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杰民  梁安靖  彭焰 《中国骨伤》2010,23(12):929-931
目的:探讨干扰电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脊柱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脊柱手术后疼痛治疗166例情况,分别应用单纯镇痛药物及联合干扰电治疗。其中单纯药物治疗46例,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0±6.5)岁;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120例,男50例,女70例;平均年龄(48.0±5.6)岁。治疗前,药物治疗组Ⅲ度疼痛4例,其中3例是椎管狭窄手术,1例是先天性椎弓峽部裂;Ⅱ度疼痛42例。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组Ⅲ度疼痛17例,其中13例是椎管狭窄手术,4例是先天性椎弓峽部裂;Ⅱ度疼痛103例。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疼痛程度划分标准评定病例疼痛缓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疼痛级别构成比(Ⅲ度/Ⅱ度/Ⅰ度):治疗第3日,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组为1/96/23,单纯药物治疗组为4/42/0;治疗第7日,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组为0/17/103,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44/0;治疗第14日,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组为0/0/120,单纯药物治疗组为0/4/42。经秩和检验3个时间点均显示病例疼痛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组中Ⅲ度疼痛者或Ⅱ度疼痛者所占比例均较单纯药物治疗者明显下降。结论:药物联合干扰电治疗可加快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对照组75例)和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组75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创口愈合时间(23.7±4.6)d,术后Ⅱ、Ⅲ度疼痛68例,术后出血11例,术后水肿23例,肛门狭窄16例。复发1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创口愈合时间(16.9±3.2)d,术后Ⅱ、Ⅲ度疼痛64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水肿4例,复发4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换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术后换药过程中全程使用康复新液外涂和浸黄连纱条引流。结果治疗组35例在术后疼痛(4.3±2.0),出血(1.4±0.7),分泌物(1.1±0.7),水肿(1.6±0.8)评分和愈合时间(21.0±5.4)d都优于对照组疼痛(5.0±2.2),出血(1.8±0.8),分泌物(1.9±0.7),水肿(2.6±0.7)评分和愈合时间(23.3±0.3)d。结论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换药过程中全程局部使用康复新液确有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减轻水肿,减少分泌物,加速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切除缝合内口加隧道式拖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以治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1±3.5)d,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5.2土3.2)d;对照组分别为(38±3.7)d和(10.5±4.6)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均未出现明显肛门畸形、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切除缝合内口加隧道式拖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能缩短疗程,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和保持肛门皮肤的完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柱状吊扎加消痔灵注射外痔剥离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1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柱状吊扎加消痔灵注射,外痔切除;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术后对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7±2.9)d,疼痛消失时问平均为(90.8±28.8)h;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9±3.3)d,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104.2±37.5)h。结果表明,柱状吊扎加消痔灵注射外痔剥离是治疗老年混合痔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本研究对41例急性嵌顿痔患者行PPH治疗,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1例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20.0±5.0)min。术后平均疼痛指数为(4.6±1.6)分;术后平均出血评分为(0.38±0.05)分;发生尿潴留7例(17.1%),肛缘水肿4例(9.8%)。平均住院时间为(9.7±2.4)d;患者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为(10±8)d。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1.5±1.0)分。术后随访6个月,痊愈率为90.2%(37/41)。结果表明,PPH是一种治疗急性嵌顿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0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为改良腹腔镜组(37例),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开腹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改良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10min(185~245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75min(150~19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4,P〈0.05)。改良腹腔镜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50ml(100~200m1)、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为2.5±0.9、术后进食欲望时间为(1.5±0.7)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1.0)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7±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5±2.2)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00ml(188~400m1)、5.1±1.1、(2.8±0.6)d、(3.2±1.0)d、(5.9±0.9)d、(15.7±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0,t=-12.546,-9.834,-3.635,-18.780,-8.350,P〈0.05)。