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首例HIV-2感染者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HIV-2抗体的确认。方法 用多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一份可疑HIV-2抗体,并用HIV-2特异性免疫印迹试剂盒确认。结果 从一个科特迪瓦回国人员采集的血液标本经FAGT(GBC,HIV-1 2)和ELISA(Vironostica,HIV-1 2)检测为HIV抗体阳性,使用HIV-1 2免疫印迹试验(WB)证实该血清含有HIV-2特异性抗体,其中LiaTekⅢWB出现HIV-1 p24和HIV-2的gp105、gp35 3条反应条带,HIV Blot 2.2WB出现HIV-1 p24和HIV-2 gp36 2条反应带,继续用HIV-2特异性的HIV-2 Blot 1.2试剂盒检测,出现gp125、gp80、P68、p56、gp36、p26和p16条带,而HIV-1感染者血清仅出现p26反应带,因此,确认检出HIV-2抗体阳性者。结论 发现我国首例HIV-2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为阳性标本的带型,了解涪陵辖区HIV感染者的带型分布特征,为制定该地区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涪陵辖区1 872份WB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的带型结果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在1 872份HIV-1抗体确证阳性标本中,10条带(全带)占36.5%(684份),7条带以上占93.2%(1 745份);各WB带型的检出率:抗env(外膜蛋白)最高,gp160、gp120均为100%(1 872份)、gp41为98.6%(1 846份),其次是抗pol(反转录酶蛋白),p66为97.0%(1 815份)、p51为94.1%(1 762份)、p31为89.7%(1 679份),抗gag(核心蛋白)除p24为99.3%(1 858份)和p17为81.9%(1 534份)外,其他带型检出率都较低,p55为44.9%(840份)、p39为53.5%(1 002份)。感染者男女比为3.1∶1。不同性别比较p55、p39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比较p55、p31、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人群比较p66、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感染途径比较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涪陵辖区HIV-1抗体WB确证阳性标本带型检出率与其他地区的报道有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1年开展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迄今为止共发现15例WB条带结果为gp160,gp120,p24样本,依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08)》[1],可以判定HIV-1抗体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实验室对其中7例进行了随访检测,显示其中有6例经过随访仍被判定为HIV感染者,而有1例经过随访被判定为阴性,现将此例非HIV感染者WB假阳性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28日我区山丹采浆站在献血员筛检中发现1例HIV感染者,在我区属首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卫疾控发[1999]第164号“关于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精神,对此例HIV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处理,现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 感染者男,59岁,汉族,已婚,农民,河南籍.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威地区、张掖地区、河南新乡地区献血,1999年12月再次来张掖地区准备献血浆时,被检测其抗-HIV阳性.2 检测结果 血清样本送甘肃省卫生防疫站艾滋病检测中心,经用ELISA法及斑点法检测复检抗-HIV阳性后,送国家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蛋白印迹法(WB)确认HIV-1抗体阳性,其带型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9、p31、p24、p17.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威海市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威海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2011-2014年威海市辖区内25家筛查实验室,采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对送检的及本筛查中心实验室检出的220例筛查阳性标本,使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220例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185例,阳性率为84.09%;确证阴性11例,阴性率为5.00%;HIV抗体不确定24例,占10.90%。筛查阳性标本来源于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供血机构,其中采供血机构的阳性率为63.64%(14/22)。确证的185例中,条带gp160和gp120出现率为100%,p55、p39条带的阳性率分别为62.70%(116例)、61.08%(113例)。在随访到的不确定标本中,条带含有gp160、p24的带型转阳率很高。二次确证有13.92%(11/79)的标本和一次确证的带型不一致。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HIV抗体结果以WB结果为准;WB试验中不确定标本需做好随访工作,尽量减少潜在新发感染者的流失。一次、二次确证不一致的标本可作为研究新发感染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甘肃省定西市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免疫印迹(WB)带型,了解其组合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而掌握感染者的感染状况,为该地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整理2014—2017年采用WB试验确证的HIV-1阳性者的基本信息和带型组合,对不同年龄组、性别、传播方式、人群来源的不同WB带型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确证的200例HIV-1抗体阳性者中,由Env基因编码的跨膜蛋白抗体gp160和gp120阳性率最高,均为100.00%;gp41为98.50%;Pol基因编码的核心内切酶和聚合酶抗体p66,p51和p31阳性率分别为97.50%,95.00%和96.00%;Gag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抗体p55,p17和