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讨论应用冠状切口治各类颧弓、颧骨骨折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收集经冠状切口治疗的颧弓、颧骨骨折患者35例.结果 35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全部治愈.结论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骨折复位充分,面部不留搬痕,手术前后配合良好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颧骨颧弓骨折在头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骨折多伴有面部畸形、功能障碍。自1997年至2004年作者用颧骨颧弓复位钩治疗颧骨颧弓骨折56例,取得满意效果。同时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不留疤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侯延华 《中医正骨》2001,13(9):22-22
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位 ,常因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作者自 1990~ 2 0 0 0年先后收治该类损伤 40例 ,经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法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 ,男 31例 ,女 9例。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37岁。车祸伤 33例 ,跌伤 6例 ,拳击伤 1例。骨折类型〔1〕三线型骨折2 7例 ,双线型骨折 13例 ,单纯颧弓骨折 2 1例 ,合并颧骨骨折及上颌骨骨折者 19例。单纯颧弓骨折及合并颧骨骨折无牙槽骨、牙齿损伤者 2 2例 ,合并上颌骨骨折有牙槽骨及牙齿损伤者 18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成人单纯颧弓骨折采用…  相似文献   

4.
颧骨颧弓骨折在颌面外伤中较常见。由于颧骨颧弓在颌面部较为突出,易受撞击而骨折。临床若治疗不当,常可造成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李国堂  刘永 《中医正骨》2002,14(6):38-38
颧骨颧弓是颌面部较为突出的部分 ,易受撞击而发生骨折。临床中若治疗不当 ,常可造成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自1985~ 2 0 0 1年 ,作者共收治疗的颧骨颧弓骨折 86例 ,分别采用不同的复位途径和固定方法治疗 ,现对疗效分析讨论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86例中 ,男 5 7例 ,女 2 9例。年龄 15~30岁 4 1例 ,~ 5 0岁 35例 ,~ 6 3岁 10例。车祸伤 4 8例 ,跌伤 7例 ,打击伤 2 8例 ,其他原因伤 3例。参照 Knight等的分类方法〔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 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1:195〕分类。 类 (颧骨颧弓线性骨…  相似文献   

6.
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鳞部外侧面向前伸出的颧突共同构成,位置突出,常因遭受外力打击而发生骨折,致局部塌陷畸形压迫颞肌或阻碍喙突运动,引起张口受限和疼痛,影响患者进食及面部对称性.移位的颧弓复位后,部分不稳定者或局部受压易再次移位,故对其进行可靠的固定是必要的.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颧弓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采用自制的颧弓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透刺为主加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1994年~1998年笔者以透刺为主配合拔罐治疗3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疗效满意。 一般资料及治法 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8~78岁;病程3个月~1.5年。 额纹消失不能作蹙额、皱眉动作者取眉冲透攒竹,头临江透鱼腰,头维透丝竹空,针刺宜浅,用3寸毫针沿皮下透刺。口角向健侧歪斜,面颊肌肉板滞、麻木,不能作露齿、鼓颊者,采用太阳透颧■,用3寸毫针从太阳穴进针穿过颧骨弓向颧穴透刺,留针10min后起针;地仓、颊车用2寸毫针相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技术改进。方法:在双侧颧骨及同侧颧弓根部打入3支直径2.7mm的骨螺钉,以骨钉为牵引点使骨折移位的颧骨复位,用自凝塑料作夹板固定。结果:Krlight-North分类Ⅲ型4例,Ⅳ型4例,Ⅵ型4例均一期愈合,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新鲜的单倒颧骨骨折,可以用骨钉复位固定,多发性或陈旧性骨折必须辅以其他切口,共同使骨折复位,用骨钉及自凝塑料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治疗的方式选择.方法:对34例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患者症状分析及手术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术后患者畸形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及时的复位对颧弓M型骨折很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颧引M型塌陷骨折治疗的方式选择。方法:对34例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患者症状分析及手术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术后患者畸形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及时的复位对颧弓M型骨折很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治疗的方式选择.方法 对34例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患者症状分析及手术方式进行讨论.结果 术后患者畸形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颧弓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发病率较高。颧弓位于面中部突出位置,构成面部侧部主要支架的颧弓较为细弱,易受外伤发生骨折[1]。不同类型的颧弓骨折应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经冠状切口入路,虽然手术可在直视下进行,但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大,术中易造成面神经颞支的  相似文献   

