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52例脑卒中病人中7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45%,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结论癫痫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其病变影响皮质是重要的致痫因素,而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卒中后癫痫多数药物控制效果良好,其癫痫发作机制,认为早期多由于脑水肿和脑代谢异常,晚期多由于癫痫灶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20例脑卒中患者中80例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70%,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明显。结论:脑卒中是继发癫痫的重要病因,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脑卒中继发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00例脑卒中患者中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癫痫的总发生率6.00%,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3.33%(32/60),晚期发生率为46.67%(28/60),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5.00%(39/6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10.65%)与皮层下(2.7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层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05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8.17%。卒中后癫痫的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55.81%)。蛛网膜下腔出血最易合并继发性癫痫(19.35%)。本组患者中病灶位于皮层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12.18%,皮层下病灶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1.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癫痫的常见病因。癫痫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特点,分析其临床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8年脑卒中后继友癫痫42例,就其发作类型,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拳型、部位、范围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69%;卒中后继发癫抵多在卒中早期(2个月内)出现,占52.4%;各种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脑出血5.7%,脑梗∥,7.9%,蛛网膜下腔出血6.2%;继发癫痫在脑叶卒中多见,共占76.1%:癫痫与卒中病灶的大小有笋,脑梗死病灶直径2cm以上及脑出血量10ml以上者分别占本组继发癫痫的83.3%和75%;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有明显区别。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类型多见,常于卒中早期发作,多发生于脑叶病变,与病灶大小有关。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口服癫痫药,继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痫发作与脑卒中发作时间、病灶部位的相关性以及癫痫发作类型的发生率。【结果】70例病例中,早发型癫痫45例(64.2%),迟发型癫痫25例(35.8%);脑卒中病灶位于皮质的55例,占78.6%,其中颞叶癫痫17例;癫痫发作类型中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5例,占50%。【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型癫痫为主,病灶部位多位于皮质,而癫痫发作类型多见于全身强直阵挛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入院的患者112例,为癫痫组,并选取同期脑卒中无癫痫发作患者144例作为对照组,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病灶部位、癫痫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病灶于皮层62例(55.36%),皮层下50例(44.64%);单次发作86例(76.79%),反复发作26例(23.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26例(23.21%)、中度59例(52.68%)、重度27例(24.11%),早发性癫痫49例(43.75%)、迟发性癫痫63例(56.25%)。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相关(P<0.05),且多次发作者神经缺损程度更为严重(P<0.05)。结论脑栓塞、病灶部位位于皮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因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继发癫痫发作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继发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及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近3年来首发缺血性卒中的40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意识、糖尿病、高血压、心源性疾病和卒中部位等的临床特征,随访6~12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42例,未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6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者依据癫痫发作的发生时间分为早期癫痫发作组(18例)和晚期癫痫发作组(24例)。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以及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10.3%(42/408),其中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4.4%(18/408);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5.9%(24/408)。早期癫痫发作的50.0%(9/18)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晚期癫痫发作的58.3%(14/24)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组与非癫痫发作组的临床特征经统计学比较,两组间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发生率和累及皮质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晚期癫痫发作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心源性脑栓塞和累及皮质梗死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首次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及其与梗死灶部位、大小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06年9月—2010年1月首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408例,随访时间1年。其中继发癫痫42例,分为早发性癫痫组(18例)和晚发性癫痫组(24例)。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晚期首次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及其与梗死灶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首次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梗死灶直径≥4 cm与〈4 cm分别发生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晚发性癫痫更容易反复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梗死灶部位相关(累及皮质的梗死),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梗死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对350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时间、类型、病变部位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蛛网膜下隙出血及脑栓塞概率较大,皮质病变癫痫发病率较高。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发性癫痫较易控制,迟发性需长期规范治疗,脑电图异常对指导临床用药、预防性治疗癫痫有益。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重症监护对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治疗效及预后结果分析。纳入重症监护病房中行脑电图(EEG)连续监测的脑卒中后患者122例,观察相应脑趋势图的改变与癫痫的关系,观察疗效和预后情况。