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谢强教授为全国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从事耳鼻咽喉科诊疗工作三十余载,诊治变应性鼻炎无数。导师临床重视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擅长应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防治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导师认为,随着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源自《内经》,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防治思想。谢强教授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到的治未病观,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三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四个步骤(未病防萌、欲病防发、已病防变、初愈防复)。他在日常摄生、临证施治、医嘱处方以及病后调护等实践中无不始终贯穿着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谢强教授系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临证近40年.他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到的治未病护嗓经验,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养阴护阳、调节脏腑)、三个方面(未病摄生、引火归元,调畅腑道).  相似文献   

4.
<正>大量事实证明,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是导致各种变态反应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全球性逐年增加。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中医"治未病"通过预先采取措施,调整机体的阴阳,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书中明确提出"治未病"有三处:一则《素  相似文献   

5.
题目:1、继承谢强教授学术经验学习小结2、谢强清阳清窍及脏窍相关观辨治耳鼻咽喉疾病的经验——继承谢强教授学术经验总结—报告(学术论文)指导老师:谢强(教授主任中医师)学术继承人:邓琤琤(主任中医师)1学习时间: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发病广泛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其治未病研究意义重大。本课题组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开展了《治未病中医实践指南·鼻鼽》制订工作,旨在形成先进、规范、实用的循证中医耳鼻喉科"治未病"标准。目前课题组已完成古代文献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召开专家论证会的研究工作,形成《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制订)》初稿,课题组必将努力做好下一步研究工作,最终形成的指南不仅为指导各地鼻鼽"治未病"工作,奠定今后鼻鼽中医治未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也将丰富和完善中医学治未病体系,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中从重视阴阳平衡,善于"治未病";重视清阳清窍相关学说,倡导"升阳袪霾益窍"法;重视经方,倡导喉科六经辨证学说;重视官体同治,倡导五官临床整体美学;重视针灸,创五官科特色针灸技法与效验穴;倡导疗法互补,针灸膏饮并用;重视归经佐助制方规律,善用引经药等七个方面探析谢强教授耳鼻咽喉科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高危人群的确立,为实现其二级预防提供了有力依据.相应的如何实施积极有效的二级预防就成为鼻咽癌防治领域的中心议题.祖国医学在未病先防、早治防变、治病求本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已经在防治多种类型肿瘤的癌前病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谢强教授善用"升阳祛霾"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认为顽固性偏头痛多为阴霾蒙蔽清窍,"邪害空窍"所致,治疗应以"升阳祛霾"、"久塞其空"为法则,正所谓"红日当空,阴霾自散。"顽疾可去。如气虚阴霾蒙窍,治以益气升阳、化痰祛霾、温窍止痛;阳虚阴霾蒙窍,治以益火升阳、化痰祛霾、温窍止痛;气血亏虚阴霾蒙窍,治以补益气血、升阳祛霾、温窍止痛;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吾师谢强教授是江西省中医耳鼻咽喉学科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笔者有幸拜他为师,侍诊于旁,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大。谢老师从医三十余载,接诊病人无数。老师临证,观耳鼻咽喉急症,多有燥热津伤证,每以喻氏“清燥救肺汤”化裁,辅以利窍之品治之,常获良效。兹介绍于下:(1)燥干耳窍案一:刘某某,男,42岁,教师。患者左耳胀闷,听力下降五天,耳内似火烘烤,耳鸣如闻风声,伴发热微恶风,咽干口苦,舌干,舌边略赤,脉浮略数。检查:左耳鼓膜充血内陷,音叉任内氏试验左耳阴性,韦伯氏试验偏向左耳;鼻咽粘膜充血干…  相似文献   

11.
谢强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江西省名中医。  相似文献   

12.
谢强教授重视针灸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他曾于上世纪跟随我国针灸学一代宗师魏稼教授潜心学习针灸理论及临床,悉得真传。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探讨历代中医各家有关针灸的学术思想、理论、成就、渊源、影响以及所属流派,发表论文、论著七十余篇;全面继承了魏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将魏老学术思想进一步升华和发展,应用于五官科临床。观五官科临证,前人首推针治。他忧虑今之五官科擅长针术者无几,多弃针不用专事药治,唯恐五官科针术失传。遂潜心发掘五官科针法,集众家之长,融于一身,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五官科针灸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发掘并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整体观念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鼻鼽的病机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风寒异气为标,其中,肺气虚是鼻鼽的终极表现。将变应性鼻炎分为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辨证论治,在发作期按照肺脾气虚、肺经郁热、脾肾亏虚、邪伏少阳的证型论治;在缓解期采取在关键时间节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进行干预的方式实现变应性鼻炎的治未病,同时配合针灸、贴敷等外治,并结合饮食、起居、情志等综合调养的方式防治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4.
眩晕证治     
眩晕病机复杂,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对眩晕的治疗要注意调治肝、脾、肾三脏。治肝者又分清泻肝胆火以龙胆泻肝汤出入,养肝熄风以天麻钩藤饮化裁,平肝化痰则从本事钩藤散之意,痰火并治。健脾之治,有健脾益气、健脾养心、健脾化痰诸法。健脾益气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健脾养心以归脾汤为主方,健脾化痰则取六君子汤。治肾者又有以阴虚精亏为  相似文献   

15.
扁桃体啄治术是一种外治法,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手术方法。本法是在民间应用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研制成现在的扁桃体啄治术。其主要方法是用扁桃体手术弯刀(镰状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而命名。本法操作简单,不需麻醉,无痛苦,无副作用。笔者于2007年4月-2008年6月用扁桃体啄治术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2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辛夷是鼻科的重药,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年来有人做过统计复方中药滴鼻剂中辛夷的使用率最高[1]。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记载其内服与外治功效有些混乱,择文与同道共参。辛夷,最早记载于《本经》,列为本部上品。《本经》成书于东汉初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1古籍中记载辛夷功用:《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名医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窍、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本草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  相似文献   

17.
梅尼埃病又称膜迷路积水,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为一内耳非炎症性疾病.目前其发病原因不清,有眩晕、耳鸣、耳聋、耳内胀满感、恶心、呕吐等症状,西药治疗本病易复发,难以根治,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及10余年临床探索,自拟中药治晕灵治疗梅尼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7年3月3日是我国第18个“爱耳日”。本次“爱耳日”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3月21日也是世界睡眠日,本次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远离慢病”。全国各大医院、听力机构、睡眠中心及社会团体开展了多种活动几年这2个日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听力医学的发展,规范听神经病的诊疗工作,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拟于2011年9月23~2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1北京听力论坛"。会议将围绕听神经病的诊疗指南、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及干预策略等进行专家讲座和圆桌讨论。届时将邀请Debo-rah Hayes教授(《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诊疗指南》制订主席)、Charles Berlin教授、韩德民教授、倪道凤教授、卜行宽教授、  相似文献   

20.
声带结节,息肉与中医血瘀证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声带给节与息肉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特球类型,是病理性嗓音的常见原因.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之处,除了传统的益气养阴、清热开音治法外,近年来有不少有关血瘀证治研究的报道,为本病的治疗歼辟了新方法与新途径.本文就近十年来声带结节、息肉与中医血瘀证治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以期对嗓音医学工作者有所排益.病因病机研究根据本病反复不愈的声嘶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于“慢很瘠”、“久瘠”的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甚多,但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一是肺肾阳虚,虚火上炎于肺,肺失情肃,邪热客手喉间,喉之脉络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