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作用。方法将60例首次行AVF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VF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周实施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连续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VF血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AVF均成熟;对照组4例AVF未成熟重新手术;两组瘘口狭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F成形术后1周增加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干预,能有效增加AVF血流量,促进AVF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3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线下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线上利用移动宣教平台进行居家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及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内瘘护理能力各条目评分及患者对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能够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改善患者内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 2,Lp-PLA 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0例,其中内瘘失功19例(失功组)、内瘘通畅21例(通畅组);失功组均给予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术后16例AVF通畅。失功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通畅组于透析前分别检测血浆Lp-PLA 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分析内瘘失功者血浆Lp-PLA 2与FIB、WBC、N/L的关系。结果(1)失功组血浆Lp-PLA 2、N/L水平均高于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FIB水平及W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失功组内瘘治疗成功者治疗后血浆Lp-PLA 2、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血浆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失功组血浆Lp-PLA 2与N/L呈正相关关系(r=0.360,P<0.05),与FIB、WBC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AVF失功者血浆Lp-PLA 2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可能参与内瘘失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临床收诊需行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计100例, 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先入院者纳入常规组, 后入院者纳入试验组, 每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 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 试验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 试验组临床指标更佳,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肾功能指标中血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更低(P< 0.05), 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透析频率, 改善肾功能, 促进躯体健康, 建议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木瓜酒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延长血液透析患者AVF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0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VF手术并使用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院病历系统和血液透析记录单等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内瘘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失功组及通畅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7例,内瘘失功组47例,通畅组140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占比、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9.348,95%CI 3.507~24.918,P<0.001)和低白蛋白血症(HR=12.650,95%CI 2.925~54.714,P=0.001)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未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Log-rankχ2=13.191,P<0.001);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无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Log-rankχ2=13.591,P<0.001)。结论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制定干预方案,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血透中心73例首次发生自体AVF失功的患者为内瘘失功组,选取同期自体AVF功能良好的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内瘘通畅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内瘘失功组和通畅组在年龄、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小板、三酰甘油、血清铁、C反应蛋白(CRP)、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1.551),血清白蛋白(OR=1.061)、三酰甘油(OR=1.275)、血磷(OR=1.580)水平是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内瘘失功组的生存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内瘘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非糖尿病患者为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分别进行内瘘失功组和通畅组的组内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血磷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血磷水平是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短于非糖尿病患者,其影响因素与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血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生命线,而透析通路失去功能(失功)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长期通畅率、感染率、花费方面均明显优于移植血管内瘘或者半永久深静脉置管,但是要维持长期血管通路通畅较为困难,AVF术后常因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内瘘失功.故在内瘘术后,除了加强对患者的自我保护知识的宣教外,早期的中医治疗干预也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措施.我中心采用隔三七灸动静脉内瘘,对于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对需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通路的常用方式,然而目前动静脉内瘘失功及未成熟的发生率仍较高,其中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失功及未成熟发生率高达25%~33%~([1])。近年研究~([2-3])强调多数失功或未成熟的动静脉内瘘可通过经皮穿刺技术重塑再通。本研究旨在评估对需长期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经皮腔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服用阿魏酸哌嗪片对内瘘早期失功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观察一组连续的990例动静脉内瘘,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9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治疗组(阿魏酸哌嗪片)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阿魏酸哌嗪片4周,观察两组术后第6、12、18个月内瘘初级、辅助开通率,以及内瘘累计生存率。结果:基线数据显示治疗组内瘘失败风险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组6个月内瘘初级、辅助开通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2、18个月初级、辅助开通率以及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服用阿魏酸哌嗪片可提高早期(6个月)初级、辅助开通率,但对远期开通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阿魏酸哌嗪可能通过抗血小板、抗凝等作用预防内瘘早期失功,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追踪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选取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本科室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追踪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追踪护理模式能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52例,按照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不同,将15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者,对照组111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充足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桡动脉、肱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而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无论吻合方式或吻合口位置的不同,观察组的吻合口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内径以及肱动脉血流量均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流量是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分析并了解影响血流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可以在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而维持充足血流量,本研究认为吻合口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血液透析中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120例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甲、乙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一般护理,甲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掌握内瘘自护知识的情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甲组患者掌握内瘘自护知识的程度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总的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血液透析中,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掌握内瘘自护知识的情况以及满意度,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ains hemodialysis,MHD)是支持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透析通路主要有人造血管,自体AVF及留置导管。参照国际指南的建议[1],长期性血管通路首选仍然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它具备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使用时间长、费用低等优势。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各种因素会导致AVF失功[2],大大影响患者生存期。为了更好的规避一些可控的AVF失功危险因素,我们将本院接受治疗的MHD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可能影响AVF使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 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80.6%,2年平均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 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早期失功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AVF建立后随访3个月, 最终纳入258例患者。根据患者AVF功能分为失功组(100例)和通畅组(15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VF失功的影响因素,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早期失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VF吻合口长度、术中血流量、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钙磷乘积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OR=2.910)、术中低血流量(OR=1.123)、总胆固醇(OR=1.012)、高血小板计数(OR=1.893)、纤维蛋白原(OR=1.429)、钙磷乘积(OR=2.721)是AVF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AVF失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 0.810~0.973), 灵敏度为86.00%, 特异度为97...  相似文献   

19.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但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1]。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花费少,操作简单,但各家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不一,且较少有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报道。本文分析了姜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30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伴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资料,研讨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溶栓成功后的后续治疗疗效,随访其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20.
正进行性和永久性肾衰竭常用血液透析来治疗~([1])。血液透析治疗的效率依赖于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临床上最理想且应用最广泛的透析血管通路仍为自体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瘘(AVF)的正常功能是至关重要的~([2])。血管通路(VA)指南建议将自体动静脉瘘(AVF)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AVF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非常重要~([3,4])。自体动静脉内瘘一般6~8周形成,内瘘成熟质量直接影响其首次使用时间及使用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