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癌局部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间质化疗加手术及全身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间质化疗组:22例患者实施口腔鳞癌根治手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术前在癌灶内及癌灶周边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间质化疗药物,平均用药剂量为300mg;对照组18例为手术结合全身静脉化疗患者。两组均随访36个月,比较其术后复发率以及各种化疗毒副反应。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观察的患者中,间质化疗组术后24、3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且其毒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全身化疗结合局部癌灶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间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在不增加毒副反应的同时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超选择性髂内动物插管联合用药化疗中,氟尿嘧啶的药代动力学,并与全身静脉化疗结果相比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应用3P97软件处理数据,分别计算插管化疗与静脉化疗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组合用药组与静脉化疗组两线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尿嘧啶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室开放模型,超选择性髂内动物插管化疗优于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3.
氟尿嘧啶植入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尿嘧啶植入剂是一种新型的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制剂,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抗肿瘤控释植入剂。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植入剂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有效药物浓度时间,降低全身毒副反用。本文综述了氟尿嘧啶植入剂的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及在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羟基喜树碱胶囊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映蓉  张灿珍 《中国药房》2001,12(10):589-590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胶囊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浆及组织中HCPT含量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HCPT在0 01~0.5μg/m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HCPT胶囊剂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 为0 29h、T1/2β 为1 64h、AUC0~24 为14 73μg/ml、CL为12 53ml/h。HCPT在胃肠组织中AUCpo>AUCiv,P<0.05 ,而全身血中AUCpo相似文献   

5.
吉西他滨是目前晚期胰腺癌化疗的一线药物,未发现其他化疗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针对胰腺癌生物学特性进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分子靶向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将VEGF和EGFR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COX-2抑制药及其他免疫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有着较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名刊浏览     
《广东药学》2008,(2):I0002-I0003
胰腺癌化疗药物氟尿嘧啶VS吉西他滨;医患合作改善糖尿病患者中的高血压;创新无针粉末利多卡因给药系统用于快速局部止痛;癌症疫苗:临床研发的挑战及光明前景;美泊利单抗治疗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toci;ozumab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名刊浏览     
《今日药学》2008,18(2):I0002-I0003
胰腺癌化疗药物氟尿嘧啶VS吉西他滨;医患合作改善糖尿病患者中的高血压;创新无针粉末利多卡因给药系统用于快速局部止痛;癌症疫苗:临床研发的挑战及光明前景;美泊利单抗治疗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toci;ozumab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正>胰腺癌在早期阶段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检出率不高,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为胰腺癌时,其肿瘤已进展至局部晚期阶段,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针对这类胰腺癌患者,临床主张实施化疗[1]。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是胰腺癌化疗时常用的药物,有研究指出,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对胰腺癌的抗肿瘤效果不及吉西他滨+奥沙利铂[2],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胰腺癌的恶性程高,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为了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们用本疗法。方法我们选择微创将导管进入胰腺动脉,选择相应的供血血管,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栓塞其动脉,再计算全身用药剂量的差价(全身化疗),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选择不同药物配伍,同时用自然杀死细胞配合治疗。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好转,消失PET/CT,B超复查,肿瘤病灶明显缩小、消失,颈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病灶消退。结论胰腺癌经微创治疗加化疗栓塞的途经可以有效的提高胰腺癌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丁硫氨酸亚砜胺(BSO)是一个正处于临床研究的肿瘤化疗增敏剂。体内外研究表明BSO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作综述。BSO是谷胱甘肽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以BSO降低组织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水平,可逆转多种对顺铂及烷化剂等化疗药物耐药的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体内实验中BSO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指数,延长荷瘤动物的寿命。BSO动力学在小鼠、犬和人均呈二室模型。BS0目前处于临床研究,对癌症病人的化疗增敏效果正在考察。  相似文献   

11.