改良腹腔镜组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25例(X2=5.913,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优势部位胃间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优势部位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ERAS组44例。传统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36.5±3.8)h比(48.5±4.1)h,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提前[(44.2±6.7)h比(57.2±9.1)h,P〈0.01],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1.1±0.2)d比(2.4±0.3)d,P〈0.01],术后下床时间提前[(1.3±0.5)d比(2.9±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4.2±2.1)d比(5.9±2.8)d,P〈0.01],术后疼痛减轻[(3.1±3.0)分比(5.2±3.2)分,P〈0.05)]。ERAS组术后1d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较传统组降低[(6.7±1.1)mmol/L比(9.8±1.7)mmol/L,(d.0±7.5)比(9.5±2.2),均P〈0.05]。ERAS组和传统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5%和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可以促进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旷置拖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旷置拖线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记录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评分,随访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结果显示,两组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91.7%与89.6%(P〉0.0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6.9±13.2)d和(46.3±12.8)d(P〈0.01);术后第2、7、14天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肛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旷置拖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较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肛周组织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遵义医学院成都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组)和利多卡因单纯局部麻醉(对照组),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平均(43±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6±11)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2,P=0.001)。试验组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平均(10.4±1.6)h,长于对照组(4.2±1.3)h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3,P=0.ooo),术后24d试验组无一例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对照组有11例因疼痛使用止痛药物镇痛;术后3d试验组患者疼痛消失98例,对照组疼痛消失78例;术后7d,试验组有6例患者稍感局部疼痛,对照组有15例感局部疼痛,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290、7.870、4.881,P=0.000、0.005、0.027)。结论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开放无张力修补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Gilbert疝分级对成人腹股沟疝进行分型。对Gilbert疝分级Ⅰ型、Ⅱ型成人腹股沟疝共41例采用平片修补法进行修补,对Gilbert分级Ⅲ~Ⅶ型的成人腹股沟疝共46例采用腹膜前铺网进行修补。结果采用平片修补法41例平均手术时间(63.7±9.5)min,平均住院时间(5.6±2.9)d,术后尿潴留2例,切口血肿2例,术后疼痛2例。采用腹膜前铺网法46例,平均手术时间(52.4±8.3)min,平均住院时间(5.3±2.7)d,术后尿潴留4例,腹壁血肿1例。无疝复发病例。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疝采用不同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可以降低疝复发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9月收住的65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在B超引导下完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其中29例为Ⅰ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Ⅰ期组),36例为Ⅰ期穿刺引流后行Ⅱ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Ⅱ期组)。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Ⅰ期组术后发热9例,高热4例,菌血症1例,肾周感染2例;Ⅰ期结石清除率为75.8%,结石残余7例(5例1cm);造瘘管留置时间为(5.69±1.51)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8±1.97)d,总住院时间为(14.46±4.47)d,总住院平均费用为(20 134±3 930)元。Ⅱ期组术后发热6例,高热2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石清除率为88.9%,结石残余4例(均1cm);总住院时间平均为(19.53±5.65)d,造瘘管留置时间为(11.17±1.63)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9±2.54)d,总住院平均费用为(28 261±3 191)元。比较造瘘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肾切除、大出血、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Ⅰ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留置造瘘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通过有效的术前准备,注意术中操作细节,对选择性结石性脓肾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联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我们对150例炎性外痔患者分别采用地奥司明片联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组)、单用地奥司明片(对照Ⅰ组)或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Ⅱ组)治疗,各50例。治疗后3d、7d,比较三组患者水肿、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Ⅱ组,P〈0.01;且治疗后疼痛、水肿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Ⅱ组,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联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炎性外痔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比较2007年3月~2008年3月11例腹腔镜手术与同期26例开腹手术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的临床资料,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病率、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日等。