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DR组37(74眼)例,DR组64例(98眼),应用德国ZEISS视网膜OCT测量视乳头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每个样本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结果 3组间患者矫正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R组患者糖尿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及屈光度均高于DR组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DR组及DR组视乳头区各分区RNFL均明显变薄(P<0.05),且DR组较NDR组更薄(P<0.05).与正常组及NDR组相比,DR组黄斑区各个检测点RNFL厚度均变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N1、S3、T3、N3处的RNFL厚度变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视网膜神经元病变早于微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RNFL厚度,能够减少或延缓DR的发生,降低致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前置镜在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病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80例(120眼),术前均行裂隙灯下前置镜及OCT扫描检查眼底,以手术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黄斑病变及其种类的检出率.结果:手术检查显示有18例(26眼)患者有黄斑病变(21.67%),OCT对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裂隙灯下前置镜的检出率(19.17% vs 7.50%,P<0.01).OCT检查对白内障患者黄斑病变中的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渗出、黄斑出血和黄斑裂孔及玻璃膜疣的检出率与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对黄斑病变中的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萎缩等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OCT较之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对黄斑部的细微结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作为白内障术前筛查黄斑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张梅  袁坤  徐艳  秋童菲  郑浩然 《安徽医药》2018,39(2):196-199
目的 了解某银行退休职工眼部黄斑病变情况,并分析黄斑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7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银行退休职工447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光相干断层成像(OCT)筛查眼部黄斑病变,以及常规临床和血液生化检查,并自编问卷调查其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疾病用药史。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探讨黄斑病变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447名调查对象中,OCT眼部黄斑病变阳性检出50人,检出率为11.2%,OCT眼部黄斑病变阳性患者中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0,P=0.294)。OCT眼部黄斑病变阳性检出与年龄增大(P<0.05)、视力异常(OR=8.311,95% CI:1.022~67.602)、黄斑疾病家族史(OR=2.356,95% CI:1.081~5.135)、内眼手术史(OR=2.809,95% CI:1.102~7.162)、安定类药物史(OR=15.061,95% CI:2.940~77.147)和激素类药物史(OR=3.531,95% CI:1.098~11.536)均相关(P< 0.05)。结论 银行退休职工眼部黄斑病变患病率较高。高龄,视力异常,眼部黄斑病变家族史,安定类药物服用史是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路露  徐延山  李岩  亢雷  解士勇 《天津医药》2011,39(5):394-397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只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行检查。OCT测量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水平范围、黄斑体积。mfERG测量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急性CSC的黄斑区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神经上皮层脱离水平范围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2和-0.896,均P<0.001),黄斑体积与BCVA无相关(r=0.014,P>0.05)。mfERGP1波1~3环,N1波2环的潜伏期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88、-0.514、-0.452及-0.445,均P<0.05);N1波1、2环的反应密度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97和-0.502,均P<0.05),N1波2环、P1波1环的潜伏期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6和0.421,均P<0.05)。结论:OCT和mfERG联合应用可准确检测CSC患者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CSC患者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与黄斑区功能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择经验光、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为正常眼的亚裔健康受试者67名67眼,分成3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分别行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结果青年组中心凹中心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为(159±19)μm,中心凹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依次为:(259±20)μm、(276±20)μm、(287±18)μm、(284±20)μm。与青年组及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明显(P<0.05,P<0.01)。结论随着增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变薄,运用OCT了解活体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年龄相关性改变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探索视网膜组织的增龄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意义及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我院体检中心妇科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结果 2006年至2009年共33605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其中液基细胞学2970例(8.8%),上皮细胞异常280例(0.83%),微生物阳性841例(2.50%);连续两年以上行宫颈细胞学筛查20086例,连续两年以上上皮细胞异常33例次(21.57%)、念珠菌阳性98例次(21.40%)、滴虫阳性15例次(62.50%)。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宫颈细胞学筛查能够早期发现上皮细胞异常,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传统巴氏涂片仍是宫颈癌筛查主要方法,应当加强技术的培训与质控;持续性上皮细胞异常和微生物感染在健康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需要加强对该人群随访。  相似文献   

7.
