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于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24.49%(1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手术情况,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术式行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胃穿孔修补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9例,两组均施行相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开腹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明显低于开腹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腹腔镜术式优势更为突出,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综合疗效更为理想,建议作为胃穿孔修补术的首选术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穿孔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肠胃动力恢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可减少患者出血、促进肠胃动力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血清消化功能及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及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天时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消化功能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及胃电参数指标[胃电主功率、胃电频率]。结果 术后7天,两组血清GAS、MO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胃电主功率、胃电频率高于术前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可改善胃穿孔患者的血清消化功能指标及胃电参数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陈列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488-249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胃穿孔患者68例,依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腔镜组(行腹腔镜下修补术)、开腹组(行开腹修补术)各34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后胃动力情况、手术前后胃肠症状积分和胃泌素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用时、失血量、引流拔管天数、下床活动时间等一般指标和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胃动力恢复用时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胃肠症状积分均低于术前,胃泌素水平高于术前,且腔镜组术后各指标均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开腹组(32.35%)(P0.05)。结论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能显著改善手术一般指标,对患者创伤较小,且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和胃泌素水平的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55-3256
对比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我院9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组,各47例。观察组行单纯修补术,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与对照组93.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更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88-7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1月我院收治50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随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25例)与对照组(实施开腹修补术治疗,2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应激状态与胃肠功能变化。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患者IL-6、IL-1β、PCT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两组患者IL-1β、IL-6、PC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围术期炎性应激状态波动较小,与开腹修补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胃穿孔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24、48、72h的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1h胃泌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48、72h胃泌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穿孔患者而言,经腹腔镜下修补术更有利于其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机体胃蛋白酶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胃蛋白酶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抑胃多肽、胃动素、生长抑素、胃泌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开展腹腔镜修补术,能够显著恢复机体胃蛋白酶及胃肠激素水平,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单纯修补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2、24h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86%(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术中出血量较观察组多,术后2、24hVAS评分均较观察组高(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27-4128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改善胃穿孔病人胃肠动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84例胃穿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血清胃泌素水平和手术并发症等数据。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长于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d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胃穿孔患者的治疗,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较传统开放性修补术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对患者的胃肠动力进行有效改善,且安全可靠,可以达到患者康复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中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PDCA循环护理,比较2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的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各领域评分以及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溃疡并发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1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3d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溃疡并发胃穿孔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促进术后较快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9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81-58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能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单纯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1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疗效显著,可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胃穿孔(AGP)采用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实施单纯修补术,对照组给予胃大部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1/43)低于对照组18.60%(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9.30%(4/43)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胃穿孔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用时,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激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0例收治于本院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胃动素以及胃泌素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胃动素以及胃泌素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以及72 h观察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相差甚小(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胃穿孔,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对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31-7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能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