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药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药是指主产于壮族地区并按壮医实践经验及理论使用的传统药物,是壮族人民与疾痛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我田独特的卫生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壮药理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与评价,介绍在壮药的命名、分类、鉴定、性味与功用理论。组方与用药、解毒药、补虚药、鲜药应用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要大力挖掘整理壮荮基础理论,加强壮药应用研究,提升壮医药的学术地位,为壮药资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论壮药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是我国南方壮族地区特有的民族医药,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壮族地区气候和地理环境独特,孕育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壮族先民及历代壮医积累了大量的壮药知识,并逐步形成了对壮药分类、形态、性味、功效、采集、加工与贮藏、配伍与禁忌、毒药和解毒药应用等方面的认识。然而,由于古代壮族没能形成本民族的规范通行文字,壮药未能象中药那样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8-2079
补虚是壮医"平衡气血"治疗原则之一,是壮医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壮医调治疾病的重要特色。文章阐释了壮医虚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补虚原则的定义、内涵,并归纳、总结了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药物内服、壮医药膳以及佩药挂药闻药等壮族民间常用的特色补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思路及简、便、廉、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壮药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的壮族地区地道药材。在历史上,壮药的使用,主要凭医者个人的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近年来,一批学者开展了壮药理论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和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壮药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壮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针对壮族地区常见病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壮族地区医务工作者运用壮医药内服、外治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其中,壮医外治法最为突出,临床上壮医有众多外治疗法,应用广泛,本文就壮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浅谈壮医药膳防治疾病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基础.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将药物和食物相配合,经过适当加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壮医药膳,成为壮族人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壮医药膳是在壮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壮医药物竹罐拔罐加药酒外擦治疗腰腿痛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灿 《四川中医》2007,25(8):99-100
目的:观察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加壮药酒外擦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来自壮族民间的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加壮药酒外擦治疗腰腿痛患者80例,取按压最痛点为主要穴位,每天拔药罐1次,加壮药酒外擦1次,10天1个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1.25%。结论: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加壮药酒外擦可以有效地消除或缓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壮医药学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脏腑气血和痧、瘴、蛊、毒、风、湿""调气解毒补虚养神"为核心理论。壮医药防治皮肤病是壮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壮医的"毒虚致病"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养神"的治疗原则,也是指导皮肤病的基本理论。壮医药防治皮肤病在临床上颇具特色和疗效。本文从壮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壮医皮肤病的诊断特色、壮医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壮医皮肤病内治方法、壮医皮肤病外治方法等方面论述壮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以期为壮医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壮医药膳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使用药材与食材搭配,用以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特殊食物。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壮族地区药食两用动植物品种繁多、资源丰富,为壮医药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制作和食用药膳成为壮族地区重要的医药习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壮医药在历史上客观存在,并且至今在壮族地区,壮医药仍然发挥其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壮医药没有能够较早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来指导医疗实践.直至20世纪后期,黄汉儒主编的《壮族医学史》和《中国壮医学》等著作中最先提出了壮医独特的理论体系,确立了壮医药的学术地位[1]."三道"、"两路"学说是黄汉儒提出的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所谓的"两路"是指"龙路"、"火路",它们是壮医对人体虽未直接与大自然相通,但却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路的命名.  相似文献   

11.
壮医学术体系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医学,源远流长。广西方圆沃野,随着壮族先民的足迹,辟草莱抗瘴雾,开始有壮医壮药的萌芽。历代壮医攀藤附葛,采撷百草菁华;胼手胝足,创用针术角疗,使千百万壮族人民得以克服瘴岚雾嚣,抵御痧厉时疫,生息乐业,繁衍昌盛。就是说,壮医为适应当地风土环境,利用区域出产药物,创用各种医疗用具,在防病治病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多层次结构的民族传统医学体系,成为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学术理论和医疗实用性,都有重要的科学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方法:调查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药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查阅近10年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品种有数10种,其中10种为壮医风湿免疫病专科常用药;部分品种已开展初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结论:应加强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基础研究,深入开展资源品种调查、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研究、条形码鉴别、壮族民间及临床应用情况调研等,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药用植物资源,为藤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壮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突出壮医壮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民族药物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地区因涌现出一批"长寿之乡"而引起世人关注。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壮族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壮医以"三气同步"、"三道"、"两路"和"解毒调气补虚"等理论为其主要特点,壮医养生思想是壮族人民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独特养生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壮医养生思想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开展壮医养生保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访百色地区壮医医生和民间医生,了解百色地区壮医开展情况,深入调研壮医内儿科优势病种及简便廉验的民间验方。方法:实地走访名老壮医和民间医,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果:对壮医认同率很高,壮医药在民间的使用非常普遍,并且独具特色,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还有非常明显快速的疗效。结论:总体上来讲,壮医民间医药随着中西医的普及和发展,其队伍和学术,都呈现出逐渐衰落的萎靡状态,对此,本文对壮族地区壮医和民间医药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开展壮医药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镇安府志》是清代官方编撰的一部记述古代广西镇安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文献。镇安地区聚居者绝大部分为土民,即现今壮族。书中论述了不少当地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医药知识,是研究壮医药文化的可靠史料。通过挖掘书中壮医药史料,分析古代镇安地区壮医在疾病治疗和药物应用方面的特点,能为今后研究壮医药文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莫滚 《四川中医》2011,(1):63-64
壮族医药与壮族地区的民俗有密切关系,"信鬼神,重淫祀"是壮医巫医合一或医巫并存的根源。此外断发、纹身、服色尚青、鼻饮、居干栏、捡骨重葬、佩挂药物、赶药市等民俗,亦与壮医药有关。壮乡男女老少通过逛药市,使壮医药知识得以交流和传播,这不但是一种有关医药的良好民俗,也是壮族医药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7.
壮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壮族文化遗产之一。多年来,广西的壮医药专家不断挖掘整理和研究,在壮医理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出版了《壮医药概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基础理论》、《壮医诊断学》、《壮医方药学》等十二本本科试用教材,  相似文献   

18.
"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的病因病机理论,"三道两路"学说是壮医理论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病因素是导致"痧"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痧"症的医学知识和治疗用药经验。其中有关"痧"症的辨证分型和针刺放血疗法、刮痧疗法、药物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医药理论和应用的特色。通过总结和归纳壮医药理论对"痧"症的认识和治疗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壮医药理论和壮药应用的认识并促进交流,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并找到更多的治疗效验方法,从而丰富壮医治疗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挖掘壮医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壮医治疗谷道病方207首,建立壮医谷道病药物和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壮医谷道病方剂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437种壮药中,排名前15位的高频药物有鸢尾、橘红珠、葫芦茶等壮药,使用总频次为1 452次。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0.2和最小置信度0.6的由2味药、3味药及4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12条、9条和6条。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壮医临床治疗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壮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擅用外治疗法是壮医的特色优势之一。壮医外治疗法,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在我国壮族地区广为流传。近年来,我国广大民族医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从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壮医外治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