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4.0±1.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6.2±6.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1.5)分、(52.9±6.3)分,护理后观察组肌力改善率为86.5%,吞咽改善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71.4%。结论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可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肌力及吞咽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脑梗死采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我院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5%(31/4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7.34±1.51)分,Fugl-eyer评分(59.72±1.54)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4.19±0.57)分,Fugl-eyer评分(68.23±1.11)分。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69.73±8.37),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86.49±9.1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给予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中医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情况评分分别为(72.19±4.92)、(9.98±1.74)、(45.63±5.5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中医护理操作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神经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9.82±7.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7±6.85)分;观察组的上、下肢FMA评分分为(58.12±10.32)分、(31.37±7.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1±11.31)分、(18.52±7.5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及常规内科护理对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中药、穴位按摩及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护理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84.4%;NIHSS评分(7.1±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7±2.5)分;ADL评分(62.9±1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0.0±17.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蔡碧玉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59-2060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证候积分量表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俞勤儿 《新中医》2014,46(2):216-21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2.5%和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及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有很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及神经功能缺损,并评价两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NHI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后2周两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4周观察组的血清hs-CRP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而死亡率5.71%,较对照组的34.29%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及神经系统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诊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资料,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脑梗死患者,时间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中医康复护理,对比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 0. 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 0. 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98. 33%,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 0. 05。结论将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缺损评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采用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14±4.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2±5.42)分;患侧负重能力(85.65±9.54)分、Barthel评分(75.65±9.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5±7.01)分、(61.54±11.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结论:对脑卒中采用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患侧负重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金楹  陈晓慧 《新中医》2016,48(5):257-25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干预组(于对照组护理方案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各34例。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均改善,且干预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干预组91.2%(31/34)高于对照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6)
目的 分析和研究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格法的方式进行分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分配患者42例,行现代康复护理,试验组分配患者42例,行早期中医护理,对比2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后,试验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 24%,相比现代康复护理干预后的对照组78. 57%,明显较高,P 0. 05。现代康复护理、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前,对照组、试验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STREAM评分分别为(43. 38±1. 62)分、(42. 97±1. 75)分,ADL评分为(20. 18±1. 43)分、(20. 52±1. 14)分,相比较来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现代康复护理、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后,对照组、试验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STREAM评分分别为(57. 09±2. 54)分、(70. 58±1. 13)分,ADL评分为(32. 55±1. 76)分、(45. 79±1. 18)分,2组比较,试验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2. 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 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可较好地改善其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使用价值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脑梗死患者共计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针灸等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实践证明,中医康复护理在护理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上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气活血法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s-CRP、HCY、F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和血浆黏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五虫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牛津残障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单纯给予针灸康复治疗;观察组11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虫通络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ugl-Meyer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于治疗6个月时采用牛津残障评分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Fugl-Mey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观察组NIHSS和Fugl-Meyer评分分别为(9.76±0.94)分和(71.17±2.97)分,对照组分别为(15.17±0.79)分和(57.20±5.04)分,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观察组牛津残障评分1级、2级者分别占14.16%和38.94%,明显高于对照组5.56%和21.30%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五虫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行气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活血化瘀行气中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NHISS)量表、失语指数(AQ)、Fugl-Meyer运动功能(FM)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结果干预后2组NHISS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AQ、FM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NHIS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Q、F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HAMA、HAMD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HAMA、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化痰行气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入组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the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3.53±0.50)分、(4.42±0.9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4,P=0.000);观察组Bathel评分(61.31±11.83)分较对照组的(55.56±10.28)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16)。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各33例参与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脑梗死组接受康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79%,脑出血组接受康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76%;脑梗死组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为(11.63±3.16)分,脑出血组康复治疗后为(12.30±3.21)分,两组康复治疗前分别为(25.86±5.17)分、(25.17±5.09)分。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康复中,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加快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缺损评分(MMSE)、生活质量评分(QLI)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