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MDA受体与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是兴奋性氨基酸的特异性受体。脑损伤时其过度激活与兴奋性毒素和钙过荷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该受体在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基础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甲基门冬氨酸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门冬氨酸受体是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受体亚型之一,该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点与过量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的神经元易损性直接相关,受体复合体的结构特点及多位点调节机制是其参与多种生理、病理生理过程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湖北襄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襄樊441021)李明强,龚正声现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和N-甲基-D-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在脑缺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NMDA受体拮抗剂可显著减轻脑的缺氧性损伤。氯胺酮(...  相似文献   

4.
Mg2+对谷氨酸(glu)受体亚型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的阻断作用,早在80年代就已由电生理实验证实,此后通过荧光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得到进一步证实。令人困惑的是,在研究glu对离休神经细胞作用的文献中,所用缓冲液的...  相似文献   

5.
大鼠皮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脑损伤后的时相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继发性脑水肿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对伤后不同时间的大鼠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活性进行测定干湿法测伤后伤测皮质水含量。  相似文献   

6.
锌在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能神经末梢中含量丰富 ,而且在神经传导中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浓度可达30 0 μmol L。作为最重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 ,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的反应与突触可塑性、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多种神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Zn2 能抑制由NMDA受体介导的电流 ,其抑制NMDAR的作用包括电压依赖和电压非依赖两种机制 ;同时 ,Zn2 对由不同亚基组成的NMDA受体反应的敏感性也不相同。此外 ,NMDAR上包括质子、多胺在内的多个结合位点也与Zn2 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在大鼠海马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观察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 1 (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subunit 1 ,NR1 )、亚单位 2A(NR2A)和亚单位 2B(NR2B)在成年大鼠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特点 ,为研究三者在海马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鼠脑 2 0 μm厚冰冻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色 ,图像分析。结果 :NR1、NR2A和NR2B在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以及齿状回颗粒细胞普遍表达 ,三者中以NR1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最强 ,NR2A最弱 ,NR2B居中。NR1与NR2A在海马各区间的表达水平都无显著差异 ;NR2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CA3区及齿状回的表达 ,尤其是CA1区锥体细胞的顶树突在贯穿辐射层及腔隙分子层的全长中都呈高表达。结论 :NR1、NR2A和NR2B在正常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强度和形式存在差异 ,提示各区间天然N 甲基 D 门冬氨酸(N methyl D aspartate ,NMDA)受体的亚单位构成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硫酸镁对围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现长期被产科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及早产治疗的硫酸镁对尚处于发育过程中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理为非竞争性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及时电压门控性Ca2 通道的直接阻滞,使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实验研究显示硫酸镁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胜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皮质发育障碍(DCD)大鼠模型海马CA1区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及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的变化,探讨DCD大鼠模型的致痫机制。方法:选取出生10~20dDCD幼鼠模型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可视法脑片膜片钳记录方法,记录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NMDA受体及AmPA受体介导的eEPSC幅度及衰减时间常数。结果:DCD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MDA受体介导的eEPSC的幅度有明显增高r(119.54±10.97)pAVS(83.69±10.23)pA;P〈0.053;衰减时间常数明显延长[(154.59±3.92)VS(117.18±4.04);P〈0.05]。而AmPA受体介导的eEPSC的幅度[(139.99±23.41)pAVS(135.50±26.44)pA;P〉0.05]及衰减时间常数[(47.23±2.28)VS(48.68±2.20);P〉0.053无明显改变。结论:NMDA受体介导的异常突触后反应在DCD的致痫机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解剖学报》2004,35(6):671-672,655
细胞生物学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与使君子酸受体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膜表面表达与共定位邱爽等 (3 0 )…………………………………重组表达的着丝粒蛋白 B N 端抗原在抗着丝粒自身免疫病血清检测中的应用罗松等 (3 5 )………………………………………………肿瘤坏死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 1活性、mRNA的影响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作用祖淑玉等 (3 9)…………………………类固醇生成因子 1对青春期小鼠睾丸中睾酮生成及精子发生的调节祝辉等 (4 3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造血…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报道病毒载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可有效缓解大鼠炎性疼痛,但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 目的:探讨水溶性脂质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在体内外沉默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效应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行性。 方法:将PC12随机分为阴性转染组、对照转染组和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分别以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聚乙烯亚胺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及水溶性脂质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的复合物转染PC12细胞,检测各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聚乙烯亚胺组及水溶性脂质体组,后3组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聚乙烯亚胺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和水溶性脂质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 结果与结论: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 < 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聚乙烯亚胺组及水溶性脂质体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累积疼痛评分升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mRNA与蛋白表达及累积疼痛评分下降(P < 0.01),聚乙烯亚胺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 > 0.05)。表明在体内条件下水溶性脂质体可有效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的过度表达,还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2.
