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弱视是儿童中常见的严重危害视力的眼病,在儿童中发病率为2%-3%。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镜片矫正其视力仍达不到正常者,称为弱视。弱视最常见的类型是斜视性弱视,多在学龄前儿童期发病,如室内床侧悬挂彩球或彩旗,或鲜艳的图画等以引逗婴幼儿,可是有时小儿双眼不对称地注视此物,久而久之逐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门诊1186例低常视力儿童的病因分析报告,为儿童眼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低常视力儿儿童采取常规的眼科检查及散瞳检影。结果:以屈光不正最多,共有588人,占49.58%,其次眼外伤410人,占34.57%,再次就是弱视149人,占12.56%,斜视82人,占6.91%。结论:近年来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弱视就诊率低且漏诊漏治严重,全社会尤其是防盲工作者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预防近视、眼外伤,尽早诊治弱斜视。  相似文献   

3.
弱视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眼病.发病率占儿童的2%~3%.弱视患者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而且还会失去双眼单视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对接诊的38例弱视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状况,从而对弱视儿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珠海市10所幼儿园的2800名3~6岁儿童,在自然光线下以5m距离进行视力检查,并用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法查眼位,将远视力低于1.0列为视力低常,对视力低常和斜视者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膏,3次/d,连用3d,于第4天行验光检查,并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矫正视力,同时做眼科常规检查。结果受检儿童患弱视69例(2.46%),以屈光不正性弱视(52.17%)居首位。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4.64%)和屈光参差性弱视(15.94%)。结论儿童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儿童弱视的漏诊、漏治率较高,需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早查早治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发病率为2%~3%,它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正常发育,弱视儿童常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功能,常伴有斜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近年来,我院使用增视能治疗仪治疗弱视儿童120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治疗弱视患儿共120例,双眼66例,单眼54例,共186眼.年龄4~15岁,平均年龄9.5岁,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96眼,屈光参差性弱视73眼,斜视性弱视16眼,行觉剥夺性弱视1眼.轻度弱视100眼,中度弱视82眼,重度弱视4眼,连续治疗2~3个月.  相似文献   

6.
弱视同近视等眼病一样,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几大病症.国外报告显示,在普遍人群中,弱视的发生率为2%~2.5%[1].我国眼科医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3.92%,斜视患病率也已超过1%,中小学生近视、弱视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2].也就是说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弱视儿童,因此弱视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它的危害在于患者不仅视力低下,而且双眼没有完善的视功能及精确的立体视,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弱视还常引起斜视,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专家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近视经戴眼镜矫正后视力可达到正常,不需要其他治疗.而弱视则不同,如不及时治疗(戴镜及弱视训练),患眼的视力将会永久性低下.因此我们对于斜视、弱视患者越早干预、早治疗,则治疗效果越好,而成人在发育期终止后则治愈无望.应当怎样正确指导家长早期治疗小儿弱视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珠海特区儿童视力初步调查顾敏祁勇军为了解珠海经济特区儿童视力、弱视和斜视的发病情况,于1995年12月~1996年3月,对珠海市香洲区2所小学1873人(3746眼)进行了视力、弱视、斜视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珠海市1~6年级在校学生及学前班儿...  相似文献   

