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静脉溶栓与延迟静脉溶栓的再通情况,该文将29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例,根据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溶栓组和延迟溶栓组,进行再通率的对照观察,结果:早期溶栓组的再通率高于延迟溶栓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为探讨AMI的延迟溶栓治疗与不溶栓的传统治疗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该文将这两组病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延迟溶栓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病死率均大大低于不溶栓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湘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3,(8):62-62,64
目的对应用尿激酶静脉延迟溶栓方案对患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对症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接受尿激酶静脉延迟溶栓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症状改善时间、心电图表现恢复时间、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延迟溶栓方案对患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白日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78-137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吗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入院后皮下注射吗啡10 mg后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先行尿激酶溶栓治疗,2 h后疼痛不明显再皮下注射吗啡10 mg,观察2组溶栓再通率。结果 2组心律失常溶栓再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心力衰竭、死亡比例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吗啡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可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因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的疗效和进行治疗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Rawles曾估计每延迟治疗1h有可能增加30d死亡率21‰。但另一方面溶栓治疗有一定危险性,可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合并症,只凭经验或临床征状就冒然进行溶栓治疗显然也是不恰当的。美国心脏学会在其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导则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以溶栓治疗,这种提法似乎保守一些,有可能漏掉一些征状不典型但却应该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所以如果检验工作者能够找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损伤早期生化标志物,无疑会给临床以莫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韩丹丽  符静 《海南医学》2014,(17):2651-265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有2例由于急性左心衰死亡,死亡率为4%,18例患者尚未达到再通标准,30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再通率达60%。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的重要治疗手段,加强临床护理配合是提高早期溶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虹  丁振江  王春华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434-243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在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将发生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早期再灌注治疗已经被证实能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防止心室重构。但老年AMI患者往往由于症状不甚典型延误了诊断时间,或存在多种疾病不适合溶栓及溶栓失败,或所在医院未开展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从而错过了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的最佳时间。而延迟再灌注使IRA再通,是否也能改善心室功能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检测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变化来探讨延迟PCI改善心室重构的效果,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余学义 《吉林医学》2013,34(12):2324
目的:对早期溶栓和延迟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发病的时间分为6 h内溶栓组(30例),6~12 h延迟溶栓组(26例)两组,利用国内常用的尿激酶,进行相关溶栓的治疗。结果:6 h内早期溶栓组血管的再通率是78%,死亡率是7%,延迟溶栓组两项分别是65%、17%,两组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在6 h内溶栓血管的再通率很高,病死率较低,因此,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越好,且利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效果也相同。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冠状动脉疾病,发病较为隐匿,症状不典型,一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穿孔破裂、血栓、心包积液等并发症,预后极差,死亡率高,故早期及正确的治疗策略尤其重要。本文报道1例典型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杨素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19-1420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方法:对4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诱因、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符合溶栓条件的33例,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率为70%(23/33);心肺复苏后溶栓再通率为60%(3/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存在多个高危因素和诱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较高。如能在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溶栓越早,溶栓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我科从2002年开始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急性溶栓,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6年收治该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中9例符合溶栓条件者进行溶栓治疗。结果:9例病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4例,占44%,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8%。结论:早期血管再通,防治室壁瘤,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抗凝治疗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再通情况。结果31例中24例溶栓达到再通标准,再通率77.4%。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病死率和再通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并且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提高再通率,使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溶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再通率。方法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64例,均行药物溶栓治疗,溶栓90min后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溶栓再通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前者溶栓再通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朋梗死药物溶栓再通率低,有条件的医院建议早期进行PCI/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病死率和再通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并且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提高再通率,使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溶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典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5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特别是2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病例中,误诊7例,疑诊者6例,确诊者10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必须提高警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尿肌酶早期与晚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24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为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病死率为8.77%,对照组为15.8%;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8.
钱黎花  黄春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S):76-76,134
目的:回顾42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过程,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根据国内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溶栓再通34例,5例患者效果不明显,3例死亡。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采取早期溶栓,做到严谨、全面、全程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大进展,静脉内溶栓简便易行,是AMI早期再灌注的主要措施,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提高生存率,溶栓治疗适宜在心梗发病12小时之内进行,6小时之内效果较好。但缺乏典型缺血性胸痛是造成AMI患者院外时间拖延超过12小时,丧失最佳治疗时间的主要原因。我院自2001年5月—2003年12月共救治无痛性心肌梗死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叶艳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62-1763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早期采用心电监测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溶栓患者均成功再通。最终存活17例;死亡3例,其中男2例,女性、糖尿病患者1例。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各1例。结论:基层医院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再通成功率,安全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