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口疮的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归纳《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口疮的方剂和药物,并对其性、味、归经及功用进行整理,运用Excel2010、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整理457首治疗口疮的方剂,共有中药289味。方中高频药物为甘草、黄连、黄柏、黄芩、冰片等,多属清热药、补虚药,辅以开窍药等,药性寒平为多,药味多苦甘辛,多归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后,可得到桔梗-甘草、麦冬-甘草等药对配伍。利用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5首,治法以清热泻火为主,兼以消肿散结。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口疮方剂组方以清热泻火为主,兼以敛疮生肌为要。研究结果可为现代临床医师辨证治疗口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阳痿方剂及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阳痿的方剂及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 2010、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对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方中高频药物为肉苁蓉、菟丝子、熟地黄、巴戟天、鹿茸、牛膝、附子、五味子、远志等,多属补虚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归经多属肾经、肝经、脾经、心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肉苁蓉、鹿茸—肉苁蓉、鹿茸—菟丝子、牛膝—肉苁蓉等。通过熵层次聚类挖掘新处方5首,治法以补益肝肾,健脾养心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阳痿方剂组方以温肾助阳,宁心安神为主,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精浊药物使用规则,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精浊的方剂及药物,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2010、Spss 22.0。结果:共筛选208首治疗精浊方剂,涉及中药196味。方中高频药物为甘草、人参、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益智仁等,多为补虚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归经多属肾经、肝经、脾经、心经;茯苓、车前子、萆薢、滑石、泽泻等,多为利水渗湿药,药性多寒,药味多咸淡,多归属脾、肾经。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精浊方剂以温肾助阳,利水渗湿为要,对临床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精浊药物使用规则,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精浊的方剂及药物,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2010、Spss 22.0。结果:共筛选208首治疗精浊方剂,涉及中药196味。方中高频药物为甘草、人参、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益智仁等,多为补虚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归经多属肾经、肝经、脾经、心经;茯苓、车前子、萆薢、滑石、泽泻等,多为利水渗湿药,药性多寒,药味多咸淡,多归属脾、肾经。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精浊方剂以温肾助阳,利水渗湿为要,对临床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石淋方剂及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治疗石淋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石淋的方剂及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 2010、SPSS 22.0、Weka 3.8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77首治疗石淋方剂,涉及中药140味。方中高频药物为滑石、木通、冬葵子等,药性多寒平,药味多甘苦,归经多属膀胱经、肝经、肾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滑石-车前子、木通-石韦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石淋方剂组方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兼以补肾、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本病为主,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癃闭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癃闭的方剂及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使用Excel2010、SPSS22.0、Weka 3.8等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选用211首治疗癃闭症的方剂,涉及中药182味。方中高频药物为滑石、木通、茯苓、车前子、瞿麦等,多为利水渗湿药,药性多寒平,药味多甘苦,归经多属肺、脾胃、大肠、膀胱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律,如瞿麦-木通、甘草-滑石、茯苓-车前子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载录治疗癃闭方剂以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为治法,对当代中医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特点,为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所载方剂,并查出方剂中药物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频次≥40的药物有24味,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对药物配伍规则;通过聚类挖掘得到5首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多属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归经多属脾肝肾,高频药物配伍及组合多有补血活血,益肾填精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收录的有关治疗崩漏的中药使用规律,为崩漏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收录的治疗崩漏方剂及中药,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2010、Spss22. 0、Weka 3. 8等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583首治疗崩漏方剂,涉及中药308味。方剂中高频药物为当归、白芍、甘草、熟地、白术、黄芪、人参、阿胶、续断等,多为补虚药,药性多温,药味多甘、辛、苦,主药归经多属肝经、脾经、心经、肾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川芎-当归、当归-白芍、白术-白芍、当归-甘草、当归-熟地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崩漏方剂以养血滋阴、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为要,对崩漏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喆  张琦  翁家俊  王美君  陈浩 《中成药》2020,(5):1306-1310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33首方剂,涉及中药305味,方中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中药为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天南星等16味,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归经多属脾、肺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1对.通过数据挖掘,得到4组药物聚合组合、1组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核心用药为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白术等,核心方为二陈汤、四君子汤,组方思路以燥湿化痰、健脾行气、清热利湿、温阳化饮为主.本研究对当代中医治疗痰饮的研究与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色斑外用方剂的用药模式及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色斑的传承与创新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治疗色斑的外用方剂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中药物频次、组合规则、显性及隐形药对、四气、五味、归经分布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挖掘新方。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外用方剂75首,涉及中药194味。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得出常用中药49味;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48个;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改进互信息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核心药对2个、演化新方4个。《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治疗色斑的外用方剂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为主,药性多偏于温,药味多偏于辛。结论该研究为防治色斑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有益线索,演化的新方可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闭经的药物使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运用Excel 2010、Spss 22.0、Weka 3.8等数据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闭经方剂的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及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484首治疗闭经方剂,其中涉及中药344味。高频药物为当归、白芍、桃仁、大黄、甘草、川芎、牡丹皮、肉桂、牛膝等,多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苦、辛、甘,归经多为肝、脾、心、胃经。通过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当归-白芍、当归-桃仁、桃仁-大黄、大黄-当归、当归-甘草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闭经的方剂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对闭经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60首,涉及中药139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使用频次最多的单味中药是陈皮,其次是茯苓、白术,常用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配伍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芳香化湿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陈皮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六君子丸为基础组方,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兼温中散寒为基本法则,味辛、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邵文慧  汪磊  蒲煜琴  林才志 《新中医》2016,48(12):195-197
目的:纳总《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室秘藏》为检索源,对《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利用频数统计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55首,涉及中药110味,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常用药为陈皮、升麻、炙甘草、柴胡等17味中药,常用中药主要为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主要以辛味、甘味、苦味、酸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和胃经等。结论:李东垣先生在《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以温补脾阳、升脾扶正为法;用药主要以辛温升阳,辅以甘味药补益滋养。  相似文献   

14.
