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昕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1-49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人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心理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r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对急性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蒋霏霏 《现代保健》2011,(28):58-59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护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并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干预前以及干预8周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顿抑郁(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是以轻度、中度抑郁为主;在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PDS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治疗老年PSD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C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ESS评分第2、4、8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方法从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筛选得到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结果组间三个疗程末NIHSS评分对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与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患者评分相比均明显降低(脚.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6个月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查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的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L)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12周治疗后,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在社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脑卒中病例280例,其中卒中后抑郁患者135例,采用HAMD及NFA对患者入院时及综合护理干预后进行评分统计,干预时问为3周,研究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及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明显有效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另外,卒中后抑郁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影响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卒中后抑郁患者,需要早期发现患者抑郁的情绪,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康复状况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大力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桃林  王伯余  何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00-2301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首发脑卒中伴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选评定,符合抑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和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每周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 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DS、CG I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及中国卒中量表(CSS)得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SCL-90得分和CS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7,t=5.238,t=2.98,t=3.55;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人际关系敏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护理评估及其后的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康复护理、出院后延续护理等各个方面对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康复护理进行综述和评论,并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既往的临床研究及综述分析,发现早期心理康复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其躯体功能的恢复,更减少了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因而,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减轻抑郁症状及减少脑卒中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严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998-100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协助认知和躯体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再予心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巴氏指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和BI评分均偏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理想(P〈0.05)。认知水平与躯体康复疗效呈时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使患者主动参与躯体功能康复训练,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训练,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和训练,同时再加上心理干预及Bobath康复训练,疗程4周。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4周的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均比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但干预组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利平 《现代保健》2011,(12):97-9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纽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人院48h病情平稳即接受由康复护士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训练,视病情进行心理干预,每日1次或2次,每次30~40min。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56.7%(P〈0.05);观察组ADLI~Ⅲ级所占比例为70%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珲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腩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社区全科团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建立延伸卒中管理机制,于2011年1—12月期间管理的脑卒中患者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均进行12个月的上门服务.给予指导并调整患者治疗高危因素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康复干预组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偏瘫后的康复教育,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认知干预等)、宣教和心理疏导等,督促患者进行每天至少1次,每次至少30~45分钟的自我康复训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CSS评分及巴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全科团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香格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487-248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与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与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NDS、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给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预后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娜  王莹  徐晓红 《现代保健》2011,(13):118-1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经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2组患者的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赵雅兰 《工企医刊》2014,27(4):920-92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泌尿系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确诊为泌尿系恶性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全部为初次住院,既往无精神病。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患者互助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其他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减少,有效率达92%,干预前后HAMA和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