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凤有 《医学综述》2013,19(1):187-188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采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莫三嗪具有广谱、安全及高效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的4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20例。对照组使用丙戊酸,研究组使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与癫痫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比较良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癫痫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癫痫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头晕、食欲减退、嗜睡等不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9月,随机选取52例在该院进行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7.7%(P0.05),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0例,程度较轻,对照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7例,程度较重,观察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对于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施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施以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癫痫平均发作次数、抑郁(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癫痫平均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对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减少癫痫平均发作次数,降低SDS评分,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个月治疗有效率为76.19%,6个月有效率为95.24%,均高于对照组51.52%、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应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126例,依不同治疗方式设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5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行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行拉莫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平均发作时间与次数及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1%,比对照组低(17.24%);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时间与次数(11.19±5.57)min、(1.29±0.88)次比对照组少[(16.41±6.45)min、(2.30±1.21)],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8.72±2.90)μg/ml比对照组高[(3.80±1.63)μg/ml],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可缩短其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26-128
目的 对于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临床治疗时选择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用药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1年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年后癫痫发作频率和癫痫持续发作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的癫痫发作频率和癫痫持续发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联合采用拉莫三嗪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更好的控制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以及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与癫痫发作时间的关系。方法:将接收的52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6例。对参照组实施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卡马西平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1.54%)明显低于研究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为76.92%和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P<0.05),晚发性癫痫患者与早发性癫痫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P<0.05)。结论:联合使用卡马西平与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病情的缓解起到积极的作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产生与卒中类型以及发作类型关系密切,提高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幼儿癫痫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实验组患儿脑电图异常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平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异常但无痫性放电波患儿治疗效果最佳、有痫性放电波但背景无异常者次之,有痫性放电波且背景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最差,提示痫性放电波越多、背景越异常治疗效果越差。结论:在丙戊酸钠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幼儿癫痫可有效缩短患儿脑电图恢复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VAP)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6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行丙戊酸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脂代谢指标、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DL-C)、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等脂代谢指标及皮疹、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社会认知、交流等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降低其血脂水平,提高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给予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治疗,观察组接受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为(7.02±1.04)次/月,低于对照组的(8.79±1.13)次/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34.04%(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效果显著,可降低发作频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癫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IE-31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对照组的85.71%(4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16.0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庆玮 《当代医学》2021,27(23):15-17
目的 评估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疾病发作频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疾病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疾病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6个月,联合组疾病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TNF-α、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效果显著,不仅可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次数,还可降低TNF-α、IL-2水平,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单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拉莫三嗪。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较对照组的74.0%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效果满意,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对癫痫患者脂代谢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野县中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脂代谢水平、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注意力、延迟记忆、认知能力评分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不良症状消失。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可有效控制机体脂代谢水平,提高认知功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难治性癫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拉莫三嗪和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9%vs 62.16%)(P<0.05).两组患者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焦虑、乏力、脱发、流涎、盗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莫三嗪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15.38%VS 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与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