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吴情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43-5144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护理要点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并发肝性脑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10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兼顾肝病及糖尿病两个方面,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用胰岛素力求剂量准确,用法正确,还要注意饮食控制适当,防止感染,加强健康教育,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郭水花  张学喜 《中国保健》2009,(18):790-790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很常见,这种继发于肝损害基础上的糖尿病,临床上称为肝性糖尿病,其预后极其不良,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快控制病情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病情观察、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肝源性糖尿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慢性肝病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42例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42例中,肝硬化22例,占52.38%;慢性乙型肝炎9例占21.42%;慢性重型肝炎5例,占11.91%;酒精性脂肪肝3例,占7.38%;原发性肝癌3例,占7.38%。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保肝治疗基础上,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4.
肝源性糖尿病属继发性糖尿病,由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会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胰腺中胰岛B细胞功能失调。临床上出现尿糖、空腹血糖增高,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它与原发性糖尿病在治疗、饮食、运动处理上大不相同。故应采取妥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该病患者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40岁~65岁;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糖尿病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10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观察特点肝源性糖尿病起病隐蔽,没有原发性糖尿病的“三多—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33例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为12.18%,其中乙肝肝硬化为9、42%,丙肝肝硬化为23、53%,酒精性肝硬化为14.10%,其它原因肝硬化为4.76%。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84.85%),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升高为主(90.90%),餐后胰岛素水平大多延迟(57.58%)。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生化检查隐蔽。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个体化原则及及早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肝功能、血糖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本院治疗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肝功能、血糖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肝功能、血糖指标以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硬化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原发性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组15例,Ⅱ型糖尿病组2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组12例,均进行OGTT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好于Ⅱ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差异.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若应用胰岛素,其剂量应相对小,并以短效胰岛素为好;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时,胰岛素应用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肝源性糖尿病见于各类慢性肝病,发生率约为10%。患者多以慢性肝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很少有糖尿病的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临床资料显示,肝源性糖尿病可干扰肝组织的修复,加重慢性肝病病情。因此,一旦确定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应给予兼顾慢性肝病与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肝源性糖尿病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①肝源性糖尿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96∶1;②慢性肝炎患者7例(6.80%),重型肝炎患者4例(3.88%),肝硬化患者92例(89.32%);③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少见;④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治疗或胰岛素治疗,除7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通过临床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随肝功能改善而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区别。方法分别对肝源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各30例患者进行OGTT及IR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OGTT除120 m in段低于2型糖尿病(P<0.05)外,余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在IRT示高基础值高胰岛素血症。结论OGTT和IRT在鉴别肝源性糖尿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肝硬化合并的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存在糖耐量异常患者46例.结果:对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肯定.结论:对肝源性糖尿病治疗主张以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为主,降血糖为辅.此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应及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唐冬粉 《工企医刊》1999,12(3):78-79
肝源性糖尿病是在肝脏疾病的基础上,机体对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所致。研究资料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占4%,这类患者既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又具有糖尿病临床特征,故有别于一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值得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就其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源性糖尿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希尧  陈艺 《现代医院》2007,7(1):37-38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为12.9%(93/721),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为33.4%(31/93),慢性重型肝炎为16.1%(15/93),肝硬化为50.5%(47/93),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除2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与肝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998-2005年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糖尿病引起肝损害18例,肝硬化引起糖尿病10例,糖尿病、病毒性肝炎同时发病2例,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及保肝对症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糖尿病和肝脏之间有3种关系:一是糖尿病引起肝损害,二是肝脏引起糖代谢紊乱及肝源性糖尿病,三是糖尿病和肝病同时存在。治疗首选胰岛素降糖,同时保肝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肝源性糖尿病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①肝源性糖尿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96:1;②慢性肝炎患者7例(6.80%),重型肝炎患者4例(3.88%),肝硬化患者92例(89.32%);③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少见;④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治疗或胰岛素治疗,除7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通过临床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随肝功能改善而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寇建红 《医疗保健器具》2008,15(12):104-10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在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同时,定期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授课。结果:健康教育组在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情况、血糖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在糖尿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病时糖代谢异常,多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部分患者最终发生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样症候群称为肝源性或肝性糖尿病。我院自1985年4月~1995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7例,现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我院采用阿卡波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并观察患者转氨酶变化情况,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发现肝源性糖尿病(DM)时有大于5年的肝病史,均无DM家族史。患者主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慢性乙肝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RU)水平,评价以上3个指标在监测慢性乙肝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111例慢性乙肝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及211例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取以上患者血液标本分别检测HbA1c、FBG、FRU。结果慢性乙肝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组HbA1c明显低于原发性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和FR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肝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HbA1c不能准确反映其血糖控制水平,应检测果糖胺来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肝功能和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8例(肝源性糖尿病组)、同期门诊确诊的初发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7例(初发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查体人员27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LL)和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组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IS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FBG和FINS及初发2型糖尿病组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FINS水平明显高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而FBG和ISI水平明显低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脂联素与FBG呈显著负相关(r=-0.6040,P=0.000),与ISI呈显著正相关(r=0.5265,P=0.000),与肝功能各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且脂联素代谢发生异常,两者可能共同影响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