13.
白东辉 《中医正骨》2003,15(8):51-52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裸露部位 ,因而遭受损伤较其他部位要常见。同时颌面部软硬组织对维持面部外形起重要作用 ,因此无论从治疗上 ,或是从颜面形态恢复上 ,急诊救治都很重要。自 1999~ 2 0 0 1年 ,作者先后收治了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 130例 ,现结合临床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30例 ,男 84例 ,女 4 6例。年龄 8~ 72岁 ,平均 36岁。创伤部位唇部 38例 ,占 2 9.2 3% ;舌部 12例 ,占 9.2 3% ;颊部 2 4例 ,占 18.4 6 % ;额部 9例 ,占 6 .92 % ,唇颊部贯通伤11例 ,占 8.4 6 % ;颧骨及颧弓骨折 8例 ,占 6 .15 % ;上颌骨骨折 10例 ,占 7.6 …  相似文献   

14.
颧弓骨折多为撞击伤所致。多因治疗方法不当导致面部畸形,或因手术内固定需要大切口而增加病人痛苦与经济负担。我院近5年来收治16例颧弓骨折的病人,采取小切口撬拨加外部按压法治疗,达到了开口正常、外观无畸形、骨折对位良好、病人痛苦小、费用低的目的。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有时伴有头痛及嗅觉障碍,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我科自1997年5月~1999年2月,依据鼻腔的解剖位置,采用颧穴,电针刺激蝶腭神经节的方法治疗鼻炎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80例鼻炎患者中过敏性鼻炎36例,单纯性鼻炎38例,肥厚性鼻炎3例,萎缩性鼻炎3例,均经耳鼻喉科确诊。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2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半年。2治疗方法 取穴:双侧颧穴位置,即目外眦直下颧骨结节下缘凹陷中。 操作:患…  相似文献   

16.
针刺颧髎穴为主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颧髎穴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本组34例中,男7例,女2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以35~60岁女性最为常见;病程最短5天,最长20年。其中外伤引起者3例,面瘫后遗症引起者8例,生气引起者5例,原因不明者18例。主穴取颧、阳陵泉(双侧),眼周抽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续筋接骨汤辅助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颧弓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外伤是口腔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多由车祸、工伤、酒后失足或械斗等因素所致,主要为颌面软组织损伤或合并上、下颌骨、颧骨、颧弓骨折等。护理的正确与否对其恢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口腔颌面外伤患者146例,经抢救、清外、手术抗感染常规治疗的同时,我们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病情变化,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7年4月~1999年5月,笔者采用北京军区总医院李健民主任研制的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18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左侧6个股骨,右侧12个股骨。年龄19~51岁,平均33.1岁。全部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部位及类型:中下1/3骨折14例,下1/3骨折4例。横断骨折6例,斜行骨折4例,螺旋骨折1例,粉碎骨折7例。受伤原因:车祸13例,砸伤5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7天,平均4.7天。术前行胫骨结节牵引。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林 《四川中医》2000,18(5):45-46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70岁左右的高龄患者。由于年老体衰,骨质极度疏松,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本病的发生,且女性多于男性。愈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临床上不愈合者罕见。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持续牵引、中医辨证用药以及功能锻炼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资料共收集28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3岁;右侧股骨15例,左侧13例;骨折类型:顺粗隆骨折12例,顺粗隆粉碎形骨折11例,反粗隆骨折5例,骨折有移位者17例,无移位11例。病程最长时间5天,最短2小时。均经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