p24阳性率分别为54.50%,84.50%和99.50%;不同年龄组中gp4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9,P0.05),不同性别中p55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6,P0.05),不同传播方式中p17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9,P0.05),不同人群来源中gp41(χ~2=32.622)、p66(χ~2=31.922)和p31(χ~2=23.25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7年定西地区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者中,由Env基因编码的蛋白抗体gp160,gp120和gp41及gag基因编码的p24抗体阳性率较高,表明这4种特异性条带是判定HIV-1抗体阳性的重要指示条带;p24条带的阳性率为99.50%,表明绝大多数感染者还未进入艾滋病期就已经被发现和诊断;本地区所流行的HIV-1亚型与不同人群、不同传播方式和WB带型组合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型艾滋病病毒(HIV-1)核糖核酸(RNA)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为类似样本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HIV-1抗体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1RNA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 31例HIV-1蛋白印迹试验(WB)不确定样本中,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的18例,低于检测限的13例。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的18例中,随访15例,占83.3%;其中11例抗体阳转,4例WB带型无进展,但复查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仍高于检测限,判定为HIV感染。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低于检出限的13例中,随访4例,占30.8%;其中2例WB带型消失(p24),2例带型无进展(p24 1例,p24、gp160 1例),其中1例(p24和gp160)复查,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仍低于检测限,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IV感染。结论 HIV-1RNA定量检测是WB试验的有效补充,在HIV-1抗体不确定时,尽快采用HIV-1RNA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有助于更快对个体HIV感染状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带型特点、随访转归情况,以了解WB检测HIV抗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菏泽市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检测结果、条带、社会学特征、随访及抗体转归情况录入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1例"不确定"者中,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检测者占47.62%(10例),义务献血者占28.57%(6例),住院病人占23.81%(5例)。男性占90.48%(19例),女性占9.52%(2例)。年龄分布在17~68岁之间。21例中随访到13例,10例转为HIV抗体阳性,阳转率76.92%;3例转为阴性,占23.08%;失访7例,失访率33.33%;死亡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出现8种带型,分别为gp160、gp120、p24、p66、p51、p31、p17、p41,其中gp160、gp120出现频次最高。表现为12种带型组合。出现gp160/gp120带型的不确定者后期随访全部转为阳性。结论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Env带的不确定者预示有较大感染风险,对此"不确定"者的随访周期可缩短至1或2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0—2017年丹东地区艾滋病病毒(HIV)1/2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阳性样本的带型分布规律,为制定该地区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B对2010—2017年500份HIV-1抗体筛查阳性样本进行确证检测,并对WB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份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带型组合为全带型和次全带的占90.0%(450份);抗env、抗pol基因编码的抗体条带和抗gag基因编码的p24检出率均超过93.0%,p55和p17检出率分别为68.8%和85.2%。感染者以男性居多,p24在不同性别中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P0.05);抗env基因编码的抗体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pol基因编码的抗体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gag基因编码的抗体除p55外,p24和p17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大部分感染者在艾滋病期前被及时发现,中青年人群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带型特点、随访转归情况,以了解WB检测HIV抗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菏泽市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检测结果、条带、社会学特征、随访及抗体转归情况录入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1例"不确定"者中,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检测者占47.62%(10例),义务献血者占28.57%(6例),住院病人占23.81%(5例)。男性占90.48%(19例),女性占9.52%(2例)。年龄分布在17-68岁之间。21例中随访到13例,10例转为HIV抗体阳性,阳转率76.92%;3例转为阴性,占23.08%;失访7例,失访率33.33%;死亡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出现8种带型,分别为gp160、gp120、p24、p66、p51、p31、p17、p41,其中gp160、gp120出现频次最高。表现为12种带型组合。出现gp160/gp120带型的不确定者后期随访全部转为阳性。