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胃部及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由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属功能性疾患[1]。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2%~4.6%[2]。虽然其发生率不高,但常规护理效果欠佳。我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腹部手术后PGS患者22例,笔者通过加强对其积极的保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症状均明显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手术后,易误诊为炎症性或机械性梗阻,及时准确诊治术后胃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避免盲目再手术。本对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行开腹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病例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而言,对其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8年我院腹部手术后胃瘫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5例,均发生于术后4-11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术后2-5周内全部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措施。方法对12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46d。结论通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持续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及胃肠动力药物应用等,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为资料,分析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并给予促胃动力药等积极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均在9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年龄、麻醉以及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等均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原因,需要给予综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旦发生胃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4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均治愈,仅1例再次手术.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宜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腹部手术后胃瘫亦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无胃流出道梗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吻合口狭窄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的损伤或残胃的排空障碍,延缓其恢复时间。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腹部术后胃瘫病  相似文献   

11.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术后近期并发症.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手术共550例,其中并发FDGE 13例,12例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获得治愈,l例行剖腹探查后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发生胃瘫13例。1例怀疑吻合口梗阻再次手术 ,术后恢复时间更长 ,余12例采取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胃瘫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 ,胃瘫确诊后应采取保守治疗 ,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3周恢复胃动力25例,3~4周恢复胃动力12例,4~5周恢复胃动力5例;住院14~38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旦发生胃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薛际闻 《哈尔滨医药》2012,32(2):164-165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10例PGS患者的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心理、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等方面护理.结果 1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 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针对发生因素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均可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示,发病率为0.47—28%。因该征发生的相关机尚未明了,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大多数学者目前通用的标准为:①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出口机械性梗阻;②每天胃液引流量〉800ml,并持续10d;③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⑤围手术期无应用影响平滑肌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⑥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由于该征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可造成二次手术,甚则可危及生命,其治疗一直是个难题。在临床实践中,每遇到此证,常用仲师之方辩证分型治之,每每能获理想疗效。今不揣浅陋,结合近此年来所治病例中之典型者,谈谈治疗粗浅体会,意在抛砖引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胃瘫综合征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需要时间较长,常导致原发病病期延长,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表现的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患者多表现为体重减轻、餐后饱胀、上腹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其预后。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2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术后胃瘫是指各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不仅发生于胃肠道手术,也可见于胸部、胰腺及胆道手术后,总体来说相对少见,但在涉胃手术后则是相对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手术后胃瘫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又称为胃排空延迟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报道也愈来愈多,但仍时有误诊、误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2天。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41天恢复并痊愈出院,其中3周内治愈14例(50%),4周内治愈25例(89.3%)。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史凤超  李晓艺  叶平华 《河北医药》2008,30(10):1535-1536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共行腹部手术229例,其中发生PGS 17例;发生率为7.4%,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