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 40例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患儿 ,分为更昔洛韦治疗实验组 (n =18)与一般治疗对照组 (n =2 2 ) ,实验组采用更昔洛韦高剂量 (诱导治疗 7 5mg/kg ,每隔 12h静脉滴注 ,连用 14d ;维持治疗 10mg/kg ,1次 /d静脉滴注 ,每周 3d ,维持 2~ 3个月 ) ;对照组使用一般支持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毒学结果转归。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毒学结果转归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高剂量、足疗程更昔洛韦治疗对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具有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 ,且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邓燕 《中国医师杂志》2004,6(6):842-842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血尿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关系,并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联结法,检测55例血CMV-IgM以及CMV-EA均为阳性的血尿惠儿尿CMV-EA,并对35例阳性患儿分组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和对照治疗。结果 单纯性血尿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60%。更昔洛韦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有效4例。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单纯性血尿关系密切,可能是其主要病因。更昔洛韦治疗单纯性血尿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yalovirus,CMV)感染 ,损害肝脏而引起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等。该疾病在婴幼儿时期多见[1] ,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癫痫、神经性耳聋等并发症[2 ]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更昔洛韦来早期治疗CMV感染 ,收到较好疗效[3 ] 。现将本院 2 0 0 2~ 2 0 0 3年收治的 4 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2 5例 ,女 15例。年龄 <1岁 37例 ,占92 5 % ,>1岁 3例。2 临床表现 以黄疸、肝脾肿大入院者 2 5例 ,以呼吸道症状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P <0.05)。观察组的高热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及肝脏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vs. 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与更昔洛韦10mg.kg-1.d-1,分两次,共14天,继以伐昔洛韦10mg.kg-1.d-1,分两次,共14天,改伐昔洛韦5mg.kg-1.d-1,每天一次,共14天。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1.d-1,每日一次,共七天,继以抗病毒中药口服35天。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EB病毒转阴率32%,高于对照组的11.7%(P0.05);治疗6周时转阴率为64%,也高于对照组的29.4%(P0.05)。结论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序贯使用是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小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缓解黄疸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2005年1~2005年12月,收入我科的18例住院患儿,于入院初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及CMV-DNA的检测,确诊后予更昔洛韦诱导和维持治疗。结果: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8例中,以表现中枢协调障碍为14例、黄疸消退延迟5例、肺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支气管炎1例、贫血1例、癜痫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外部性脑积水2例。结论:①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肝脏、呼吸系统病变为主。②经过早期抗CMV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妊娠巨细胞病毒感染(CMV)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妊娠CMV患儿(观察组)与160例非CMV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更昔洛韦治疗CMV患儿,对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儿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SGA、阴道分娩、胎膜早破、母乳喂养(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感染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2%,结合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避免CMV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妊娠期管理,并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此改善CMV患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对先天性与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亚萍  吴苔  郑季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70-297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先天性及围生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8月~200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年龄≤3个月病儿157例,根据《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分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两组根据患者家长意愿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辅以中药护肝利胆及止惊、抗炎、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对症支持治疗,定期随访血常规及各脏器功能,2~3岁随访其生长发育、智力语言、听力及尿CMV-DNA。结果: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使用更昔洛韦2周后77.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6个月后95.5%明显改善,20.55%停药后症状反复,复治后恢复,死亡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χ=6.09,P<0.05),但存活者2~3岁龄,两组在生长发育、智力、语言、听力、尿CMV-DNA转阴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使用更昔洛韦可减少肝功能、生长发育、智力语言、听力等异常发生率,提高尿CMV-DNA转阴率(2χ=6.83,P<0.05)。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23.7%发生粒细胞或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停药后恢复,远期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可改善症状性CMV感染的预后,降低其死亡率,近期可减少尿CMV排毒及消除病毒血症;停药后,尿排毒又增加,远期对尿CMV阴转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无症状性CMV感染的尿CMV阴转率。