结论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Env带的不确定者预示有较大感染风险,对此"不确定"者的随访周期可缩短至1或2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湖南省近5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为改进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资料,结合流行病学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分析不确定人群转归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2008-2012年共有2995份标本进行了WB确证试验,其中不确定433例,不确定的比例为14.5%。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比例逐年增长,从2008年的4.4%(21/477)上升至2012年的23.0%(182/791);其中阳性感染者比例逐年增高,尤其是晚期感染者增长迅速,分别由2009年的10.3%(3/29)和6.9%(2/29)上升到2012年的51.4%(91/177)和35.0%(62/177)。不确定结果中阴性受检者带型分布以p24或gp160为主,一般不超过两条条带;早期感染者带型分布以p24和p24+gp160为主,其中p24出现比例为100%;晚期感染者条带数目较多,显色较弱且组合更多元化,主要为p24、p31、gp120和gp160。结论随着HIV感染者增多,尤其是晚期感染比例增加,对不确定结果应予以重视,及时调整检测策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蛋白印迹(WB)带型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8年常州地区205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对其WB带型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WB条带ENV、POL和GAG出现率分别为90.24%、0.98%和69.76%;gp160出现率为31.71%,gp160+p24为32.20%,p24为18.05%,gp160+p24+p17为8.78%,gp160+gp120为6.83%。男女性WB条带,gp160出现率分别为83.67%和75.86%,gp120分别为10.88%和0,p24分别为68.03%和41.38%,p17分别为10.88%和5.17%;带型gp160出现率分别为21.09%和58.62%,gp160+p24分别为39.46%和13.79%,p24分别为16.33%和22.41%。20岁、20~39岁、40~59岁和≥60岁年龄组WB条带,gp160出现率分别为4/4、85.25%(104/122)、36/46和23/33,p24分别为1/4、62.30%(76/122)、28/46和19/33。四个年龄组WB带型,gp160出现率分别为2/4、31.15%(38/122)、13/46和12/33,p160+p24分别为1/4、35.25%(43/122)、15/46和7/33,p24分别为0、14.75%(18/122)、10/46和9/33。110例HIV抗体不确定案例随访成功,男性随访94例,阳性70例,阴性8例,不确定16例;女性随访16例,阳性3例,阴性11例,不确定2例。结论本地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WB带型以gp160和p24为主;WB的条带判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分别采用WB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人静脉血中的HIV-1抗体和CD4细胞计数。结果共纳入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1 384例,其中≥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人345例(24.9%)。相比于18~49岁的中青年HIV/AIDS病人,老年HIV/AIDS病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更高(79.1%vs. 46.2%);异性性传播比例更高(63.8%vs. 39.9%);住院的比例更高(60.0%vs. 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HIV/AIDS病人首次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更低(103个/μL vs. 156个/μL,P=0.046);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更高(67.2%vs. 56.1%,P 0.001)。进一步分析345例老年HIV/AIDS病人WB带型分布发现,相比CD4细胞 200个/μL的病人,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p17(25.9%vs.54.0%,P 0.001)、p24(93.1%vs. 99.1%,P=0.015)和p55(13.4%vs. 33.6%,P 0.001)带型出现率均显著更低。结论广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文化水平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首次确诊感染时免疫状态更差,病情更严重,应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和筛查工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gag条带缺失能否作为疾病进入AIDS期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调查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男男同性HIV感染情况及WB印迹带型比较,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及征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新乡市2012-01-2014-06无偿献血者共136 863份血液标本,采用ELISA初筛检测,有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WB)进行确认。结果:共确认抗-HIV阳性献血者21例,其中8例为男男同性性行为(MSM)感染,占所确诊感染的38.1%,无偿献血队伍中MSM人群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结论:MSM人群年龄分布在18~55岁,其中18~30岁占62.5%,文化程度分布也呈现两端趋势,以首次献血者居多,隐蔽性强,在WB带型上与异性传播感染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济南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情况,为加强血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济南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共对632 409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检测HIV抗体,确证阳性56人,HIV阳性检出率为0.009%;各年HIV阳性检出率依次为0.007%(4/58 283)、0.002%(2/91 512)、0.004%(4/106 058)、0.008%(10/122 041)、0.012/%(15/120 547)、0.016%(21/133968);其中同性性传播感染58.9%(33/56),男性HIV感染者占96.4%(54/56),20~29岁71.4%(40/56),未婚60.7%(34/56)。