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呼吸道MP感染呈日趋增多并有小范围流行趋势,甚至有报道MP感染已成为儿童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相关研究报道,婴儿MP感染率为31.6%,6~14岁儿童为26.3%,均有升高趋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  相似文献   

2.
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8,自引:0,他引:148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为多,因而不太注意支原体(MP)感染,其实MP感染并不少见。有报道认为MP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占全部小儿肺炎的15%~20%。由于目前对肺炎病原学的诊断尚有一定条件限制,因此对MP肺炎或MP感染  相似文献   

3.
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而肺炎则是MP感染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国外文献报告,MP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又称非典型肺炎)约占普通人群肺炎病例的20%,在密集人群可达总肺炎病例的50%。国内仅有个别普通人群MP感染的报告,尚无关于肺炎病儿MP感染的长期监测报道。为探讨北京地区肺炎儿童的MP感染情况,对肺炎患儿做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哮喘与感染因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呼吸道病毒及MP感染是否为婴幼儿哮喘的主要病原,我们对137例婴幼儿哮喘进行呼吸道病毒及MP特异性抗体IgM快速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传统观念认为,MP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使不治疗,多数患儿会逐渐缓解.但近年来有关重症、难治性MP肺炎的报道明显增多,治疗难度增大,甚至有致死性MP肺炎的报道[1-4],因而对传统观念提出了严重挑战[5].如何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科学合理治疗难治性MP肺炎已成为儿科临床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就目前难治性MP肺炎的治疗药物与方法的现状与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微生物,经过口、鼻的分泌物在空气中以飞沫形式传播,已成为儿童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由于调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文献报道中MP感染率有所差别。为了解本地区儿童呼吸道MP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11-2012年来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MP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Wang H  Zhao JS  Yu YB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45-147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除呼吸道感染外,MP还可以引起其他多个系统器官的疾病。MP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有关MP脑炎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的研究报道较少,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 消化道疾病小儿肺炎支原体 ( 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时 ,约 2 5 %的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单一或联合症状发生 ,认为是胃肠道受累的主要表现。腹痛次之 ,一项研究观察到 4 4例 MP感染者中 1 5 %的患者有明显腹痛。这些非特异性表现常发生在疾病早期 ,持续时间少有 1周以上。而轻度肝炎、胰腺炎和蛋白丢失性肥厚性胃病是迄今已有报道的少见甚或罕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损害在 MP感染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国内外报道不一 ,但多数认为是轻度的。罕见有肝坏死的报道。国内报道 MP肺炎患者中约 2 %~ 9.6 %的病例表现有肝肿大和…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脏损害14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但合并心脏损害比较少见。我院近7年收治MP肺炎193例,其中合并心脏损害14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13岁,平均5.3岁。痰MP-PCR阳性,病初血清MP抗体阳性,恢复期抗体升高4倍以上者确诊为MP感染。合并有下述表现中二项者认为有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MP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简称类传单)[1]国内外已陆续见诸报道[2-3],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类似,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4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M,IgA,IgG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价值,及MP IgE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临床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测定特异性MP IgA,IgG,IgE,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 IgM,并对5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访2~5. 5月。结果:在372例肺部感染患儿中,MP IgA阳性184人,占49. 5%;MP IgM阳性241人,占64. 8%; 2种抗体同时阳性140人,占37. 6%, 2种MP特异抗体测定结果的一致性非常显著。其中149例测定了MP IgG, 105例阳性,占70. 5%;而30例正常对照组中仅2例MP IgG阳性,占6. 7%,正常对照组MP IgA,MP IgM皆为阴性。MP IgA,MP IgM,MP IgG的阳性率,在发病第2周均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第1周,在随访的57例MP感染患儿中, 25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MP IgA在随访时阳性率明显增高,MP IgM滴度居高不下;而在32例无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 IgA的阳性率变化不明显,MP IgM滴度则明显下降。MP感染组的MP IgE的阳性率达73. 3%,与哮喘合并MP感染组接近,但与哮喘合并非M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种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对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MP再感染的发现及MP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机制研究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小儿支原体肺炎用药方案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其肺外并发症的报道日趋增多,因而MP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科于1998年5月~8月,对100例小儿肺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分子杂交相结合技术(HPCR)检测MP,同时检测冷凝集试验,确诊MP肺炎40例,予以红霉素及阿奇霉索治疗,就其用药方案和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MP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近几年MP感染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已受到许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但心肌损害病例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对近5年来收治38例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0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方法回顾分析264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4例MP感染中22例(8.3%)有CNS损害。结论MP感染所致CNS损害为MP感染的最严重并发症,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为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中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占儿童社区获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LRTI)住院的1 34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结果在1 348例患儿中,有135例痰标本检测到MP。135例MP感染组患儿中,19例(14.1%)合并RSV感染;中位年龄22天(范围1~28天),男女比例1.11:1,出生体质量(3 550.0±280.0)g,出生胎龄(37.4±6.4)周。与非MP感染组比较,MP感染组出生22~28天新生儿比例高、春季发生率高、发热比例高、呼吸急促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14天、发热与新生儿MP感染呈正相关,而呼吸急促与MP感染呈负相关(P0. 05)。结论MP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MP感染新生儿日龄较大、发热多、呼吸急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L-15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5年4月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单纯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IL-15水平。结果外周血IL-15水平在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发作组[(2.67±0.93)ng/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外周血IL-15水平在单纯MP下呼吸道感染组[(2.13±0.64)ng/L]和非MP下呼吸道感染组[(2.10±0.83)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35)ng/L],单纯MP下呼吸道感染组外周血IL-15水平与非MP下呼吸道感染组相比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P感染后机体外周血IL-15水平升高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发作有密切关系,业已证实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使哮喘和喘支加重,但是对于肺炎支原体(MP)与哮喘及喘支儿童抗MP血清抗体的关系国内少有报道。本研究对哮喘和喘支患儿抗MP的IgE和IgM血清抗体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住院疑诊为MP感染和RRI患儿,采用明胶颗粒法检测其血清抗MP-IgM,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比较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P感染发生率13.94%(687/4 930例),在RRI中发生过MP感染者24.29%(85/350例),其中发生反复MP感染者12.86%(45/350例)。RRI并反复MP感染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学龄前RRI组IgG、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学龄前RRI+反复或非反复MP感染组血清IgG、IgA水平高于学龄前RRI组(P〈0.01)。IgM无差异(P〉0.05)。补体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上升;学龄前RRI组及学龄前RRI+反复MP感染组补体C3水平下降(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RRI及MP感染的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RRI患儿如有反复MP感染应警惕M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院内和社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国内外报道公认,根据MP菌株P1基因序列变化,应用P1基因的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指纹图谱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MP分为Ⅰ型和Ⅱ型,同一型中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对MP型别的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MP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也有一定帮助.该文从MP基因分型的依据、各种应用于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国内外分型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