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过程中的一类重要药物,在急性中毒的初期一旦确立临床诊断即应早期使用,如应用得当,可促进中毒酶功能的恢复,减少“老化”的数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及危重程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对此类药物重视程度不足,故使用起来不如阿托品得心应手。基层医务人员常能早期面对病人,因此掌握此类药物的应用是必要的。 1 急性有机磷中毒与复能剂作用机理 有机磷农药对机体许多酶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与胆碱酯酶的结合点是在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上,磷氧二原子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难以解离的磷酰化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从而造成后者在体内大量积聚,引发一系列临床危害。若抢救不及时,中毒酶可发生“老化”,即使再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也不能使磷酰化胆碱酯酶恢复酶的活性,必须等待新生的胆碱酯酶生成,而此过程常需15~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2.
胆碱酯酶(CHE)是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的肝细胞和腺体生成的水解酶。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时,有机磷酸酯迅速与体内CHE结合,形成稳定的磷化胆碱酯酶,从而抑制CHE活性。笔者在对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HE测定后发现,由于中毒程度不同,患者CHE活力受抑程度和恢复时间也不尽相同,存在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碱酯酶复活药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过程中的一类重要药物,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片面强调抗胆碱能药阿托品的应用,而忽视胆碱酯酶复活药应用的现象,不能正确掌握复活药有效剂量和使用时机,究其原因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解毒药的药理认识不够全面。1复活药的解毒机理 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与乙酸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结合成磷酸化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能力,乙酰胆碱聚积引起胆碱能神经兴奋后抑制,临床上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 胆碱酯酶复活药等肟类化合物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其机理是肟类…  相似文献   

4.
【】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毒死蜱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分为呼衰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服药量、C反应蛋白水平、胆碱酯酶水平、基础疾病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急性毒死蜱中毒并发呼吸衰竭发生率为29.27%,年龄大、服药量大、CRP高、CHE持续低下、既往有基础疾病是预测是否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中毒机制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从而失去分解乙酯胆碱的功能,致使乙酯胆碱在其生理作用部位积聚,发生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急性中毒一般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50-70%;中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一般任30-50%;重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一般30%以下[1].我院成功抢救一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危重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神经系统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胆碱酯酶磷脂化,无法水解乙酰胆碱,导致乙酰胆碱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但目前对毒物的清除(包括胃肠道及血液内),对抗胆碱酯酶蓄积、恢复胆碱酯酶活性的药物使用,机械通气等关键问题认识不充分,基层医院死亡率仍高。现就上述问题结合本科救治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生化特性及病理生理 人体有两种胆碱酯酶(hlolinesterase,ChE),乙酰胆碱酯酶和酯酰胆碱酯酶,两者都能水解乙酰胆碱,但生成组织和生理功能各有不同. AChE主要用于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神经性化学武器中毒.中毒后,AChE被抑制,使乙酰胆碱蓄积,引起乙酰胆碱样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测此酶,可以判断中毒轻重,指导治疗及判定疗效.病情严重时,AChE活力可降至"0";治疗有效时,酶活力可迅速恢复.此酶升高还见于精神分裂症、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AChE活性在孕育神经管缺陷胎儿的羊水中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西维因、呋喃丹、叶蝉散等,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昆虫有触杀和胃毒的作用,是一种广谱杀虫剂。一旦进入人体,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蓄积而中毒。症状有头昏、头痛、乏力、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瞳孔缩小;甚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等。治疗主要是及时使用阿托品,根据病情可以反复用药至瞳孔散大、颜面潮红和口干时,酌情减量。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活剂对西维因中毒无复活作用,不应使用。杀虫脒等系有机氮农药,它具有杀虫兼杀螨的作用。可经呼吸道及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大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全血、红细胞的乙酰胆碱酯酶和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情况,分析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①体外实验:以新鲜人血制备红细胞和血清,等量酶原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敌敌畏进行染毒后,观测全血、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和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染毒前后活性变化情况。②动物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3组按中毒程度轻、中、重分别予敌敌畏2mg/kg、5mg/kg、7mg/kg进行肌注染毒,观测大鼠染毒前后血中全血、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和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敌敌畏中毒后,全血、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均出现降低,并且活性抑制变化趋势基本是平行的,两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反映的中毒程度存在差异。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不应以乙酰胆碱酯酶的分级诊断标准作为丁酰胆碱酯酶的分级诊断标准,可用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之间的差异系数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0.
李绍鹏  王春雨 《中外医疗》2014,(26):145-146
目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对患者胆碱酯酶活性造成的影响进行观察,从而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重症有机磷患者随机分为30例治疗组和30例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恢复程度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治疗7 d后,两个组胆碱酯酶活性程度进行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活性程度达到80%所用时间,治疗组所用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出现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乌司他丁实施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胆碱酯酶的恢复,对患者的脏器具保护作用,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