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洪涛  吴玉芳 《重庆医学》2012,41(6):552-553,55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钠,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钠联用。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白介素细胞-8、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可显著降低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涛 《大家健康》2013,(15):13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泮托拉唑钠和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单用泮托拉唑钠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中药灌肠方在结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62例接诊的结肠癌术后AIO患者资料,参考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长抑素联合中药灌肠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联素(ADPN)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PN和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中药灌肠方可显著提高结肠癌术后AIO患者疗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临床指标,降低ADPN及炎性因子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变化,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0%,高于对照组的57.10%;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IL-10、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利于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腔溃疡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凝胶与维生素E治疗的效果与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口腔溃疡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瓜霜喷剂治疗,观察组应用利多卡因凝胶联合维生素E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范围显著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利多卡因凝胶联合维生素E能够有效治疗口腔溃疡,能够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索明果  李英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40-294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主要临床指标(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可有效提高SAP疗效,促进症状体征改善,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添加益生菌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12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每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5.4%)(χ~2=7.543,P=0.006)。结论:益生菌辅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燕小杰  刘宁  华元元  陈蕾 《华夏医学》2022,35(2):126-130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起效机制。方法将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可以有效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标准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血脂血清指标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血清指标及安全性均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就诊的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46%VS 7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可提升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IL-8、TNF-a)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hs-CRP、IL-6、IL-8及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3/52),与对照组的3.8%(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单纯红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生长抑素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 reatitis,SAP)的疗效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生长抑素6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持续24h静脉滴注,用药7~14d。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消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7天治疗组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提高胰腺炎的治愈率,其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损伤和细胞因子链的启动,减少内毒素血症和全身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胰炎合剂治疗,对比2组病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血清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92%,30/39)低于观察组(97.44%,38/39)(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开放饮食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Treg比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Th17比率、Th17/Treg值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胰炎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减少炎症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并能调节血清Th17/Treg细胞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在治疗胃溃疡患者时,对其血清炎性因子和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依药物不同,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细胞免疫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NF-α、IL-6等各项血清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及细胞标记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患者,可改善其血清炎性因子和细胞标记物水平,其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诊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患者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SAP 患者96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 两组均予以常规禁食、胃肠减压以及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性治疗. 对照组增用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前列地尔,治疗2 周后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两组症状体征相关指标,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3%,较对照组的81.25%显著更高( P<0.05). 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所需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分别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前的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治疗后的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用前列地尔以及生长抑素对SAP 患者实施联合治疗,疗效较好,能够加速患者症状恢复,还可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安全性较高,值得退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邹朦 《当代医学》2021,27(20):161-163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GCS评分与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hs-CRP、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P<0.05).结论 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减轻颅内炎性反应,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意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血清及耳积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及耳积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和耳积液IL-5、IL-8、IL-1β、TNF-α和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降低血清及耳积液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78-2281
目的:探讨丹七软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丹七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IL-6、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其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PT及APT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软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微创置管吸引手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对比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95%VS 57.14%,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有确切疗效,手术能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