122例重症监护的脑卒中后患者中出现癫痫15例,癫痫持续状态10例;抗癫痫药物及镇静药物在控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方面有效率达92.0%,脑卒中后在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应重视脑卒中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脑卒中是导致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早期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预后较差,应积极控制癫痫发作,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795例脑卒中患者中9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5.12%,男女两性无明显差异,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略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居多,且多数药物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的临床分型及其与原发病和病灶部位的关系,评价脑电图、C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门诊、病房几年来治疗的脑卒中合并癫痫发作的病人 68 例,按癫痫发作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分型。每例病人均做CT、MRI和EEG。结果 本资料中,早期型癫痫22例(32%),迟发型癫痫46例(68%)。癫痫发作类型以额叶癫痫最常见。脑梗死及多发病灶患者占多数。药物治疗控制发作效果较好。脑电图能反映病情变化,病情控制后,脑电图也逐渐好转。而 CT、MRI对病灶的定位不能反映癫痫的类型。结论 额叶癫痫最常见,多发病灶易致癫痫发作。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和判断癫痫的控制有帮助,CT、MRI无助于癫痫的分型和治疗的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47-2248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25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临床特点。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类型和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脑电图特征。迟发型癫痫发生率于脑梗死患者中较高,而早发型癫痫发生率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患者中较高,迟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高于早发型癫痫,而早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高于迟发型癫痫(P0.05),迟发型癫痫中全面性发作早发型癫痫中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作期间3例脑电图正常、2例边缘状态脑电图改变;20例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患者中以癫痫样放电为主。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类型及时间具有密切联系,不同类型脑卒中导致癫痫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而脑电图检查多以癫痫样放电为主。因此实施脑电图监测能有效为医师诊断、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与癫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癫痫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癫痫发作也可诱发脑卒中。本文重点介绍脑卒中后癫痫发病机制、脑卒中后癫痫的定义与分类及脑卒中后癫痫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大小的关系,对脑血管疾病积极的一级、二级预防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脑卒中后癫痫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继发癫痫组98例和非继发癫痫组96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梗死程度、病灶部位以及病灶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程度、病灶部位以及病灶面积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密切相关(P0.05)。结论:梗死程度、病灶部位以及病灶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继发早期癫痫的患者35例,占70.0%,迟发性癫痫的患者15例,占30.0%;病灶部位在皮层上的患者37例,在皮层下的患者13例;早期癫痫大部分不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癫痫治疗,迟发性癫痫大多需要长期的抗癫痫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很容易继发癫痫,且病灶在皮层区的癫痫发生率较高,早期癫痫发作时一般的症状为强直-阵挛发作,不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癫痫治疗,而迟发性的癫痫多为部分性的发作,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7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做头颅CT或(和)MRI检查,总结其脑电图表现。结果脑电图正常4例,轻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33例,重度异常3例,大部分为中度异常,多表现为二半球θδ活动数量明显增多,部分患者α频带减慢至7~8 Hz,部分患者一侧半球或某区域局限性θδ活动增多,以额颞区明显,伴尖波、尖慢波发放。结论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多以全身性发作为主,缺血性卒中出现癫痫发作高于出血性卒中,额叶和颞叶为多发部位,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检测对病情的诊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表现进行研究,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视频脑电图特征和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脑梗死患者23例,占19.17%;脑出血患者38例,占31.67%;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9例,占49.17%。早发型癫痫发生率为65.00%,迟发型癫痫发生率为35.00%。脑梗死迟发型癫痫发生率(60.87%)明显高于早发型癫痫发生率(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早发型癫痫发生率(65.79%)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发生率(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早发型癫痫发生率(77.97%)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发生率(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发作的早发型癫痫发生率(7.69%)与明显低于迟发型癫痫发生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早发型癫痫发生率(48.72%)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发生率(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作期间视频脑电图正常12例,边缘状态脑电图改变10例,视频脑电图异常患者98例。视频脑电图异常以癫痫样放电为主。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与类型存在相关性,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不同,且视频脑电图以癫痫样放电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杨恩和  王蓓  李慧  徐蓓  李世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61-7761,7769
背景: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反复发作可导致脑部在脑卒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探讨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等,对脑卒中后癫痫的预防、康复治疗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了解继发癫痫与病变部位、病因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江苏省灌方县级医院的神经科病房。对象:2001-05/2004-05灌云县中医院神经科共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734例。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且符合国际癫痫联盟1981年痫性发作分类方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其他致痫原因。734例中符合以上标准:49例(6.7%),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9~77岁,平均(62&;#177;9.5)岁。49例均做脑电图检查,10例正常,21例轻度异常,18例中一重度异常。异常者可见棘波、尖波、慢波、尖慢波、棘慢波等,局限性改变明显,两侧多不对称,异常波与病灶呈一致性。方法:全部病例的分析指标数据通过病历回顾及随访采集,随访方式为电话、书信或门诊,随防时间为脑卒中后2年。主要结局观察指标:采集分析指标为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癫痫首发时间、发作类型。结果:癫痫与脑部病灶部位的关系:病灶位于脑叶的197例患者中发生癫痫32例(16.2%),其中颞叶13例,顶叶11例,额叶6例,顶枕叶及颞顶叶各1例。病灶位于基底核区及内囊的265例患者中发生癫痫10例(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