俞修坤  施长杲  吕维富  鲁东 《安徽医药》2013,17(8):1381-1383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药盒系统植入行区域动脉化疗对于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中晚期胰腺癌被分成2组。(1)药盒组:24例患者行经皮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经药盒行区域动脉化疗。(2)全身化疗组:同期接受全身化疗的22例胰腺癌患者为全身化疗组。两组均给予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的化疗方案。结果药盒组和全身化疗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62.5%和36.3%(P0.05);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58.3%和31.8%(P0.05)。药盒组生存期4~18个月,中位生存期9.5个月;全身化疗组生存期2~10个月,中位生存期4.6个月。毒副反应以I~Ⅱ度胃肠道反应为主,无Ⅲ度以上的血液学、胃肠道及肝肾功能的毒副反应。结论经动脉药盒系统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1例未经化疗或者放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方法进行3~5个疗程的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稳定11例,肿瘤增长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8.09%。总的临床收益率为71.4%。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18例),其他为感觉性神经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腹泻。毒副反应主要以1级和2级为主。经过2年随访,死亡18例,存活3例。结论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2例无法切除晚期胰腺癌患者于术中先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再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其中,放射性125I粒子源强为0·4mCi~0·5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60Gy~100Gy,平均每例使用125I粒子16粒和5-氟尿嘧啶1000mg。结果:疼痛均得到缓解,止痛有效率为91·7%;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局部控制率为83·3%;1y生存率为25%。结论: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胶质细胞瘤术后,应用间质化疗的疗效。方法:脑胶质细胞瘤镜下大部或全部切除,术中安置化疗囊,术后第2周开始应用化疗药物,经化疗囊,微泵调控注射。术后第2、4、6、8周分别注射1次,此后成倍延长时问间隔。结果:平均随访4.2年,61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35例,微变化及无变化13例,恶化3例。中位生存期为63周,总有效率为83.6%。手术+间质化疗组(OI)与手术+系统化疗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间质化疗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食管癌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方法 36例食管癌者术中取癌组织及正常组织;提取组织总RNA;用共扩增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织间质胶原酶(MMP_1)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食管癌组织MMP_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间质胶原酶在食管癌的浸润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单管或多管动脉插管为25例晚期不能切除胰腺癌患者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减轻,黄疸消退,体质量上升。术前需要镇痛治疗10例,其中9例停用镇痛药,1例减量,随访23例,平均生存期16个月。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曹强  荣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09-110,112
目的对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产生的机制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力求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预防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2例,均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行选择或超选择插管到肝总动脉或肝固动脉作栓塞治疗。结果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2例,胰腺坏死4例,肝功能衰竭4例,脊髓截瘫2例;均找出了导致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结论术前仔细分析临床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注重提高栓塞技术和正确选择栓塞剂,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崔琳  周赫男  苗葆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12-21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中介入性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变化。方法:对3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介入性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抗癌药物选择表阿霉素、卡铂或顺铂。结果:32例宫颈癌中介入组9例(9/16)经病理学检查提示化疗有效,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HCR)3例;两种方法对宫颈癌的治疗均有效,但其疗效有差别,介入组的疗效优于静脉组。结论:介入化疗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组织内的抗癌药物浓度,缩小肿瘤体积,部分患者达到HCR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terstitial transport of large molecules and nanoparticles is an important concern in nanomedicine-mediated cancer treatment. To that end, the current study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ransport through enlargement of extracellular space by treating tumors with hypertonic solution of mannitol and cytotoxic agents (e.g., ethacrynic acid [ECA]),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shrink and kill cells, respectively. In the study, the improvement in interstitial penetration of dextran was investigated ex vivo using rat fibrosarcoma tissues sectioned into 600 μm slices.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hypertonic solu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ECA for improving interstitial penetration of dextran with molecular weights ranging from 4000 to 2,000,000. The extent of improvement depended on the size of dextran molecules and the time when the treatment was applied. Results from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increases in both size and connectedness of interstitial pathways were important for improvement of interstitial transport of large molecules and nanoparticles.From the Clinical Editor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rstitial transport both for large molecules and nanoparticles in nanomedicine-mediated cancer treatment.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ypertonic solutions could efficiently lead to cancer cell shrinkage and more so than the applied cytotoxic agent thereby improving transport of chemotherapeutic entit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方法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应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对照组37例只给予介入化疗。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定和药物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化疗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可以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在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