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莲  沈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17-120
目的: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近几年,其降脂外作用备受关注。总结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分析并探讨其非降脂作用机制,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4—12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文章。检索词“statin,non—lipid effects”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机制及其应用。②对其中某一作用的实验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重复性综述。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58篇,排除36篇,2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实验研究,3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机制及应用的分析。 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心理健康、骨质疏松、脑卒中、神经炎症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老年斑。这些非降脂作用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药理学机制密切相关。 结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很多非降脂作用,其非降脂作用应用于临床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他汀类是目前降脂治疗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本文通过对62例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氟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观察氟伐他汀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近几年,其降脂外作用备受关注。总结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分析并探讨其非降脂作用机制,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4-12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文章。检索词“statin,non-lipideffects”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机制及其应用。②对其中某一作用的实验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重复性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58篇,排除36篇,2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实验研究,3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机制及应用的分析。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心理健康、骨质疏松、脑卒中、神经炎症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老年斑。这些非降脂作用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药理学机制密切相关。结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很多非降脂作用,其非降脂作用应用于临床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虽然有许多非降脂作用,然而这些作用能否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急需要明确三点:①大量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或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的他汀类非降脂作用,是否在人体内也同样能观察到?②所观察到的他汀类非降脂作用对人体能产生多大益处?③如何观察评价他汀类的非降脂作用对人体的利弊?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776年美伐他汀(mevastain)问世以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及用途,本文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他汀类药物是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可使血管松弛,  相似文献   

9.
自1987年世界上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一洛伐他汀在美国默克公司问世以来,瑞典的辛伐他汀、日本的普伐他汀相继上市。目前全世界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还有氟伐他汀、阿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柏伐他汀、尼伐他汀等。1995年我国获准从国外进口的他汀类药物是洛伐他汀,现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调脂降压,目前国外还发现具有一些非降脂作用,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与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最突出的非降脂作用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早期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研究发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可使粥样斑块消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调脂方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内皮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就诊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按照预定调脂方案给予治疗,分别在1、3、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脂四项、肝功能、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内皮功能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缺血事件、肌痛以及停药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三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共入组37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5例,三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时强化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χ2=3.939, P=0.047)和强化降脂组( χ2=4.63, P=0.031),3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LDL-C降幅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q=8.862, P<0.01和 q=9.699, P<0.01),6个月时强化降脂组LDL-C降幅优于强化他汀组( q=4.332, P<0.01)。RHI和hs-CRP改善情况,1个月时强化他汀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q=3.412, P<0.05; q=4.133, P<0.05),3个月和6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均 P<0.05)。从治疗3个月开始,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停药比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χ2=4.488, P=0.03和 χ2=5.039, P=0.02)。肝酶和肌酶升高比率以及肌痛发生率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DL-C尽早达标,炎症指标和内皮功能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显示,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降脂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非调脂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上市晚,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的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CHD)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均获有显著效果。他汀类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看起来要比所期待的降脂效应大,提示存在有降脂以外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他汀类对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傅向华  汪雁博 《临床荟萃》2012,(7):I0001-I0001
降脂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刘梅林教授就血脂治疗循证的启示进行了专题报告。刘梅林教授指出,他汀的多效性主要表现在: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血管细胞保护、免疫调节、抗栓、抗炎、抗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尹建国  姜德谦  张社兵 《临床荟萃》2011,26(24):2177-2178
冠心病本质是炎症性疾病,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定斑块,还有其他独立于降脂之外的“非降脂”效应[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可能存在的降脂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该院2011~2013年门诊药房降脂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门诊药房所使用的降脂类药物品种、销售总额及用药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3年降脂类药物销售总额不断上涨,用药量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药物为主要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额都在前3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年,辛伐他汀(新达苏)及普伐他汀销量有所下降,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中成药脂必妥和血脂康胶囊销售额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2012~2013年,所有药物销售额排序不变,增长及减少幅度都不大。2011~2013年,总药物使用频度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2011~2013年该院门诊药房使用降脂类药物较为合理且安全可行,其中他汀类药物被作为主要降脂类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降脂治疗的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降脂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患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检测,分析不同ApoE基因型别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结果 人群中ApoE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其中ε3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的发现,开辟了治疗高脂血症的新纪元。随着广泛的应用研究,降脂之外的新应用相继报道。笔参阅相关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对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已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局限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范围及严重程度,具有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