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与经高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直肠周围脓肿合并肛瘘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和经直肠超声探头检查直肠周围脓肿36例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联合应用高频和经直肠超声与单独应用高频或经直肠超声比较,诊断符合率由86%提高至97%。结论联合应用高频和经直肠超声检查能够提高直肠周围脓肿合并肛瘘的诊断符合率,可判断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查明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检查肛周脓肿67例,根据脓肿距体表的距离分为低位脓肿和高位脓肿,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对肛周脓肿的诊断正确率为100%(67/67),对瘘管内口的诊断正确率为91.7%(22/24).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肛周脓肿,能区分脓肿与肛周组织结构的关系,分辨多数肛瘘内口所处的位置,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志洁  彭伟平 《河北医药》2012,34(6):847-848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诊断技术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74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和经腹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及临床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经直肠超声与经腹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 274例患者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90.4%,经腹超声诊断符合率79.9%,两种超声诊断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是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条件受限时的最佳补充检查手段,可明显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67-169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高频腔内超声引导手术组,对照组传统手术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复杂肛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操作简单,且可根据临床需要,术前、术中进行实时手术指导,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临床诊断、指导手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没有配备经直肠双平面探头及三维探头的情况下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腹部凸阵探头及普通腔内探头诊断肛周脓肿及伴发肛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0例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腹部凸阵探头及腔内探头诊断肛周脓肿及伴发肛瘘的超声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肛门周围间隙脓肿均能清晰显示,腹部凸阵探头对较深部位的坐骨肛管间隙的脓肿显示较线阵探头好,但高频探头及腹部探头对更深部位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的脓肿显示效果差,瘘管的显示率也较低,瘘管内口及其走向的显示率更低。联合应用腔内探头进行肛周超声检查肛周脓肿均能显示,显示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肛周脓肿的诊断符合率高,对于肛周脓肿合并肛瘘联合应用三种探头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锋 《江西医药》2013,(12):1284-128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肛周脓肿与肛瘘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声像图各具特点,对肛周脓肿的阳性预测率100%,对肛瘘的阳性预测率83.87%。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肛周脓肿进行检查,诊断率高,能较准确判断脓肿是否形成和瘘管的内口位置,从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时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茂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72-73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盆腔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本院行盆腔疾病超声检查的56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照临床评估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结果: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高,误诊率降低。结论: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得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盆腔疾病检查中诊断符合率高,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高频及CDFI对34例低位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进行术前肛管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声像图特征、定位及其周围软组织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情况、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超声检查34例共检出42个病灶,判断脓肿脓腔位置、大小、分布及声像图回声表现、脓腔成熟与否、脓腔内及周边血流情况;肛瘘管的位置及走向、内口的位置及个数。通过超声检查确诊34例,42个病灶,无漏、误诊。结论应用高频及CDFI检查低位肛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能准确判断肛周感染性疾病的性质、部位、内部结构、窦道瘘管的内、外口情况,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临床简便、快捷可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orris肛瘘分级法在肛瘘腔内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瘘管、内口及伴随脓肿的腔内超声表现,用Morris分级法进行分级。结果原发性肛瘘72例,复发性肛瘘1例,其中1级30例,超声漏诊瘘管与内口2例;2级21例,超声同时漏诊瘘管与内口1例,单纯漏诊内口6例;3级9例,4级12例,超声无漏诊;5级1例,内口漏诊。超声诊断瘘管总正确率为95.89%,内口总正确率为86.30%。结论可以应用Morris分级法进行腔内超声肛瘘分级,便于临床交流、决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静 《安徽医药》2013,34(5):628-63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直肠超声检查提示为前列腺癌的32例患者与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分析两者的符合率。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并能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方法 :应用 7.5 HMz的高频探头 ,对 7例肛周感染患者在肛门周围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肛周脓肿形成前期 1例 ,脓肿形成期 6例 ,治疗 30 d后动态观察 ,2例形成肛窦。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明显诊断不同发展阶段的肛周脓肿 ,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肛周脓肿、肛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88例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选用高频超声进行肛管及周围超声扫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超声检查结果均与临床诊断相符合,肛周脓肿120例,及肛瘘47例,均经手术可以证实,其余21例超声未见异常,未经手术经消炎输液即治愈。结论应用经会阴高频超声检查,对肛瘘的走行及内口的定位、肛周脓肿的定位有非常高效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改良PPH术治疗成人直肠阴道瘘(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直肠阴道瘘的方法。方法对30例直肠阴道瘘患者实施了改良PPH术治疗。术中修剪直肠黏膜层瘘口边缘﹑然后连续缝合边缘,再做直肠前半环黏膜层荷包,实施PPH术,直肠后壁黏膜用隔离胶片隔离保护。结果30例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改良PPH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易操作,不损伤会阴体和肛门括约肌,手术创伤小,不复发等优点,是治疗成人直肠阴道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肛瘘的患者70例,在术前进行MRI检查,临床医师依照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探查与治疗,然后将手术结果与术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术前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70例患者中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63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0%;66例检出存在瘘管以及显示出瘘管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4.3%;脓腔的检出率为100%。结论采用MRI能够准确诊断出内口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关系、支管的位置以及远处脓腔的位置,临床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肛瘘诊断和临床分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肛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WI抑脂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和增强扫描,分析肛瘘不同扫描序列影像学特征,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马蹄型肛瘘的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04例马蹄型肛瘘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使用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瘘管切除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支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治愈52例,治愈率100.0%,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对照组一次性手术治愈42例,治愈率为80.8%;由于换药不当导致创口发生假性愈合的有10例,后经二次手术治愈,二次手术率为19.2%;1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4.6%;随访半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3.8%。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治愈率、二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支管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马蹄型肛瘘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瘘管切除法,能够显著缩短疗程,加快支管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二次手术率,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瘘内口高度与挂线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肛瘘挂线术后高位组(内口位于齿线上1cm以上)与低位组(内口位于齿线上1cm以下)并发症、复发等情况。结果:挂线术后总复发率为9.28%(9/97),高位组(n=34)复发率明显高于低位组(n=63)(20.59%vs 3.17%),P〈0.01。结论:正确处理高位内口可能是预防其挂线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肛瘘切开引流治疗肛瘘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取肛瘘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肛肠测压仪检测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同时记录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 vs.81.0%;P< 0.05).治疗前后两组AMCP、ALCT、RRP、AR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4% vs.14.3%;P<0.05).结论 肛瘘切开引流可有效治疗肛瘘,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位复杂性肛痿一期切除保留括约肌直肠减压术的方法,评价疗效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6年1月至1997年1月3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例,一期切除全部外口、瘘管、内口,保留括约肌重叠修补,内口逐层缝合伤口,直肠减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愈合,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术后复发及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简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后遗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