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1~2012年广安市广安区艾滋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12年报告的广安区辖区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安区2001~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264例,其中HIV174例,AIDS90例。264例中男192例,占72.73%,女72例,占27.27%。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008年以后,经性传播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经静脉吸毒传播而感染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广安市广安区的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老年人感染人数明显增加;性传播是该区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98~2010年永胜县艾滋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1998~2010年报告的永胜县辖区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胜县1998~2010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09例,其中HIV感染者96例,AIDS患者13例。109例中男77例,占70.64%,女32例,占29.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006年以后,经性传播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经静脉吸毒传播而感染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永胜县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已处于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HIV/AIDS)现状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2007~2014年全国HIV/AIDS综合信息网络直报中,现住址为成都市成华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HIV/AIDS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止到2014年,成华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 435例,其中,HIV/AIDS期病人571例,死亡134例;男性感染者1 301例,占90.66%;病例以25~44岁的青壮年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2.58%;经性传播病例累计1 366例,占95.19%;病例发现途径以住院及门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为主;流动人口1 017例,占70.87%.结论 成华区HIV/AIDS疫情逐年上升;男性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低年龄段人群比重上升;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比例明显增加;感染者以流动人口为主.应加强对男男同性人群、青年学生及流动人口的宣传干预,以遏制HIV/AIDS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04-2013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流行特征,提出番禺区艾滋病疫情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2004-2013年艾滋病常规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番禺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共计601例,其中AIDS病人245例,死亡88例,近年HIV抗体阳性报告数明显增多。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86.02%,50岁以上者占11.15%。男女性别比为3.45∶1。传播途径由注射毒品为主逐渐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总报告病例中性传播途径占78.20%,男男同性传播途径占22.96%。结论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经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应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推荐检测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深圳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982例,其中HIV感染者2139例,AIDS病人843例。男女性别比为4.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组,占77.7%,平均年龄(32.9~0.6)岁;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人群占68.9%;流动和暂住人口占8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76.6%,其中同性性传播的占31.9%,且异性性接触传播和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重均逐年上升(P〈O.01)。结论深圳市HIV/AIDS人群以流动和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性性传播应给予关注。近期的控制策略为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预防二代传播,加强对男同性恋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铜仁市2009~2013年艾滋病感染状况、流行特征预测其流行趋势,探讨下步防治策略,为制定有效预防艾滋病流行蔓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铜仁市2009 ~2013年艾滋病疫情.结果 2009 ~2013年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1902例,其中AIDS 965例,收到死亡报告891例,职业分布以无业和农民为多,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3种传播途径并存,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铜仁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感染人群和流行范围逐渐扩大,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病人和死亡数逐年增加,应加大早发现和早治疗的力度,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新发感染、降低病死率,遏制艾滋病迅速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宁市良庆区1998~2012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适合当地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南宁市良庆区1998~2012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以来,截止2012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 476例,其中HIV 271例,AIDS 205例,累计死亡82例;2005年开始病例数和死亡数显著增加,2005~2012年累计报HIV/AIDS 422例,占总报告数的88.66%,报告死亡病例66例,占总死亡病例数的80.49%;病例分布街道明显高于农村;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他传播途径共存。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了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阿克苏市艾滋病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探讨阿克苏市1997~2009年HIV/AIDS流行特征。结果1997~2009年阿克苏市累计报告HIV/AIDS921例,其中AIDS患者84例。死亡47例;疫情持续增长,局部地区疫情严重,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及普通人群中扩散;以维吾尔族感染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95%;男性感染者比例相对有所下降,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向小年龄段转移,传播途径以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62%,近年来性接触传播上升速度明显。结论阿克苏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应加强领导,完善监测系统,开展持续、广泛的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9.