听源性惊厥上调惊厥易感大鼠脑内NR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或NR)功能的变化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遗传癫痫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后不同时间NRI亚基基因表达状况,证明: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CA1、CA2、CA3及下丘NR1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下丘在惊厥后2h即出现NR1mRNA高表,而大脑皮层和海马各区域24h达高峰.听源性惊厥后这些区域NR1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神经网络兴奋性增高及癫痫易感性的保持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补体系统活化产物过敏毒素 C5a是炎症反应的重要递质和趋化因子,在创伤性脑损伤病理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C5a受体拮抗剂,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SD大鼠制备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均分成为脑损伤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和C5a受体拮抗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4周,与脑损伤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C5a受体拮抗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 < 0.05,0.01),后者降低更显著。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C5a受体拮抗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3~ 5 d时最短(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其他两组(P < 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C5a受体拮抗剂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MAPK级联途径在脑发育与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级联 (cascade)途径 ,是细胞内主要的信号转导系统。MAPK级联途径主要包括Ras ERK通路、JNK SAPK通路、p3 8MAPK通路等 ;它与神经营养因子 (NTFs)、神经细胞表面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 (TKR)、神经递质如钙离子、乙酰胆碱等作用有关 ,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此外 ,MAPK级联途径还参与了脑发育异常、脑细胞凋亡、脑损伤及脑损伤的保护等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首先建立了放射受体分析法和亲和标记法测定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受体。将~(125)I-NGF与脑细胞膜蛋白一起孵育,测定了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密度和结合性质。将大白鼠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离子型谷氨酸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NR2A、NR2B、NR1)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基(GluR1、GluR2、GluR3、GluR4)在正常大鼠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成年SD大鼠(n=12)视前区促离子谷氨酸受体亚基。结果: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所有大鼠视前区均可检测到Nr2a、Nr2b、Nr1、Glur1、Glur2和Glur3mRNA,但未检测Glur4 mRNA。在视前区,NMDA受体亚基NR2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NR1(P0.01),而NR2B和NR1的mRNA、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PA受体亚基Glur1和Glur3mRNA表达显著低于Glur2 mRNA(P0.01),而Glur1和Glur3 mRNA的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AMPA受体亚基GluR3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GluR2(P0.05),但GluR1和GluR2亚基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大鼠下丘脑视前区中有促离子型谷氨酸NMDA受体和AMPA受体表达,其主要亚基为NR2B、NR1、GluR1、GluR2和GluR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在大鼠大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年龄正常组及脑损伤组SD大鼠脑内ER的表达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老年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ER表达明显少于青年组;脑损伤组海马各区出现大量ER阳性反应的胶质细胞,且青年组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多于老年组。结论老年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雌激素受体表达下降,从而更易发生退行性变;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青年组胶质细胞表达更多的雌激素受体,从而更好地利用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NMDAR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 ,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及NMDAR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HIBD模型 ,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 (NORM)组和缺氧缺血 (HI)后不同时间点 ,NMDA受体I型亚单位 (NR1)表达的阳性细胞及NR1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结果 :HI后 2h时NR1、NR1mR NA的表达稍下降 ,2 4h开始上升 ,72h达高峰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新生大鼠海马CA1区有NR1及NR1mRNA的表达 ,HI后NR1及NR1mRNA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的消长变化,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鼩脑细胞膜蛋白,用[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受体)。结果:树鼩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其亲和力(kD)分别为(3.61±0.72) nmol/L(kD1)和17.04±2.41) nmol/L(kD2)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1 457.94±168.01) pmol/g蛋白和(5 017.40±742.16) pmol/g蛋白。脑缺血4、24及72 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中心区及半暗区尤为明显,其中以缺血后24 h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最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亦是PAF介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主亚基(NR1)单克隆抗体mAbN1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 内流的影响。方法建立谷氨酸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模型,以mAbN1及MK-801分别预处理海马神经元,用Fluo-3/AM法,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的影响。结果mAbN1能显著抑制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Ca2 ]i升高,此作用强于MK-801,且其本身对生理状态下神经元[Ca2 ]i无影响。结论mAbN1的抗兴奋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NR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从而影响兴奋毒性作用中的Ca2 内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