8.
海口市3-6岁儿童斜视与立体视锐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立体视是了解双眼单视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海口市3-6岁儿童斜视患病率及立体视觉的发育情况,以便对斜视及立体视异常的及时防治提供客观数据。设计: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0-06/2002—04海口市中心区及市郊随机抽取的25所幼儿园儿童8326人,年龄3-6岁。方法:对海口市3-6岁8326名儿童进行远视力、眼位、近立体视等检查,双眼视力低于1.0或眼位异常者行阿托品散瞳验光。①4-6岁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3岁查条栅或图形视力表,经换算统一以小数记录。②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查眼位。③应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立体视力检测卡查立体视锐度(≤60s为正常,≥100s为异常)。各检查项目医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年龄组受试者眼位及立体视检查结果。②斜视儿童验光结果。③受试者视力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④各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锐度。⑤影响立体视的可能病因。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8326人进入视力及眼位检查的结果分析,7664人进人立体视检查的结果分析,662人未能表达立体视检查项目而退出。①各年龄组受试者眼位及立体视检查结果:斜视者165人,占2.0%;首次发现斜视占斜视患儿的89.7%;立体视检查≥100s者2106人,占27.5%。②斜视儿童验光结果:内斜视患者中93.5%发生于远视眼,外斜视及垂直性斜视患者中远视眼及近视眼构成比无明显差别。③受试者视力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正常者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75.5%。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视锐度下降(P〈0.05或0.01)。④各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锐度:随着年龄增加,立体视锐度正常者也呈增加趋势。⑤影响立体视的可能病因:以斜视性弱视影响最大。结论:①调查结果中近90%的斜视患儿在本次调查中被首次发现,引起立体视异常的原因有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②共同性内斜视与调节的关系较密切,而外斜视、垂直斜视与屈光状态关系不大,立体视锐度随视力下降而降低。③调查结果支持立体视发育的成熟年龄在4岁以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怒江州4个幼儿园的儿童视力低常、斜视患病情况。方法:对4个幼儿园的2134名儿童进行眼科调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年龄3—6岁。结果:视力低常率为12%,斜视患病率为0.93%。在视力低常者中单纯性远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的患病率分别为36.72%、41.02%和6.64%。结论:家庭对儿童视力低常、斜视以及其原因不够重视,需进一步宣传教育,使儿童视力低常、斜视能够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在幼年型视觉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觉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产生的视功能减退。其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8%左右。弱视在临床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儿童弱视多与远视密切相关。我们自1998~2006年间,采用家庭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08例儿童弱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常见眼病[1],发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本文对我科诊治的168例儿童弱视作一系统详尽的分析,旨在高度重视此病,并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6年9月间经门诊诊治的资料完整的弱视患儿168例(275眼),初诊年龄3~12岁,其中男性86例,女性8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76例(45.24%),屈光参差性弱视62例(36.91%),斜视性弱视30例(17.85%)。1.2辅助检查视力(包括远近视力)、屈光检查、散瞳后查眼底、注视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怒江州4个幼儿园儿童弱视患病情况,为以后防治弱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普查视力,并行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视力低常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结果:普查2134人,弱视患病率为3.05%。结论:对儿童弱视及其原因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不了解,需进一步宣传教育,使儿童弱视能够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全天遮盖治疗对年龄在10~14岁弱视儿童是否有效。方法 51例年龄在10~14岁之间的有临床症状的弱视儿童,对其相对健眼全天遮盖,同时鼓励患者近距离使用弱视眼,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无提高,或弱视眼视力提高至与对侧眼视力相当,或对侧眼出现视力回退时,终止遮盖治疗。所有受试儿童视力均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结果 通过治疗,51例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提高0.46个对数单位。其中有3例因相对健眼出现视力回退而停止遮盖治疗;19例因双眼视力相当而终止遮盖;29例由于连续随访3个月后,视力无提高而终止遮盖。治疗结束后,42例坚持随访超过12个月,其中包括因对侧眼出现视力回退的3例,在撤除遮盖1个月后,3例该眼视力均回复到原来水平。42例弱视眼在撤除遮盖后平均14.5个月内,均无视力回退。结论 全天遮盖治疗能够提高10~14岁弱视儿童弱视眼视力,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及屈光参差合并斜视性弱视,并且不会降低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14.
儿童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2%~3%,弱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院从2004年起采用P-vep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并与常规综合疗法作相关比较。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135例,其中男76例,女59例;年龄3~10岁。单眼弱视55例(55眼)、双眼弱视80例(160眼),共215眼。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通过的弱视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做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眼底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眼病。均按常规用1%阿托品眼膏1次/晚涂眼,连续7d,瞳孔完全散大后检影验光,并行治疗性配镜。1·2分组以上135例(215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儿童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2%~3%,弱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院从2004年起采用P—vep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并与常规综合疗法作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龙江镇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视力发育状况,以及弱视在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方法对龙江镇4 500名3~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及屈光筛查。结果 4 500名儿童检出视力低常512名,视力低常率为11.4%;屈光异常476名,屈光异常率为10.6%;弱视327名,弱视率为7.3%;屈光不正为弱视的主要因素,占96.76%。结论弱视是影响儿童一生的眼病,预防、治疗弱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54-4654
目的 了解邯郸市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市3~6岁儿童视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邯郸市受检2 814名学龄前儿童中,有眼部疾患者216名,总患病率7.68%.其中弱视89名,患病率3.16%;近视16名,患病率0.57%;远视20名,患病率0.71%;其他眼病91名,患病率3.23%.结论 1~6岁是双眼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双跟的任何异常都可影响视功能的发育和建立,因此要大力宣传定期视力普查的重要意义,从预防人手,对儿童眼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弱视是眼球内外部均无器质性病变 ,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的常见的儿童眼病 ,是一种视觉功能发育紊乱 ,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幼儿期 ,常伴有斜视和屈光不正 ,由于近年来弱视患儿越来越多 ,故应引起重视。近几年来我科应用传统遮盖及增视训练 ,在弱视治疗方面取得一些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科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搜集弱视患儿 84例共 13 5眼 ,均为各种不同性质的弱视 ,年龄 3~ 12岁 ,其中重度弱视 3 5眼 ,视力≤ 0 1;中度弱视 75眼 ,视力 0 2~0 5 ;轻度弱视 2 5眼 ,视力 0 6~ 0 8。1 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邵阳市5~10岁儿童弱视、斜视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视力<0.9者,经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检影验光,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用角膜映光法及交替遮盖检查视近33 cm和视远5 m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并用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查立体视辅助检查,凡眼位>50为斜视。结果:5~10岁儿童弱视患病率为3.42%,斜视患病率为2.24%。弱视、斜视患病率与性别无关系。弱视患病率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结论: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儿童弱视、斜视的漏诊、漏治率较高;需加强社区宣教及儿童弱视、斜视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视琦多媒体技术治疗斜视性弱视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配镜3个月以上视力没有提高、眼位不正的98例(112眼)斜视性弱视患儿,先通过手术矫正斜视后,再采用视琦多媒体技术进行弱视训练,并观察疗效。结果随访2.5年,总有效率达98.2%,其中基本治愈86只眼,占76.8%,进步24只眼,占21.4%,无效2只眼,占1.78%。3~6岁组较10~15岁组治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弱视比重度弱视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琦多媒体技术治疗斜视性弱视患儿,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