传播途径、各年龄组、婚姻状况阳性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市无偿献血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增高,确证阳性感染者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应加强未婚男性青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厦门市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追踪随访情况,对病毒载量检测在鉴别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随访到的61例HIV-1抗体不确定受检者的蛋白印迹试验(WB)的条带类型进行分析,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017-2018年,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73例,随访61例。在不确定的带型中,env类的带型占比最高(47.5%,29/61),其中gp160带型出现14例,占比23.0%(14/61);gp160+gp120带型出现15例,占比24.6%(15/61)。病毒载量检测值低于检出限(20拷贝/mL)的占13.1%(8/61),全部转归阴性。病毒载量检测值高于检出限的病例占86.9%(53/61),全部转归阳性。结论病毒载量检测能够有效确定WB方法判断的不确定结果,是有效的鉴别HIV-1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实验方法,病毒载量检测能够作为HIV抗体检测补充实验的辅助手段,作为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丽水市艾滋病病毒-1(HIV-1)阳性人群蛋白印迹试验(WB)的带型分布特征,为制定该市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于HIV确证阳性样本采用WB检测,结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判断,并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697例HIV-1确证阳性标本中,除p55和p17抗体出现率分别为42.49%(296例)和75.61%(527例)较低外,其余带型出现率均在92%以上;带型组合以全带和次全带为主(85.51%,596例)。不同性别中p17抗体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7,P=0.026);不同年龄组中p24抗体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8,P=0.046);不同性传播途径中p51和p17抗体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84,P=0.004)和(χ~2=11.826,P=0.001);不同人群中p17抗体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P=0.033)。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和传播途径中,p17或p51抗体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24抗体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丢失显著增多,说明该人群处于艾滋病期较多,应加强该人群监测力度。丽水市处于HIV感染增长快速期,对WB带型特征在不同人群中的分析,为该地区HIV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6日,天水市某医院报告1例疑似艾滋病病人。天水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采集病人血液,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初步检验,结果HIV-1抗体阳性。7月7日送血样于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用斑点法复检为HIV-1抗体阳性。7月12日又将血样送国家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进行确认检验,明胶颗粒凝集法(PA):HIV抗体阳性,蛋白印迹法(WB带型为gp160、gp120、p66、p51、gp41、p39、p31、p24、p17)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 患者,男,生于1948年10月,某企业单位干部,否认有婚外性乱史。 1999年2月4日,患者曾以“上呼吸道感染”住某部队医院治疗,2月14日好转出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3月31日,因间歇性发热(3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红河州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双阳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夫妻间HIV传播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红河州艾滋病(AIDS)信息系统中,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个案信息和配偶信息登记表,建立HIV-1抗体双阳夫妻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红河州共报告2429对(4858例)HIV-1抗体双阳夫妻,占红河州HIV/AIDS病人报告总病例数的26.4%。双阳夫妻中61.7%的病例发现时即是AIDS病人,33.3%的夫妻HIV检测前后间隔超过三个月。37.3%的阳性者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31.4%是在医院临床就诊时检出。32对夫妻为随访阴性后阳转,阳转时间平均为2.80年。双阳夫妻大部分为本州户籍人员(占95.8%)。52.4%的阳性者自报传播途径为婚外异性性传播,28.3%为夫妻性传播,17.2%为注射吸毒传播。结论红河州预防夫妻间HIV传播工作仍需加强,艾滋病检测不够及时,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建议进一步扩大HIV抗体检测人群范围,加大医务人员主动检测力度,加大夫妻间预防控制的力度,提高配偶检测的效率,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减少夫妻间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按照《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版)~([1])规定,在进行艾滋病的个体临床诊断时,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复检结果为"HIV感染待确定"时需进行补充试验。补充试验分为抗体确证试验和HIV-1核酸试验两种,后者一般在抗体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结果时使用。黑龙江省的确证试验主要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近年伴随黑龙江省发现HIV感染者数量的不断增加,WB检测工作中遇到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