimer)。所有测定均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晚孕组及妊高征各组PT、APTT、Fbg、AT-Ⅲ、PLG、α2-PI、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晚孕组比较,妊高征各组PT、APTT、Fbg、AT—Ⅲ、PLG、α2-PI、D-dimer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结论正常晚孕女性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进行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检查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后对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测定38例降纤酶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α2-抗纤溶酶(α2-PI)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bg、D-D、PAI-1及α2-PI明显升高,t-PA明显降低;降纤酶治疗后Fbg、D-D、PAI-1及α2-PI明显降低,t-PA明显升高,其中,Fbg、t-P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降纤酶有良好的降纤、溶纤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前置胎盘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挪威NyeoCard 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分别测定正常非孕育龄妇女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妊高征孕妇85例(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32例)、前置胎盘20例和DIC患者6例的血浆D-D含量。结果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妊高征孕妇、前置胎盘和DIC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妊高征孕妇、前置胎盘和DIC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妊高征组中轻、中、重度患者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发展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D水平升高,表明正常孕妇已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性增强状态,妊高征、前置胎盘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此类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因此,产前检测血浆D-D含量对病情监测、治疗、预防出血、降低及避免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血栓前状态(PTS)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ELl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检测了正常非妊娠非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5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o—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筛选(ProC Global)、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vWF、GMP—140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而AT、ProC活性均显著下降,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妊高征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均显著高于非孕组;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Fbg、PLG、D—Dimer、PAI均显著增高.中重度患者尤其明显,而t—PA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常妊娠及妊高征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抗凝血酶 -Ⅲ (AT-Ⅲ )、凝血因子Ⅷ活性 (Ⅷ :C)、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 (D -D)四项血凝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 ,探讨其在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血浆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Ⅲ :A)、凝血因子Ⅷ活性 (Ⅷ :C)、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D -二聚体 (D -D)测定共77例 (妊高征者21例 ,正常孕妇36例 ,正常非孕妇女20例 )。结果 妊高征者和正常孕妇AT -Ⅲ :AT-Ⅲ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 (P<0.001或P<0.01) ,并妊高征者比正常孕妇降低更甚 (P<0.001) ;Ⅷ :C、FIB、D -D妊高征者和正常孕妇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妇女 (P<0.001) ,并且妊高征者也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P<0.001)。结论 产前做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治疗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100例育龄非孕妇女、64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9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舌深静脉观测,以探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妇舌深静脉变化。结果: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合深静脉图象与非妊娠妇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妊高征妇女舌深静脉图象与正常妊娠妇女及非孕妇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妊高征妇女舌深静脉图象与轻度妊高征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正常晚期妊娠及妊高征孕妇舌深静脉有变化。对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具有意义,亦可辅助中医望诊。  相似文献   

11.