喻青  李志敏  王鲜  刘静  陈玲玲 《贵州医药》2012,36(11):969-972
目的 探讨中药“糖明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合并神经病变(DON)、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血管造影(FFA)特点.方法 将100例(200眼)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100眼)均采用光凝术联合中药“糖明汤”治疗;对照组50例(100眼)仅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两组的眼底及OCT、FFA等临床资料和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00例2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各异,合并DON可无视力损害,也可有严重的视力下降.而合并DME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治疗组有效率84.00%,对照组有效率72.0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神经病变或黄斑水肿时,可采用OCT、FFA早期诊断,及时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中药“糖明汤”治疗对黄斑水肿吸收、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和视力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视网膜光凝围手术期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只眼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前后行OCT检查.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病损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更加直观明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4例(52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的34例(34眼)正常人作为参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厚度、黄斑区血管密度与OCTA环乳头区血管密度(cpVD)、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值(MD)值的相关性以及对青光眼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下方RNFL厚度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下方RNFL厚度均低于早期青光眼患者,且晚期青光眼患者上下方2个视野RNFL厚度均明显低于中期青光眼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4个视野黄斑RGC厚度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4个视野黄斑RGC厚度均低于早期青光眼患者,且晚期青光眼患者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4个视野黄斑RGC厚度均低于中期青光眼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cpVD值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cpVD值低于早期青光眼患者,且晚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cpVD值均低于中期青光眼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下方、颞侧、鼻侧四个方位黄斑RGC厚度与视野MD值呈正相关(r=0.8104、0.7943、0.7832、0.7438,P<0.05);黄斑区血管密度与视野MD值呈正相关(r=0.7654,P<0.05);cpVD与视野MD值呈正相关(r=0.5467,P<0.05);cpVD值下降与RNFL变薄具有相关性(r=0.8244,P<0.05)。黄斑区血管密度对青光眼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86;上下方、颞侧、鼻侧四个方位黄斑RGC厚度AUC值分别为0.9114、0.8663、0.8843、0.8705;cpVD对青光眼诊断AUC值为0.8386;下方RNFL厚度对青光眼诊断AUC值分别为0.7871,而上方RNFL厚度的AUC值为0.6880。结论OCTA可以方便无创的观察青光眼患者环乳头及黄斑区血流情况,对青光眼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泉州地区部分人群E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本院体检组2 187例、鼻咽癌组18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EBV-EA-IgA与EBV-VCA-IgA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鼻咽癌高危人群中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健康体检组中EA-IgA阳性60例,占2.74%(60/2 187);VCA-IgA阳性255例,占11.66%(255/2 187);两种抗体同时阳性为51例,占2.33%(51/2 187)。鼻咽癌患组EA-IgA阳性14例,占77.7%(14/18);VCA-IgA阳性17例,占94.4%(17/18)。健康对照组EA-IgA与VCA-IgA抗体皆阴性。VCA-IgA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鼻咽癌高危人群的EA-IgA抗体与VCA-IgA抗体水平在鼻咽癌患者中高于健康体检者,早期筛查EB病毒EA-IgA与VCA-IgA抗体水平对进行早期诊断鼻咽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2013年5月—2015年8月对金山工业区辖区内50~74岁社区常住人群采用问卷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试验(FOBT)进行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作结肠镜检查。结果:7647人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为52.51%,初筛阳性1512人,阳性率19.77%,其中600人接受结肠镜检查,240例检出病变,病变检出率为40.00%,其中结直肠癌7例(1.17%),息肉153例(25.50%),肠炎74例(12.33%),其他肠道病变6例(1.00%)。结论: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阳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尿常规异常结果检出率。方法:对1315例尿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定量计数。结果:1315例健康人群中总阳性检出率为20.68%。干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胆红素的检出率分别为2.97%、0.84%、0.91%,尿沉渣定量计数WBC检出率为5.86%,RBC检出率为9.73%,管型检出率为0.38%,各年龄组尿液分析各参数的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各项阳性指标中蛋白、葡萄糖、胆红素、RBC在各个年龄段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常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在尿液检测中将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相结合,适用于健康普查及疾病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641例体检育龄妇女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其中812例妇女病理学检查显示阳性,所有妇女均分别进行宫颈刮片检查、TCT检查、HPV检查、TCT+HPV联合检查。统计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81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阳性的妇女中,宫颈刮片检查检出568例,检出率为70.0%;TCT检查检出657例,检出率为80.9%;HPV检查检出702例,检出率为86.5%;TCT+HPV联合检查检出763例,检出率为94.0%。