结果腹腔镜组子宫内膜腺癌3例(ⅠB期2例,ⅡA期1例),子宫颈鳞癌8例(ⅠA期1例,ⅠB期5例,ⅡA期2例);开腹组子宫内膜腺癌7例(ⅠB期5例,ⅡA期2例),子宫颈鳞癌19例(ⅠA期2例,ⅠB期14例,ⅡA期3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216.8±125.4)ml vs(402.1±135.2)ml,t=-3.889,P=0.000],切除淋巴结多[(19.9±6.5)个vs(14.6±5.6)个,t=2.510,P=0.017],术后排气早[(34.6±6.5)h vs(56.4±7.6)h,t=-8.300,P=0.000],住院时间短[(14.6±3.5)d vs(19.4±5.6)d,t=-2.622,P=0.013];2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分别随访(11.0±3.2)和(12.0±2.8)月,无复发证据。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钽棒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符合ARCO分期早期标准的患者共22例(35髋),ⅠB期6髋,ⅠC期10髋、ⅡA期4髋,ⅡB期7髋,ⅡC期7髋,ⅢA期1髋,采用骨髓血采集,骨髓干细胞富集,干细胞移植联合钽棒植入治疗。随诊观察患髋疼痛缓解程度,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进展情况。结果 19例(31髋)患者获2年以上(25~54个月,平均37个月)的随访。(1)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由术前(76.92±9.11)分升至术后(89.09±8.2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160,P〈0.01);(2)髋关节影像学检查:术后继续塌陷ⅠC期1髋,ⅡB期1髋,ⅡC期1髋,最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5个月的生存率为90.32%。MRI测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比,由术前的(31.89%±7.95%)降至术后的(11.20%±5.6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494,P〈0.01)。结论钽棒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56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切除ICBN。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1.3±29.2)min;对照组为(72.5±25.6)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对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观察,实验组中正常56例(87.5%),异常8例(12.5%);对照组中正常18例(32.1%),异常38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15(6~24)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腋窝、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和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145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普伐他汀组(Ⅲ组)、胺碘酮+缬沙坦+普伐他汀组(Ⅳ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后,Ⅰ、Ⅱ、Ⅲ、Ⅳ组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4.1±2.1)、(41.7±2.8)、(44.4±3.1)、(40.1±2.5)mm,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组的CRP水平分别为(4.56±0.24)、(4.47±0.45)、(2.87±0.53)、(2.54±0.42)mg/L,Ⅰ组和Ⅱ组CRP水平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7.9%、79.4%、77.1%、85.3%,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普伐他汀联合应用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缬沙坦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而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纳美芬拮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呼吸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先心病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Ⅰ组、Ⅱ组.手术结束后,患儿带管送入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待生命体征平稳10 min后:C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拮抗药;Ⅰ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 μg/kg;Ⅱ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观察5 min,再次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记录给药前即刻(T1)、给药后5 min(T2)、给药后30 min(T3)、呼吸恢复时(T4)、拔管时(T5)、拔管后1 h(T6)、拔管后3 h(T7)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心脏病加强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监护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热、躁动、伤口疼痛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和CICU监护时间分别为(2.9±1.0)、(3.6±1.4)、(18.5±5.8)h,Ⅰ组分别为(1.8±0.6)、(2.3±0.6)、(8.2±3.1)h,Ⅱ组分别为(1.7±0.5)、(2.1±0.7)、(7.9±2.9)h;与C组比较,Ⅰ组和Ⅱ组的各时间均缩短(P<0.05).C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5%,Ⅰ组和Ⅱ组的发生率降低,分别为5%和0(P<0.05).结论 纳美芬可安全有效地拮抗先心病手术患儿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呼吸抑制作用,且能减少术后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问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kothⅠ式组(60例)、BillrothⅡ式组(41例)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6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通过特殊症状量表评估3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与Billroth Ⅰ式组和Billroth Ⅱ式组相比,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3±70.4)min比(196.2±54.3)min和(228.5±67.7)min],术中出血量更多[(220.9±67.6)ml比(170.5±61.5)ml和(188.5±76.7)ml],但其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更短[(2.6±1.5)d比(3.1±1-3)d和(3.6±1.2)d],术后反流和烧心症状更为轻微(特殊症状量表评分1.8±0.4比1.9±0.6和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ux-en-Y吻合术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为复杂.但其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