姜萍  周丽宁 《世界中医药》2014,9(9):1231-1233
目的: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古代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其组方规律,探寻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及脏腑论治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痹证的方剂进行整理,建立古代方药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痹证方剂组方规律并探讨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结果:痹证用药药性以温性药物为主,药味着重于辛苦甘,归经主要为肝肾脾,总结出了古代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并提出痹证从肝脾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的用药规律,为当代中医辨治用药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使用药物情况,并分别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软件Excel2010建立并输入方、药相关数据的原始数据库;并把相关药物的频次运用软件SPSS 22. 0做描述性的统计;对于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使用软件Weka 3. 8进行挖掘及分析同时采用软件Cytoscape 3. 6. 1把所得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制作成网络视图。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的高频药物有甘草、陈皮、茯苓、白术、人参等;其中以补虚药居多,依次为化湿药、理气药、温里药和消食药,药性多为温性及平性,药味多属辛味、甘味及苦味,归经多属脾胃经。依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陈皮-甘草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甘草、茯苓-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聚类得到新方5首。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多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理气消痞、温中燥湿等治法,可为当代医家在临床临证施治用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止痒方,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瘙痒方共1 515首,涉及827味中药,总用药达10 355次。所用止痒中药以功效、药味、药性和归经分类频率分别为91.02%、85.97%、91.23%和85.59%;止痒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理气药、安神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化湿药、驱虫药为主,占用药频数的91.02%;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5.97%;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1.23%;归经以肝、脾、肺、胃、肾、心为主,累计频率达85.59%。结论:临床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防风、当归、川芎、地黄、荆芥、矾石、白芷、黄连、苦参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代医籍《辨证录》从心论治男科病的用药规律,以此指导临床组方,提高中医疗效。方法:整理出《辨证录》中从心论治男科病的全部方剂,运用频数法分析高频药物、单味药的功效类别以及性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方剂41首,含单味药70味,以药物功效分为15类中药,总频次442次。以高频药物分析,使用频率≥10%的中药有28味,前11味药依次为人参、麦冬、白术、酸枣仁、山药、当归、熟地黄、肉桂、五味子、茯神、巴戟天。以中药功效类别分析,使用频率≥10%的前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补虚药中,补气药的使用频率、平均频次最高。以中药药性分析,使频率最高的前2种药性依次为平、温。以中药药味和归经分析,主味频次最高以及药味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甘、辛、苦;第一归经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为心、脾、肝、肺、肾、胃经。药物归经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心、肾、脾、肝、肺、胃、胆、大肠、心包、小肠、三焦、膀胱经。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方,总体以补心、清心为主,与肾、肝、脾的病理改变相互联系。结论:初步了解了《辨证录》从心论治男科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搜集并整理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共64首,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64首方剂中用药共220味,使用频次1492味次;以补虚药最多,其次是利水渗湿、理气、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胃、肺、脾、肾为主。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攻补兼施,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和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瘟疫的药物配伍规律,为现代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瘟疫方剂中的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2010、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245首治疗瘟疫方剂,涉及中药220味。方中高频药物为生姜、柴胡、葛根、白芷、细辛、桔梗、苏叶、雄黄、甘草等,多属解表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属脾经、胃经、肺经、心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茯苓-甘草、柴胡-黄芩、生姜-甘草、朱砂-雄黄、苍术-甘草等。通过熵层次聚类挖掘新处方5首,治法清热燥湿、泻火养阴、顾护脾肺兼以燥湿杀虫。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瘟疫组方体现防治结合、三焦辨证思想,前期以燥湿杀虫预防为主,发病时则以清热燥湿、泻火养阴、顾护脾肺为要,对当代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