同时近期可引起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一过性降低,停药后恢复,远期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全血及尿液巨细胞病毒(CMV)载量检测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在血清学检测CMV-IgM或者CMV-IgG滴度≥40阳性患儿中筛选PP65抗原阳性CMV活动性感染婴幼儿50例,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前后检测全血及尿液CMV荧光定量及治疗后PP65抗原.结果 治疗前全血CMV荧光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结果 9例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均较大剂量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其中6例合用了吗替麦考酚酯、3例合用了环磷酰胺,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在上述治疗的1~3月内,临床表现为肺炎5例,肝功能损害2例,血象三系减少2例。停用免疫抑制剂或减量,除1例外,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其中8例痊愈,1例因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死亡。结论对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警惕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建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1):94-94,F0003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15例小儿CMV肺炎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小儿CMV肺炎均咳嗽,86.7%气喘,73.3%伴有心肌或肝脏损害,混合感染多见.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同时对症治疗.14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 小儿CMV肺炎应尽早诊断,及时应用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重症巨细胞病毒 ( CMV)感染的疗效。方法  5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重症 CMV感染患者 ,予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更昔洛韦 10mg kg- 1.d- 1分 2次静滴 ,丙种球蛋白 50 0 mg kg- 1.d- 1,持续 1~ 2周 ;然后更昔洛韦减为 5mg kg- 1.d- 1,再持续4~ 6周 ,丙种球蛋白则逐渐减量 ,每周减 2 .5~ 5g d- 1。结果  5例患者中 1例痊愈 ,3例显效 ,1例进步 ;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但均为可逆性。结论 用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重症 CMV感染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入院后除常规应用抗生素、抗炎平喘、叩背吸痰、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的同时,明确CMV感染后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36例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治愈率为75%,未用更昔洛韦治疗10例,治愈率为30%.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更昔洛韦作为抗CMV药物作用迅速,且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的前提下,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及更昔洛韦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834例先天性CMV感染新生儿期进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对其中未通过的118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及对照组,6个月时进行听觉诱发电位(ABR)听力检查。结果:CMV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远低于CMV阴性者;更昔洛韦治疗组6个月时听力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先天性CMV感染对婴幼儿可产生听力损害;早期的更昔洛韦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凤  马均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09-31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患儿3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0例及病毒唑对照组17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PCR或尿CMV包涵体转阴率分别为92.5%和38.2%,P<0.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29.4%,P<0.005。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儿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进行观察总结,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6%(71/241,95%CI:23.70%~35.21%),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2.08%(51/231,95%CI:16.73%~27.43%),肝损害发生率为9.71%(20/206,95%CI:5.67%~13.75%)。71例发生不良反应并完成疗程的患儿,治疗有效46例(64.79%);17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治疗有效120例(70.5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79,P=0.38)。患儿性别,入院时是否有黄疸,是否早产、剖宫产,是否伴有感染等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骨髓抑制和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工企医刊》2010,23(4):18-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常州儿童医院通过检测血CMV—IgG,IgM,肝功能确诊40例CMV肝炎,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保肝,退黄治疗,更昔洛韦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IgM转阴约50%,在降低转氨酶,黄疸消退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巨细胞病毒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药巨细胞病毒感染占器官移植后人群的5%—10%。巨细胞病毒UL97、UL54或两者共同突变是巨细胞病毒耐药的主要机制。巨细胞病毒耐药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巨细胞病毒阴性受者接受巨细胞病毒血清阳性供者的器官(D /R-),口服及长期(>3个月)更昔洛韦治疗,高病毒含量。对耐药巨细胞病毒株的检测常用的试验方法有表型的方法和基因的方法。对于耐药巨细胞病毒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对应用免疫抑制剂者降低其剂量,应用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加大更昔洛韦治疗剂量或换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本文从巨细胞病毒耐药性出现、定义、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黄疸的诊疗方法,判断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肝炎综合征致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儿。对照组不给予治疗,研究组采取更昔洛韦规范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率、肝功能指标以及CMV指标。结果:采取更昔洛韦进行规范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在上述黄疸消退率、肝功能指标以及CMV指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较为常见,因此产生的肝炎综合征及所致黄疸对婴儿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采取更昔洛韦治疗能够提升黄疸消退率,有效清除巨细胞病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