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出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标准框架模型的初步构想。方法在核心能力理论、临床职业阶梯理论及角色理论基础上,构建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标准框架模型,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及我国构建该模型的意义进行阐述。结果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标准框架包括专业态度、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6个能力模块。结论该模型可为我国急诊专科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探索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11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自评专业核心能力得分(159.4±43.8)分;是否接受急救专科知识培训、培训时间及急救专科知识培训/学习方式不同者其自评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救专科知识培训时间是影响自评专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欠佳,尤其缺乏科研及管理方面的能力;专科培训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性开展系统培训工作及设置合理的培训时间,以培养和提高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探索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11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自评专业核心能力得分(159.4±43.8)分;是否接受急救专科知识培训、培训时间及急救专科知识培训/学习方式不同者其自评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救专科知识培训时间是影响自评专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欠佳,尤其缺乏科研及管理方面的能力;专科培训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性开展系统培训工作及设置合理的培训时间,以培养和提高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在半结构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30名手术室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函询。结果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满足德尔菲法研究标准;构建的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个人特质4个维度,22项胜任力及行为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结果可靠,可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选拔、培训、考核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构建整复外科病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讨论,构建出整复外科病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及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2位整复外科医疗与护理专家进行二轮问卷咨询,应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专家的判断系数(Cr)为0.923,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00,权威系数(Ca)为0.861。确立整复外科病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12、0.148和0.09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复外科病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程度高,意见集中,研究结果科学可靠,为整复外科病房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能力评价提供了客观、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养及认证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和其辐射范围内医院的534名心脏介入专科护士,采用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95.11(87.44,98.67)分;采用分类树模型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外出学习或进修经历、工作压力是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体水平较高,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并适度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给予学习和进修机会,提升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落  席淑华 《护理学杂志》2011,26(10):17-19
目的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为合理培养各层级护士提供依据。方法在总结相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和讨论,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结果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包括新护士、通科护士、专科护士和护理顾问4个能力进阶层级和学校教育、临床实践、专科培训3种培养方式。结论该模型为我国护士的分层级培养提供了路径,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护理专业小组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全院护士核心能力。方法将原7个护理专业小组共428人,扩充至15个小组共747人;构建临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对小组成员开展理论、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对小组成员适时调整。实施2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护士核心能力7个维度得分、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均P0.01);开设了伤口造口、糖尿病、骨科、儿科、管道、腹膜透析专科护理门诊,年门诊量达2 437~3 545例次;护士离职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均P0.01);护士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会任职人数增加。结论扩展护理专业小组并进行规范化培训,以骨干带动整体,促进了全院护士核心能力、职业成就感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国际护士理事会(ICN)提出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2.0版,该核心能力框架确定了不同层次护士所应具备的灾害护理胜任力,为分层次培养灾害护理人才队伍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出以此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构建我国灾害护理能力分级指标体系,制定分层培训方案,对护士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灾害护理能力培养,从而推动灾害护理队伍建设,促进灾害护理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能客观评价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方法以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下称评价体系)为依据编制自评式问卷,采用此问卷对138名急诊专科护士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评价体系的内在品质进行检验。结果评价体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6,5个一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08~0.972;一级指标与评价体系的相关系数r值为0.701~0.886(均P<0.05);16个二级指标区分度检验,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评价体系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用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护理管理者可将其作为培养和评价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