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结果 6—8周内愈合者占52.4%。较传统方法缩短疗程1/2。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股骨和胫腓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早期静态限量负重训练的研究分析,探讨促进该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GardenⅠ-Ⅲ型的股骨颈骨折76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行早期静态限量负重训练;B组行晚负重训练;以骨折愈合时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A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行早期静态限量负重训练,能促进该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交锁钉固定后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治疗13例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后骨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1例因未遵守负重限制,术后8周发生早期接骨板断裂,再次手术,仍使用接骨板固定和植骨,32周内愈合。13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骨不愈合的病情,选择相应得当的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早期动力化治疗。对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96.23%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可正常行走,对照组则为79.2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及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骨折不良愈合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II)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IFF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患者相关资料,其中49例伴外侧壁骨折,记为外侧壁骨折组;另外113例不伴有外侧壁骨折,记为外侧壁完整组.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PFNA-II固定治疗,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均相同,均获得至少12个月门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指标和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疗效等.结果:外侧壁骨折组与外侧壁完整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负重训练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骨折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长于外侧壁完整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骨不连,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骨折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高于外侧壁完整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II治疗IFF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均可取得较好手术效果,但伴外侧壁骨折患者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会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原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5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术后依据其治疗结果分为两组,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骨愈合组,发生骨不连患者称为骨不连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平均年龄、过早负重、二次骨折、骨缺失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愈合组过早负重、二次骨折、骨缺失发生率分别为10.34%、6.9%、6.9%,平均年龄为(31.4±8.4)岁;骨不连组过早负重、二次骨折、骨缺失发生率分别为33.33%、28.57%、38.09%,平均年龄为(60.3±8.2)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四肢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原因和过早负重、年龄偏高等有关,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贺用礼 《中外医疗》2011,30(19):75-75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及骨不连发生,优良率达90.1%。结论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内固定方式,同时应争取早期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固定和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陈峰平  江波  肖龙毅 《当代医学》2021,27(15):142-143
目的 探讨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壮骨汤、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联合的治疗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开展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壮骨汤,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负重时间及下肢功能指标(进食穿衣、转移床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楼梯、进食穿衣、转移床椅、平地行走等下肢功能指标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壮骨汤、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及负重时间,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折治疗结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术后的疗效。方法:77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康复组(A组,n=39)和支具康复组(B组,n=38),A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锻炼,B组术后采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下康复锻炼。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Harris评分、Singh指数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强度、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质疏松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术后患肢负重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B组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A组(P<0.001)。B组术后第1和3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1)。B组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较A组短(P<0.001),以及患肢负重行走时间显著较A组长(P<0.001)。B组术后2和3个月骨折愈合X线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累积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尽早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下规律、系统、适量功能锻炼,可缓解术后疼痛,加速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尽早负重行走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完全疲劳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992年5月~2003年7月间25例下肢长骨完全疲劳骨折的受伤时间,受伤机制,骨折类型,诊治方法,随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25例患者普通X线片均可见明确骨折线,其中5例股骨颈疲劳骨折,16例股骨干疲劳骨折,3例胫骨干疲劳骨折。1例腓骨干疲劳骨折。7例保守治疗,18例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3个月。2例股骨颈疲劳骨折畸形愈合,1例股骨颈疲劳骨折延迟愈合,1例股骨干疲劳骨折出现膝关节僵直。结论下肢长管状骨完全疲劳骨折中股骨骨折比胫腓骨骨折多见。一旦股骨颈疲劳骨折出现移位,其后果严重。因此需要早期复位内固定,其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