TCT+HPV联合检查检出率高于宫颈刮片检查、TCT检查、HPV检查,HPV检查检出率高于宫颈刮片检查、TCT检查,TCT检查检出率高于宫颈刮片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妇科宫颈癌筛查中,采取TCT+HPV联合检查能够有效提升样本检测的筛查效率,为尽快确诊疾病提供生物学检测依据,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定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敬巧  陈辑 《安徽医药》2017,21(2):270-27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病人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房角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与价值,为病人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613例,按照不同分期分为背景期DR组258例与增殖期DR组355例,同时选取糖耐量异常病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受试者均采取OCT检查并记录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比较各组病人不同参数的差异.结果 三组纳入研究病人的ARA500、ARA750、AOD750,AOD500,TISA750,TISA500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DR组房角开放程度各项指标、各组前房相关指标均小于背景期DR组与对照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期DR组各项指标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OCT检测可很好的反映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前房角形态指标对DR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汕头某小区1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依据健康教育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的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评分和早期筛查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妇女自我效能感和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依从性,从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施燕 《上海医药》2014,(6):56-58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大肠病变早发状况,评估筛查方案。方法:对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中40~70岁的常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应用全结肠镜进行精筛。结果:筛查1011人,高危人群为363人,高危阳性率35.90%。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2.98%。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其中早期癌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结论: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正确率低。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适合在社区普查。  相似文献   

17.
李建业  杨静慈 《河北医药》2008,30(11):1672-1673
目的对2种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对比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质量好又经济的方案。方法2007年3~10月,对980例患者分别采用Hong Xiang细胞学检测系统(489例)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491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对167例(HongXiang 82例,TCT 85例)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Hong Xiang检查的阳性率与TCT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ng Xiang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宫颈低度病变、高度病变与宫颈癌的准确率上与T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ng Xiang细胞学检测系统可以替代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并降低耗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功能障碍对小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常规儿保门诊的健康小儿190例,分别对小儿12月龄组和18月龄组的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筛查出口腔功能障碍的小儿作为观察组(阳性组),再筛查出非口腔功能障碍的小儿作为对照组(阴性组),两组小儿要符合在孕周、出生体质量身高等情况、父母年龄、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的条件,测体质量、身高的增长和Gesell量表发育商的比较。结果在12月龄组观察组小儿与对照组小儿体质量、身高的增长和Gesell量表发育商比较有差异,差异有显著性。在18月龄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体质量、身长的增长和Gesell量表发育商进行比较有差异,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进行早期及时的口腔功能干预利于小儿生长发育,要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宽甸县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了解宽甸县农村妇女患病情况,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宽甸县22个乡镇的35~64岁农村户籍的已婚妇女询问病史、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涂片(按照TBS分类法)、子宫附件B超检查,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妇女,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2017~2019年宽甸县共筛查28433人,筛查出宫颈癌8例,宫颈癌发病率为28.13/10万,三年宫颈癌的发病率比较平稳。三年共检出宫颈病变86人,其中病变人数最多的年龄阶段为35~54岁49人,占57.0%;病变人数最多的学历阶层为初中以下学历75人,占87.2%;在三年内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80人,占93.0%。结论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使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农村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在膀胱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73例经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膀胱癌组)及30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作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比两种OCT4蛋白的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1.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00%)(P<0.05);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发生血管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P<0.05),3年生存中位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 OCT4表达与膀胱癌转移有关,对远期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