肾内小动脉和脐动脉血流量变化与高危妊娠结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彩超对63例妊娠和12例非妊娠妇女肾内小动脉(Inra)和脐动脉(Ua)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并计算出它们的血流量(BFV)。结果:(1)孕妇Inra内径和BFV较非孕妇内径宽、血流量多;正常妊娠组内径和BFV较妊高征组内径宽、血流量多;妊高征组BFV与尿蛋白量呈负相关;(2)Ua内径和BFV,在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分别呈正相关;在重度妊高征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BFVua呈正相关;(3)BFVinra/BFVua值,在重度妊高征该值上升。说明用彩超检测BFVinra和BFVua及它们间比值变化,对高危妊娠预后及预测围产儿结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妊高征与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36例,正常妊娠妇女21例,正常健康女性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硝酸根还原酶与Griess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受检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原妊高征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含量按轻、中、重程度不同较正常妊娠组逐渐增高。结论:高原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增高,且增高水平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孕妇胫后动脉血流指数的检测,为妊高征预测性诊断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妇女、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三组各30例的胫后动脉血流指数改变的对照研究。结果 ①妊高征组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平均血流速度(MN)、峰值血流速度之比(S/D)分别高于其它两组(P<0.01)。②三组胫后动脉内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妊高征患者胫后动脉血流指数的改变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其中胫后动脉S、MN及S/D值为较好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正常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妇女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预测及诊治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71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组24例、妊娠中期组23例、妊娠晚期组24例)和22例正常体检妇女(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观察各组血小板上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含量。结果妊高征组CD62P含量明显上调,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1、P0.05);妊高征组CD63表达量也高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CD62P表达量明显高于妊娠早期组及妊娠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的PLT含量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组的孕妇(分别P0.01、P0.05)。妊高征组PLT含量减少,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CD62P呈负相关(r=-0.256,P0.05);PLT与CD63呈负相关(r=-0.336,P0.01)。CD62P与CD63呈正相关(r=0.303,P0.01)。CD62P、CD63、PLT、MPV、PCT、PDW、PT、Fbg指标在妊娠晚期组、妊高征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MPV、PDW、PT、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CD63、PDW、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PC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CT、PT、Fbg指标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62P和CD63诊断妊高征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67.6%,假阳性率为32.4%,假阴性率为22.7%,阳性预测值为42.5%,阴性预测值为90.6%。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CD63比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更能反映血栓形成倾向,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 85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妊高征27例,中度28例,重度30例)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粘度、高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中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妊高征患者随病情的进展上述指标变化更趋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而且上述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特点表现为血液浓稠,粘滞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为妊高征的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体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孕25~30周妊娠妇女150例,其中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73例,正常妊娠妇女77例,选择健康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D-D、FDP检测。结果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D-D、FDP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FD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FDP水平与妊娠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监测D-D、FDP水平有助于提示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可能,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超声观测A组30名健康非孕妇女、B组140名正常孕妇及C组12例妊娠并输尿管结石孕妇肾内动脉血流指数(RI、PI、S/D)。结果:B组109名(118只肾)有肾积水;无论有无肾积水B组肾RI、PI、S/D值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除B组4只积水肾RI>0.7(3%)外,A、B组肾RI均<0.7,且A、B组左、右侧肾RI差值均<0.1;B组积水肾RI、PI、S/D值高低与肾积水程度及孕周无关(P>0.05)。C组输尿管梗阻侧肾RI、PI、S/D均显著高于A、B组与对侧健肾(P<0.001),梗阻侧肾RI均>0.7且与对侧健肾RI差值>0.1。结果表明:多普勒超声观测肾动脉血流指数变化对诊断妊娠合并机械性输尿管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及肥胖女性孕中期子宫-胎盘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唐都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127例。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将孕妇分为正常对照组55例、超重组45例和肥胖组27例。对3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子宫-胎盘血流、胎儿生物学测量指标和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孕妇相比,超重组及肥胖组孕妇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及搏动指数(PI)均升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肥胖组孕妇双侧子宫动脉PI较超重组升高(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胎儿脐动脉游离段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减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s:F值=4.41,P=0.01;Vd:F值=4.03,P=0.02);进一步两两比较,超重组与正常组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正常组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女性孕中期子宫-胎盘循环血流动力学已经出现明显改变,应用超声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避免或减少相关并发症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生与血清尿酸(UA)水平及高龄因素的相关性,及时发现妊娠妇女尤其高龄孕妇发生重度妊高征的可能性,确保母婴安全。方法选取70例重度妊高征孕妇,分成非高龄(<35岁)、高龄(≥35岁)两组,另设62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尿酸测定,重度妊高征孕妇组与正常妊娠孕妇组、非高龄组与高龄组结果分别比较分析。结果重度妊高征孕妇组血清尿酸水平(380.7±89.0)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212.5±6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尿酸水平(401.5±72.0)μmol/L,高于非高龄组的(371.8±94.7)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重度妊高征密切相关,而高龄又是妊高征的好发因素之一,加强孕妇尤其高龄孕妇尿酸水平监测,可以防止重度妊高征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