周云娇  徐建人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4):405-405,434
目的分析临海市1998~200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海市1998~2008年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8年报告的56例HIV/AIDS中,本地户籍占71.4%,男女性别比为1.54:1,18~40岁病例占83.9%,性传播占75%,职业分布农民、商业服务、待业占67.9%。结论临海市HIV/AIDS报告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已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需进一步完善VCT门诊建设,推广HIV初筛实验室,扩大筛查范围,加强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许昌市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许昌市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5~2009年期间报告的实验室确认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许昌市1995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09年底共报告HIV/AIDS 1 090例。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禹州市疫情报告数为527例,占全市总报告数的48.35%。男女性别比为1.39:1。以25~54岁青壮年为主,占77.80%。农民887例,占总病例的为81.38%。感染途径2004年前以采供血为主,2005年以后以性传播为主。结论许昌市艾滋病疫情处于HIV/AIDS低流行期与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局面,感染途径从采供血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部分病例到了发病死亡高峰,抗病毒治疗减缓了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1年德保县艾滋病(AIDS)的流行现状及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和实施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疗卫生单位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和艾滋病专报系统监测的结果,对德保县艾滋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德保县累计报告艾滋病毒(HIV)抗体阳性110例,确诊AIDS患者37例,死亡24例;HIV感染年龄最大82岁,最小年龄2岁,20~49岁年龄组占83.64%;男女比例1.16∶1;职业以农民(农民工)为主,占66.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6.36%。结论:德保县AIDS呈流行状况,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明显上升趋势,也是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4年—2013年江西省艾滋病病例报告的感染途径及其病例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历史卡片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4年—2013年江西省累计报告的597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4.48%;其次是同性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分别占12.73%和9.83%。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经历了由注射途径传播为主向性传播为主的转变,且经不同途径感染的病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论性传播已成为江西省艾滋病报告病例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不同途径感染的病例特征不同,应针对性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3-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历史卡片,获取深圳市2013-2015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深圳市新发HIV/AIDS病例6 432例,其中HIV感染者4 377例,AIDS病人2055例.男女性别比为8.5: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的青壮年,占87.8%,平均年龄(33.2±10.1)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4.8%;流动和暂住人口占86.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93.8%,其中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重逐年上升(P<0.000 1),且在2014年同性性传播比例首次超过异性性传播比例,达到48.8%.结论 深圳市HIV/AIDS人群以流动和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已超过异性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近期的控制策略为加强对MSM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深入研究和探讨针对MSM人群的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温州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1985~2005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5~2005年温州市共报告HIV/AIDS256例,其中AIDS51例(报告死亡34例),近年来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分别占34.0%和33.6%。结论温州市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为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并加强健康人群的宣教,遏制疫情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0年新确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10年新确认HIV/AID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龙岗区新确认HIV/AIDS 212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142例,艾滋病病人(AIDS)70例.男性151例,女性61人,男女性别比为2.48∶1.报告病例大部分为青壮年,年龄在20~40岁的占72.7%.50岁以上达到19例,占9.0%.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多、工厂较集中的地区(街道),布吉56例(占26.4%)、龙岗33例(占15.6%)、平湖26例(占12.3%)、坂田21例(9.9%).经性传播162例,占76.4%,其中经同性传播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29.7%.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的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多种途径共存,且同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出现多例老人病例.疫情有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海市1998~2013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13年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北海市HIV/AIDS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海市1998~2013年报告HIV/AIDS病例990人,其中死亡259例;报告病例中以男性青壮年居多,占75.96%。20~49岁年龄段人群有674例,占68.08%;累计报告病例中以异性性传播感染途径为主,占73.03%,注射毒品传播,占19.09%(189/990);同性传播占3.13%;母婴传播占1.21%。累计报告的病例中,农村人口占71.01%;报告的AIDS中79.43%的病例当年首次报告即为AIDS病人,死亡病例中65.63%的病例确认1年内死于艾滋病。结论北海市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存在病人发现晚的问题;应加强高危人群监测、扩大检测,重视农村地区及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5-2015年HIV感染/AIDS患病(HIV/AIDS)状况及流行特征,以便为重庆市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的相关资料,对重庆市1995-2015年HIV/AIDS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1995-2015年HIV/AIDS累计报告32 589例,其中男性24 792例(76.07%),男女比例3.18:1.20 ~ 49岁的中青年占大部分(64.84%),≥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所占比例最高(35.7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构成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农民构成比最高(28.2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65.62%和20.55%),且呈上升趋势,而以注射毒品途径感染的构成比则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者被发现途径以检测咨询为主(25.02%).结论 重庆市HIV/AIDS报告疫情和传播途径近20年来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老年人群、高学历者、农民、男男同性人群的报告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天河区1995-2010年艾滋病(AIDS)疫情,探讨防控策略。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河区的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天河区199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2010年底累计共报告HIV感染者223人,AIDS病人110人,死亡17人。近3年报告数增加较快,共报告201例,占总报告数的60.4%;全区21个街道均有HIV/AIDS报告,以棠下街最多,占14.7%(49/333);年龄最小3岁,最大99岁,以青壮年为主,占91.9%;男性251人,女性82人,性别比为3.07:1;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36.3%(121/333),男男同性传播占25.2%(84/333),注射毒品占16.2%(54/333);户籍以广东省为主,占53.5%(178/333)。结论天河区艾滋病报告数近3年呈快速增加,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防城港市1997~2011年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对艾滋病感染者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防城港市1997~2011年累计报告HIV/AIDS 2299例,死亡384例,艾滋病疫情逐年上升.HIV/AIDS分布范围广泛,人数以防城区最多,达984例,感染率以东兴市最高,达357.98/10万.职业以农民为主,且文化程度较低,年龄集中在16~ 49岁,累计男女比例为2.52∶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尤其是异性传播.结论 1997~ 2011年艾滋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应以中青年农民和东兴市边境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继续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干预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增城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增城市2000—2009年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疫情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增城市2000—2009年累计报告HIV/AIDS59例,其中HIV43例,AIDS16例,死亡8例。增城市艾滋病疫情呈逐渐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新塘镇占49.15%,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1.19%,20~49岁男性青壮年占89.80%,初中及以下占76.27%;感染途径由以静脉吸毒感染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增城市艾滋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但疫情相对集中,病例特征较为明显,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暗娼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